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測量實習報告範文

  控制測量是指在測區內,按測量任務所要求的精度,測定一系列控制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建立起測量控制網,作為各種測量的基礎。那麼你們知道控制測量的實習報告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控制測量實習報告範文,歡迎閱讀。

  篇1

  一.實習目的

  熟練掌握四等水準測量的觀測方法及記錄方式。練習使用用於二等水準測量的電子精密水準儀的操作方法及其電腦軟體的解算方法、光學精密水準儀的的操作方法及其解算方法。掌握導線測量的測量步驟、儀器使用的方法。熟練掌握四等水準測量、二等水準測量及導線測量的操作方法並能夠對測量工作有總體的認識,對城市測量規範有基本的瞭解。

  1.1實習安排

  小組成員:周濤、李佳、姜日山、李寧、李巨集達

  20XX-09-13~2011-09-25:四等水準測量,根據已知水準點的高程,測量其他水準點的高程;

  20XX-09-26~2011-10-09:二等水準測量,根據已知水準點的高程,測量其他水準點的高程;

  20XX-10-10~2011-10-16:四等導線測量通過測角和量距,求出各導線點的座標;

  20XX-10-17~2011-10-23:GPS測量

  1.2實習任務

  在八週實習期間完成,小組成員每人用DS3水準儀完成一次四等水準測量,與第一小組用徠卡DNA03和光學水準儀共同完成一次二等水準測量,用拓普康全站儀完成導線測量,在實習結束後提交實習報告。實習過程中所有程式步驟都要嚴格按照城市測量規範的要求進行測量。

  1.3測區概況:

  測區本溪市石橋子經濟開發區測區內大部分為丘陵,公路,測區開闊高建築少,選點都在路邊或高地,方便測量通視條件好。點位遠離大功率無線電發射源***GPS測量做準備***,遠離高壓輸電線和微波無線電傳送通道,其距離不得小於50m。同時點位設在交通便利,有利於其他觀測手段擴充套件與聯測的地方,地面基礎穩固,便於點的儲存,測量路線為學校北門出去沿香槐路西走,到中央大街經過紅旗村,再沿著沈本產業大道直到學校東門,到北門所形成的閉合環。路線總長五公里左右,路面平整,車流量較大,其中中央大街到產業大道一段路為窄土道,有坡度較大部分,總體來說測區測量條件較好。

  二.實習內容

  2.1四等水準測量

  測量任務:是在兩週內完成五組測量資料,即小組內每人一組測量結果。實習地點即是整個測區範圍內。

  測量要求:***1***進一步熟練水準儀的操作,掌握用雙面水準尺進行四等水準測量的觀測、記錄與計算方法。***2***熟悉四等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指標,掌握測站及線路的檢核方法。視線高度>0.2m;視線長度≤80m;前後視視距差≤3m;前後視距累積差≤10m;紅黑麵讀數差≤3mm;紅黑麵高差之差≤5mm。

  測量裝置:DS3水準儀1臺***以矯正***,腳架一個,雙面水準尺2支,記錄板1塊。

  測量步驟:

  雙面尺法四等水準測量是在小地區佈設高程控制網的常用方法,是在每個測站上安置一次水準儀,但分別在水準尺的黑、紅兩面刻劃上讀數,可以測得兩次高差,進行測站檢核。除此以外,還有其他一系列的檢核。

  ***1***從選定的第一個水準點出發,沿閉合水準路線,依次測量,最終回到第一點形成閉合環,全程共設定6個水準點。

  ***2***安置水準儀的測站至前、後視立尺點的距離,應該用步測使其大致相等。***注意:立在水準點上的水準尺不能墊尺墊,但在轉點處必須立尺墊。***

  在每一測站,按下列順序進行觀測:

  後視水準尺黑色面,讀上、下絲讀數,精平,讀中絲讀數;

  前水準尺黑色面,讀上、下絲讀數,精平,讀中絲讀數;

  前視水準尺紅色面,精平,讀中絲讀數;

