什麼是入耳式耳機

  ?入耳式耳機,又名耳道式耳機、入耳式耳塞、或者入耳式監聽器即IEM的英文全稱:In-Ear-Monitor,是一種用在人體聽覺器官內部的耳機,根據其設計,會在使用時會密封住使用者的耳道。下面就由小編來給大家說說吧,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入耳式耳機的功能

  這種密封性大體上提供了兩種功能:

  1降低外界噪音對音樂的干擾:在嘈雜的環境下,可以用比較低的音量不受影響的欣賞音樂。

  2提供的一個封閉的環境,大大減少了漏音:加大低頻的質感和量感,增加對音樂細節的表現這些耳機的導管將會與耳套相連插入耳道的前半區,從而創造一種密封的聽力環境。而許多高檔的入耳式耳機甚至會為顧客定製耳膜,以提供最佳的舒適度和完美的隔音效果。

  基本組成

  入耳式耳機有些時候人們也泛稱為耳塞。 它指代那些小的足以塞進耳朵裡的耳機。有兩個主要型別:earbud非入耳式 和 canalphone入耳式。

  入耳式耳機Earbuds 是戴在耳朵的開放處的,通常在耳道之外。 他們可以通“頭箍”或者“耳掛”的形式來增加佩戴的舒適度,但是因為他們並沒有深入耳道,所以自然的也不會形成那種密封的聽力環境。

  相對而言,canalphones /IEM 則部分的插入到耳道內,從而創造了密封的聽力環境。之所以很多網站誤會將 IEM 標為 earbud ,是因為他們並沒不知道這一層差異。

  工作原理

  和入耳式耳機相比,儘管主動降噪耳機在體積上更大,但還是沒有提供更好的降噪效果。而且人們通常認為很多降噪耳機的聲音素質頂多算二流和你為之支付的價格相比。 與之相對,入耳式耳機在體積更小的同時並不會犧牲音質。

  影響因素

  耳套

  影響舒適度的因素

  我們已經從耳機的基本設計和音質的角度上討論過耳套密封的重要性,我們則要討論其他的一些影響舒適度的因素,主要關注“多節套式耳套”因為海綿套很軟並且佩戴沒有異物感,所以其總體上受這些因素影響不大。

  佩戴

  大多數單節套的入耳式耳機,如常見的 EP-630 和 CX300,可以被我們完全的淺入到耳道里全入的話大約8-9mm。淺入意味著較差的抗干擾能力和隔音效果,但是對使用者來說卻更舒適。而大多數“多節套”的入耳式耳機則需要我們深入到耳道里全入後 >9mm 。深入意味著更好的密封性和更加的隔音效果,當然舒適度也下降了。

  耳套的材料

  軟塑型耳套作為最常用的耳套,可以由矽膠或者聚氯乙烯來製造,並且可以生產不同的厚度。總而言之,矽膠套跟軟也比聚氯乙烯套更舒服。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矽膠套都是一樣的軟硬的。

  耳套的厚度

  原則上,越薄的耳套越舒服。不過薄的耳套隔音會差一些。

  耳機外殼設計

  耳機殼扮演了安置發音單元的角色。基本上,外殼越小越瘦舒適度就越好。這裡就是這些因素是如何影響舒適度的例子:

  例1:UE系列-- 單節套-淺入,硬/軟都有,厚,外殼大 = 不太舒服,隔音尚可。

  例2:CX300--單節套-淺入,軟,瘦,外殼小 = 舒適,隔音不好。

  例3:ER-6i--三節套-深入,軟,厚,外殼小 = 不太舒服,隔音很好。

  例4:SA6--兩節套-深入,軟,中等厚度,外殼小 = 很舒服,隔音好。

  例5:RE1 大雙節 – 深入, 軟/硬都有, 厚/薄都有,外殼小 = 很舒服,隔音好。

  實際使用耳套要花一段時間來適應的,因此不要輕易的下任何結論。個人偏好會在舒適度的判斷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不過這些感受也是會隨著時間變化的。我的建議是:在給你的入耳式耳機判死刑之前,請多給你自己和你的耳機一些時間,你甚至可能從此愛上這款你從前認為不舒服的耳機。譯者的話:小四黨都深有體會吧,三節套會隨著時間的變軟,佩戴也更加舒適的

  使用方法

  為了最好的效果,插入之前溼潤下第三節套子 。

  用右手抓住耳機的適當部位 。

  用左手拉起相應的耳廓,讓耳道變直 。小心的插入適當的耳機,在保證舒適度的情況下深入一點 。

  重複以上動作插入另一支耳機 慢慢地旋轉著卸下耳機,緩緩的開啟這個密封環境。

  海綿套

  插入的時候,請確保海綿套有光澤的一面對著鼓膜。

  插入前用一隻手指搓/捏一下使海綿壓縮。

  用另一隻手,向後上方拉動耳廓,直到耳道變直為止。

  小心的往耳道里插入海綿套,插入後繼續用手捏住耳機直到海綿充分膨脹開,封閉住耳道為止。[1]