  後視水準尺紅色面,精平,讀中絲讀數

  ***3***記錄者在“四等水準測量記錄”表中按表頭表明次序⑴~⑻記錄各個讀數,⑼~⒃為計算結果:

  後視距離⑼=100×{⑴-⑵}

  前視距離⑽=100×{⑷-⑸}

  視距之差⑾=⑼-⑽

  ∑視距差⑿=上站⑿+本站⑾

  紅黑麵差⒀=⑹+K-⑺,***K=4.687或4.787***

  ⒁=⑶+K-⑻

  黑麵高差⒂=⑶-⑹

  紅面高差⒃=⑻-⑺

  高差之差⒄=⒂-⒃=⒁-⒀

  平均高差⒅=1/2{⒂+⒃}

  每站讀數結束***⑴~⑻***,隨即進行各項計算***⑼~⒃***,並按技術指標進行檢驗,滿足限差後方能搬站。

  結果計算:計算線路的高差閉合差。按四等水準測量的規定,線路高差閉合差的容許值為±20√L mm,L為線路總長***單位:km***。

  國家四等水平測量規範表

  等

  級

  視距長度***m***

  前後視距差***m***

  前後視距累計差***m***

  基.輔分劃讀數差***mm***

  基.輔分劃所測高差之差***mm***

  四

  ≤80

  ≤5.0

  ≤10.0

  3.0

  5.0

  注意事項:

  ***1***四等水準測量比工程水準測量有更嚴格的技術規定,要求達到更高的精度,其關鍵在於:前後視距相等***在限差以內***;從後視轉為前視***或相反***望遠鏡不能重新調焦;水準尺應完全豎直,最好用附有圓水準器的水準尺。

  ***2***每站觀測結束,已經立即進行計算和進行規定的檢核,若有超限,則應重測該站。全線路觀測完畢,線路高差閉合差在容許範圍以內,方可收測,結束測量。

  2.2二等水準測量

  二等水準測量由兩個小組合為一個組共同測量,測?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保?/p>

  第一小組:何歡、高鎖、黃向陽、賈吉豐、郭嘉興

  第二小組:周濤、李佳、姜日山、李巨集達、李寧、

  測量任務為每小組一份電子精密水準儀測得的測量資料,另外學會使用光學精密水準儀,掌握其操作方法及記錄方法。實習地點為整個測區範圍內,採用四等水準測量所選取的水準點。

  二等水準測量中我們用的是徠卡DNA03自動安平精密水準儀,與其配套的是條形碼尺。

  步驟:從選定的第一個水準點出發,沿閉合水準路線,依次測量,最終回到第一點形成閉合環,全程共設定6個水準點。

  1、電子精密水準儀

  開機進入“水準測量”介面,該功能是用於一般的水準測量和配合“碎部點測量”和“放樣”。 在“應用程式”裡的子目錄依次是“1 水準測量、2 線路測量、3 線路平差、4 檢驗調整”。二等水準網的水準路線測量應選擇“2 線路 測量”程式。在“線路測量”程式裡,子目錄依次是“設定作業、 設定路線、設定限差”。

  設定作業 在“作業”裡,我們需要建立新的作業名稱, “選擇作業” 如果沒有設定,儀器會自動預設“DEFAULT”的作業。設定線路 在設定新的作業之後,儀器會自動建立一個新的“水準路線”增加 線路顯示在視窗。

  設定限差 線路水準測量中,所有的技術指標都在限差中設定各項限差。

  如圖一:在輸入後視點號PtID和該點的高程H0後,對該後視點進行測量,得出後視讀數Back,視距Dist、視線高程Hcol,這時後視點測量完畢,游標進入按回車鍵,即進入前視點測量。

  如圖二:此時顯示後視點名PtBS,輸入前視點名後,即可對前視點進行測量,Fore為前視讀數,前視視距Dist,後視點A1到前視點A2的高差為dH,前視點的高程為H。

  游標進入按回車鍵,即進入圖一介面,此時以A2為後視,按上述步驟進行所有的水準測量。

  按SHIFT+USER即進入FNC功能,它提供一些快速呼叫的功能,當儀器處於其它功能狀態下,在不退出該功能,可以隨時呼叫FNC功能,使得功能呼叫相當靈活。

  測試:用於測試標尺讀數和視距,以便檢查視線高和視距長度是否超限。

  檢視:用於檢視測量資訊。編碼:用於對測量資料進行編碼。點號:用於輸入前視點點號。輸入:用於手工輸入測量值***標尺讀數、視距***。

  測量程式為BFFB***後前前後*** 、BFFB***後前前後***交替測量,在儀器的顯示螢幕上有提示,按提示測量,所得資料自動存入儲存卡中,如有超過所設定的線限差,也會有提示,顯示超限,需要重新觀測,直到合格為止。

  在二等測量過程中,立尺人員需要保證水準尺的圓水準器氣泡居中,這樣才能使測量結果合格準確,節省時間。

  我們兩個小組共十個組員,輪流操作測量,保證大家都能熟練操作,達到實習目的,由於二等測量精度要求較高,所以前後視距差不得超過一米,需要用皮尺量取前後。

  2、光學精密水準儀

  具體操作步驟:

  ***1***、整平儀器。

  ***2***、望遠鏡對準後視水準尺,轉動傾斜螺旋使符合水準氣泡居中,用上下絲讀基本分劃讀取視距,讀取四位。

  ***3***、接著轉動傾斜螺旋使氣泡精密居中,轉動測微螺旋使楔形絲照準基本分劃,讀取分劃線三位測微器兩位。

  ***4***、旋轉望遠鏡照準前視水準尺,使氣泡精密居中,用楔形絲照準基本分劃並讀數,然後按上下絲視距絲讀取視距。

  ***5***、用楔形絲對準輔助分划進行讀數。

  ***6***、再轉向後視尺,轉動傾斜螺旋使氣泡影像精密符合,進行輔助分劃讀數,至此一個測站的觀測工作結束。這為奇數的後-前-前-後的觀測程式,偶數站得觀測程式為錢-後-後-前。

  二等測量各項限差

  等

  級

  視 線 長 度

  前後視距差m

  視距累計差m

  視線高m

  基輔差mm

  基輔高差之差 mm

  水平路線測 段往返測高 差不符值

  儀器型別

  視距m

  二

  DNA03

  <=50

  <=1

  <=3

  >0.5

  <=0.4

  <=0.7

  ±4

  ***三***、導線測量

  小組共同完成一次導線測量,使用拓普康全站儀測量,測量地點與水準測量相同,由於以前的點不通視小組重新選點,以保證相鄰點通視進而開展測量工作。

  測量步驟:從起始點出發依次在待定點上架儀器,我組共13個控制點,即設有13個測站。

  具體操作方法:

  ***1***安置儀器,整平對中。

  ***2***盤左位置,瞄準目標A,擰緊水平制動螺旋,調焦使目標影像清晰,用微動螺旋使十字絲中心部分的豎絲精確的照準目標A,配置度盤。為了避免盤右方向的讀數小於180度而造成計算不便,將其配置在零度零分零秒。

  ***3***鬆開水平制動螺旋,順時針方向旋轉照準1、2周後,再精確照準目標A,讀數並記錄在表中。

  ***4***順時針方向照準B目標,讀數並記錄,至此完成了上半測回。

  ***5***將望遠鏡變換到盤右位置,逆時針方向旋轉照準部並精確照準目標B,讀數並記錄。

  ***6***逆時針方向旋轉並精確照準A目標後,讀數並記錄,至此完成了下半測回。上、下兩個半測回合稱為一測回。此次測量每站進行兩測回觀測。

  既是測出每個夾角和距離,然後內業計算,算出閉合差,然後符合限差的話就反號按內角個數分配,算出改正後的方位角,座標增量計算,得出每個點的座標。

  注意:測角時要儘量瞄準腳架根部即是靠近地面點的位置,測量距離時要瞄準稜鏡中心。

  四等閉合導線各項限差

  等級

  測回數

  重合讀數差*** ″***

  半測迴歸零差*** ″***

  一測回內2C互差*** ″***

  同一方向值各測回較差*** ″***

  方位角閉合差*** ″***

  四等

  2

  3

  8

  13

  9

  5

  表中n為測站數。

  電磁波測距導線主要技術要求

  等級

  測回數

  平均邊長***m***

  導線總長***m***

  測距相對中誤差

  測角中誤差***〞***

  方位閉合差***〞***

  導線相對閉合差***〞***

  備註

  DJ2

  DJ6

  一級

  2

  4

  1000

  10000

  1/60000

  ±5

  ±10√n

  1/1500

  n表示導線的測站數

  500

  8000

  二級

  1

  2

  300

  40000

  1/30000

  ±10

  ±20√n

  1/10000

  圖根

  -

  1

  -

  2000

  1/10000

  ±20

  ±60√n

  1/5000

  注:1最弱點點位中誤取±5cm時,平均邊長和導線總長度應不大於上表規定值的 0.5倍;取±20cm時,不大於上表規定值的 2倍。2 導線網布設成結點網時,網中起算點與結點、結點與結點間的路線長度應小於規定的 導線總長的0.7倍,佈設成結點網時,導線總長不宜超過相應等級規定總長的1.7倍。3支導線總長不得超過相應等級規定總長的0.4倍。

  三、實習成果

  四等水準測量:

  四等水準測量資料見附表1。

  本小組對水準路線進行了觀測,主要計算及其成果如下:

  i角進行了兩次檢驗,兩次觀測過程中i角基本符合要求。

  路線長度S=5238.3m。

  在由觀測員讀數各站觀測資料後,立即由記錄員算出視線長度及前後視距差,前後視距累計差為0.2米,黑紅面讀數以及黑紅面高差之差,均滿足限差條件。

  內業計算後得出:高程閉合差為-193mm。

  經計算得閉合差限差f=45.8mm。

  二等水準測量:

  二等水準測量資料見附表2。

  測量前已經設定好儀器各項限差,如果有不符值便提示重測,所以結果見附表。

  經計算f=

  導線測量:

  在進行了內業計算後,本小組對測量資料的計算結果如下:

  閉合導線長度為4717.755m

  平均邊長為

  導線相對閉合差

  方位角閉合差16.25″

  由於測量路線有一定的侷限性,所以平均邊長不在限差要求範圍內,以上其餘各項資料均滿足實習中對限差的要求。

  實習日記***每日一篇***實習報告***8000字***

  四、技術依據

  ***一***技術依據:

  1、 平面採用1954年北京座標系,高程採用1956年黃海高程系。

  2、《工程測量規範》***CJJ8-99***。

  3、《1:500、1:1000、1:2000地形圖圖式》。

  4、《三、四等水準測量規範》***GB12898-91***國家技術監督局頒佈。

  5、《測量學》實習指導書及《測量學》課本。

  6、本《地形測量技術設計書》。

  五、實習心得

  在這次為期兩個月的實習過程中,我基本掌握了課堂所學的測量學知識,知道如何正確使用水準儀、全站儀測量距離、角度、高差等。當第一天開始測量的時候,我的心裡還一陣陣的發愁:該如何把任務進行下去。可當動手的時候,發現其實並不難,聽老師講解一遍自己動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要想提高效率和測量精度,還要經常練習,這樣才能做到舉一反三。

  通過這次的實訓, 通過實際的測量實習,讓我學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對實驗儀器的操作更加熟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動手和動腦的能力。我體會到,一次測量實習要完整的做完,單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和構思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小組的合作和團結才能讓實習快速而高效的完成。另外這次測量實習也培養了我們小組的分工協作的能力,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感情,深化了友誼。當然在實習過程中難免會碰到一矛盾,各有各的方法和見解,但是我們能夠及時地進行交流和溝通,得到統一的答案!實訓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每個學生更加深刻的瞭解怎樣熟練的使用全站儀和水準儀,並且能夠單獨的完成一項工作,達到相應的鍛鍊效果後進行輪換,以達到共同進行的目的,而不是單純搶時間,趕進度,草草了事收工,在這一點上我們本組是做的很認真的,每個組員都分別進行獨立的觀察,記錄每一站,對全站儀測量都是在現場進行計算,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沒有對上一步的檢核,絕不進行下一步的測量,做到步步有檢核,回來後還要對內業進行準確計算,因為這樣做不但可以防止誤差的積累,及時發現錯誤,更可以提高測量的效率,避免測量的不準確還要進行重測。即使重測,我們懷著嚴謹的態度,錯了就返工,決不馬虎。我們深知搞工程這一行,需要的就是細心、耐心、毅力和做事嚴謹的態度。所以我們一直在克服以前的缺點,一步一個腳印的想前邁進!