  正確習慣

  將音源的音量設定為最小。

  將入耳式耳機的3.5mm 插頭插入耳機插孔裡。

  將音量調節到一個聽起來舒適的位置。駕駛摩托車,自行車,操作機器以及慢跑過程中不推薦使用入耳式耳機,因為這樣你可能會影響你對潛在的危險的判斷。

  不要將音量開的過大更多相關內容可以參見:入耳式耳機和健康 部分

  不要通過拽線材將耳機從插孔或者耳朵裡拔出。譯者注:從正面說就是拔耳機插頭時應該捏住插頭的後端的硬塑包裹部分輕輕拽出,而不是直接通過線材拉出來

  避免長時間的過分的彎曲線材。

  清潔和保養

  保持耳套的潔淨讓你的耳機密封性更好。而最關鍵的,沒有比定期清潔耳朵更能保持耳套潔淨的方法!

  通用的入耳式耳機:一旦耳套的導管和耳機的導管鬆弛,就丟掉耳套吧,然後清潔一下導管換上一個新的耳套。如果耳機的一側或者雙側都不出聲或者音量變小,就應該及時更換濾網見註釋 1或者是用指定的工具清潔導管。定製的入耳式耳機:用面巾紙清潔一下丙烯酸的塑料殼,然後確保每次使用後,導管裡沒有被耳垢阻塞。

  在必要的時候也需要清潔耳套和線材至少一月一次。如果你經常使用入耳式耳機,則需要更頻繁地清潔線材和耳套,特別是會和你面板接觸的那部分線材。這樣一來減少皮脂對線材的影響,也因此保證了線材的使用壽命。

  請勿使用酒精類清潔劑或者是含有漂白成份的產品。一塊尼龍布、一塊肥皂就足夠了。

  清潔耳套時,先將它從入耳式耳機上取下來。你可以這樣來下耳套: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耳套,輕輕旋轉把耳套從導管上取下。不要硬拉、拽耳套,這樣有可能會撕破它。

  請記住,入耳式耳機的線材,就像所有的線材一樣,最終都會發硬、開裂。當然,你對它的關心越多,其壽命自然也會越長。不過,不同的廠商使用的線材質量也不相同——有些看起來柔弱實際卻很結實,而有些看起來結實卻很容易開裂。長遠考慮,“可更換”的線材要比“不可更換”的線材更好,而且有時候更換線材可以改變音質表現。

  清潔入耳式耳機的外殼和導管表面的油垢時要仔細小心,切勿讓任何水分進入導管內。如果水分真的進去了,這可能會影響耳機正常工作。如果水分確實導致一側或雙側耳機音量下降,請將入耳式耳機從平時置放他們的容器裡取出來,放到乾燥、通風的地方,24-48小時之內,溼氣就自然揮發掉了。

  當軟塑套變油變髒的時候,就應該用溫水、肥皂清洗了。至於不可洗滌的海綿套,當他們變髒,變硬,或者縮脹不再充分,彈性變差見註釋1的時候,就該丟棄他們了。舒爾的黑海綿在燒友裡被認為是舒爾的標誌,是舒爾在2007年春天引進的 是可以用熱毛巾輕輕地去拭去耳套表面的穢物的。

  無論何時,當在給耳機上耳套之前,請保證它的絕對乾燥。耳套安裝時,請一直裝到導管的根部如果有卡扣的話就裝到卡扣處。

  註釋 1:有耳燒試驗過,將海綿套輕輕的傾斜著在藥用的過氧化氫溶液裡也就是滴耳液,我們通常用來融化耵聹,清潔耳道放置一段時間大約15分鐘,可以一定程度上清潔海綿並延長使用壽命。同樣的道理,也可來清潔凝固在耳機濾網可拆卸式的濾網及導管開口附近的耳垢。

  靜電放電

  佩戴入耳式耳機時,您可能會感覺到靜電。靜電是可以威脅到入耳式耳機的。在寒冷、乾燥的氣候環境裡,人身體上很容易帶上靜電。 在入耳式耳機插頭到耳機之間傳遞聲音訊號線材,其內部是金屬的,並且也是靜電匯出的地線。 儘管人耳朵接觸的是入耳式耳機的塑料部分,但是內部還是有金屬部分的。靜電的電壓常常會比較高,足以進入到入耳式耳機的內部金屬部分,然後由線材進入產生音訊訊號的播放裝置,例如 CD機和MP3播放器。 儘管由這種靜電自釋放的電壓並不是有害的,但還是會把人嚇上一跳。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靜電必須都是“大自然的傑作”,並不說明你的入耳式耳機有設計缺陷。靜電也不會對你的耳機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