  從這次實習中我總結出了幾點來避免較大的誤差,例如:

  ***1***標尺要立直,儘量避免晃動,有晃動時,應該選擇資料最小的時候進前一定將視野的氣泡調平***兩側的線重合***,否則造成的誤差會整理很大。

  ***2***在讀取資料時,每位成員都要細心,既要看得準,還要果斷,不能猶豫不決,任何一個錯誤都有可能導致最終的成果的報廢。

  ***3***選點非常重要,點一定要選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時要注意並非點越多越好,相反選取的無用點過多不但會增加測量、計算和繪圖的勞動量和多費時間,而且會因點多而雜亂產生較大的誤差。

  最後,感謝指導老師的耐心和理解,感謝學院給予我們這樣難得的機會,以及同學們的共同努力。

  篇2

  第一部分 序言

  一 實習目的

  本次控制測量實習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控制測量理論知識進行控制網的佈設、精密角度測量、精密水準測量的觀測與計算的能力。

  二 實習任務與內容

  1、一級導線測量 每組完成一條一級導線的測量工作。

  2、二等水準測量

  三 實習地點與時間

  1、本次實習地點選在滄州市南起新華西路,北至北環路,東起永安大道,西至開元大道。控制內面積約3平方公里。

  2、時間分配:

  動員、借領儀器 半天

  踏勘選點 1天

  儀器檢驗校正 2天

  距離測量、角度測量、水準測量 18天

  內業計算 2天

  整理材料、交還儀器 2天

  機動 2天

  四 實習用儀器工具

  DJ2經緯儀 一套 DS1水準儀 一套 全站儀 一套

  雙面尺 一付 尺墊 2個 花杆 2根 測旗 2面

  望遠鏡 1個 對講機 3個 揹包 1個 記錄夾 1個

  鉛筆盒 1個 測傘 1把 測繩***100米*** 1根

  五 實習隊組織領導

  實習隊長1人,負責測量隊全面工作;

  指導老師2人,負責測量隊技術指導工作;

  學生按8----9人為一小組,每小組設組長一名,負責小組的工作。

  六 實習成績考核

  實習成績考核分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個等級,考核依據為操作熟料程度、工作表現、出勤情況、實習報告、小組意見等。

  七 應上交的成果資料

  1、導線點展點圖;

  2、點之記;

  3、水平角觀測手冊;

  4、測距手冊,氣象觀測手冊;

  5、儀器檢驗資料;

  6、水準測量手冊;

  7、導線座標計算及精度評定資料;

  8、高程計算及精度評定資料;

  9、導線點成果表;

  10、技術總結。

  第二部分 實習內容

  控制測量的實習內容基本包括設計選點、導線與角度控制測量、內業資料計算整理等。

  一 選點

  根據實習地點路況我們共踏勘了9個控制點,永安大道上是1--4號點,北環路上是4--5點,開元大道上是5--8號點,新華西路上是8--9--1號點。

  選定控制點位置時,應考慮以下要求:

  相鄰點必須通視,並要求具有良好的通視條件。例如,能在適當的儀器高條件下通視,能使視線離開地面或其他熱輻射體一定距離,以減少大氣折光的影響等;

  測線應避開高壓線等強電磁場的干擾;

  測距邊的測線傾角不宜太大;

  測距也宜選在地面覆蓋物相同的地段,不宜選在煙囪、散熱塔、散熱池等發熱體的上空。

  選好點後在地上釘上鋼釘,並用紅油漆噴上標記,以便於平常查詢,並註明點的編號,編號由班級組號等構成,如10-2-1***10班2組1號控制點***,最後量出導線點與附近明顯地物的距離,繪出草圖,註明特徵。這些資料,稱為“點之記”。

  二 精密水準儀和精密經緯儀的檢驗與觀測使用

  按國家測量規範規定,在進行測量以前,對所用儀器要進行檢驗。

  ***一***精密水準儀的檢驗

  A

  i角檢驗i角:

  檢驗方法:在較平坦的地方選定適當的距離的兩個點A、B,並用木樁釘入地面,或用尺墊代替。置水準儀於A、B兩點之間,使兩端距離嚴格相等,此時測得是正確的高差Hab,然後將水準儀放於兩點中的任一點附近***如B點附近***,這時因距離不等,在測得的高差Hab’將有i角的影響。即δhab=Hab’-Hab ,同時利用公式:x=δab/***Sa-Sb****Sa計算出調整值。

  校正:計算完後調整值,即可對其進行校正,並且應當是緊接著進行校正。 不要搬運儀器,先計算出遠處水準尺的正確讀數α2,α2=α2’-x,用微傾螺旋使讀數對準α2,這時水準管將不居中,調節上下兩個校正螺釘使水準氣泡居中。實際操作時,需先將左***或右***面的螺釘略為鬆開一些,使水準管能夠活動,然後再校正上、下兩個螺釘,校正結束後仍應將左***或右***面的螺釘上緊。檢驗校正要反覆多次進行,直

  B

  交叉誤差的檢驗與校正:

  檢驗方法:將儀器安置好後,並應將視準軸與兩個腳螺旋的連線垂直,將水準管氣泡居中後,按相對方面向轉動兩個腳螺旋兩週,

  在儀器向兩側傾斜的情況下,若氣泡始終保持符合,或是同向離開相同距離,則表示不存在交叉誤差。如果氣泡的移動是異向離開,或同向離開但距離不等,則表示存在交叉誤差。氣泡異向離開的情況也存在距離相等與距離不相等兩種,在異向離開距離相等時,表示i=0,ω≠0,在異向離開距離不相等時 表示i≠0,ω≠0,且i<ω。若氣泡兩端點有明顯的異向離開,或同向離開但距離明顯的不等,則應進行校正。

  校正時,應先分析水準軸與視準軸在水平面上投影的關係,然後調節水準管上水平方向的兩個校正螺釘,使水準管軸在水平方向移動至氣泡符合為止。實際操作時亦可鬆開兩個校正螺釘用試驗的方法確定螺釘的校正方向。i角和交叉誤差的檢驗因互有干擾,故應反覆進行,但實際校正後殘餘的交叉誤差在水準測量中的影響輸較i角誤差的殘餘誤差要為小,通常先作交叉誤差的檢驗校正,而後進行i角的檢驗校正。

  ***二***精密水準儀的觀測使用

  ***1***觀測程式:

  往測奇數測站和返測偶數站:

  1***後視,基本分劃,上、下絲和中絲讀數;

  2***前視,基本分劃,中絲和上、下絲讀數***注意:先中絲,後上、下絲***。

  3***前視,輔助分劃,中絲讀數;

  4***後視,輔助分劃,中絲讀數。

  以上的觀測程式簡稱為“後一前一前一後”。

  往測偶數測站和返測奇數站:

  1***前視,基本分劃,上、下絲和中絲讀數;

  2***後視,基本分劃,中絲和上、下絲讀數***注意:先中絲,後上、下絲***。

  3***後視,輔助分劃,中絲讀數;

  4***前視,輔助分劃,中絲讀數。

  以上的觀測程式簡稱為“前一後一後一前”

  ***2***一個測站上的操作步驟:

  在半天工作開始前,應檢查圓水準器***或正交水準管***安置是否正確;找出傾斜螺旋的標準位置,並作一記號。每站的操作步驟如下:

  1***面對後視水準標尺,使儀器的兩腳沿水準路線方向,另一角在觀測員左手一邊,先固定兩角,再調整另一腳的前後左右位置使圓水準器泡大致居中。然後用腳螺旋將圓水準器整置水平。

  2***用下、上視距絲照準水準標尺的基本分劃讀取視距,讀記表尺分劃的三位數和測微分劃尺上的三位讀數,轉動測微螺旋使楔形絲精確夾準水準標尺的基本分劃,讀標尺分劃線三位讀數和測微分劃尺的三位讀數。讀數時,標尺分劃線的三位數和測微分劃尺的數字要連貫讀出。

  3***旋轉望遠鏡照準前視水準標尺,轉動測微螺旋使楔形絲精確夾準水準標尺的基本分劃,讀取標尺分劃線與測微分劃尺的讀數,然後按下、上視距絲讀取視距,情況與***1***所述相同。

  4***用水平微動螺旋旋轉望遠鏡照準前視水準標尺的輔助分劃,轉動測微螺旋用楔形絲精確夾準水準標尺的輔助分劃,讀取標尺分劃線和測微分劃尺的讀數。

  5***旋轉望遠鏡照準後視水準標尺的輔助分劃,轉動測微螺旋用楔形絲夾住水準標尺的輔助分劃,讀取標尺分劃線和測微分劃尺的讀數。

  至此一個測站的觀測工作即告結束,待記錄員計算檢核完畢後,儀器搬遷至下一測站,觀測員面對原地不動的扶尺員安置儀器,腳架兩腿沿水準路線方向,另一腿仍在觀測員的左手一邊,按上述步驟進行第二站的觀測,但觀測程式為“前一後一後一前”。

  水準測量限差的要求:

  等級水準儀的型號視 線 長度/m前後視較差/m前後視 累積差/m視線離地面最低高度/m基本分劃、輔助分劃或黑麵、紅面讀數較差/mm基本分劃、輔助分劃或黑麵、紅面所測高差較差/mm

  二等DS150130.50.50.7

  三等DS1100360.31.01.5

  DS3752.03.0

  四等DS31005100.23.05.0

  五等DS3100大致相等----

  注:1、二等水準視線長度小於20m時,其視線高度不應低於0.3m。

  表2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

  等級每千米高差全中誤差***mm***路線長度***km***水準儀的型號水準尺觀測次數往返測段、附和或環線閉合差

  與已知點聯測與已知點聯測平地***mm***山地***mm***

  二等2一DS1銦瓦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5一

  三等6≤50DS1銦瓦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12±4

  DS3雙面

  四等10≤16DS3雙面往返各一次往一次±20±6

  五等15一DS3單面往返各一次往一次±30一

  注:L為往返測段、附和或環線的水準路線長度***km***;n為測站數。

  ***三***精密經緯儀的檢驗

  一、照準部水準器的改正:

  儀器按前述整平方法進行整平時,轉動照準部使長水準器進行於任意二個腳螺旋連線,以相反方向等量轉動此兩腳螺旋,使氣泡居中,照準部轉動90°,旋轉第三個腳螺旋消除,其餘一半用水準器校正螺釘消除。重複上述全部過程,直至照準部在任意位置,水準泡均居中為止。

  二、視準軸誤差***2c***改正

  儀器整也好後,用望遠鏡正倒鏡***盤左、盤右***各觀測同一目標 ,則其中之一次讀數減去180°應等於另一讀數,若兩者有差,此差值即是視準軸誤差的2倍***2C***。取兩值之中數表示無誤差時之值。改正方法:轉動測微手輪,使測微窗的讀數為上述中數值之秒數,再旋轉望遠鏡水平微動手輪,使度盤刻線恢復符合狀態。然後改正左右兩個調正螺釘使垂直十字絲正確的照目標為止。欲向左移動,則稍放鬆位於目鏡左手邊的調正螺釘。輕微地旋緊位於右手的調正螺釘,反之亦然。按三角測微細則,J2-2型經緯儀2C值在12″之內可不必進行改正,特殊要求除外。

  三、豎盤指標差改正

  儀器整平後,當望遠鏡照準水平方向的目標時,垂直度盤數應為90°00′00″如果不是這個讀數,其差值為指標差。

  指標差的測定:按中絲觀測法,瞄準一清晰目標,盤左讀數為L盤右讀數為R,指標差為

  i=***R+L-360°***/2

  L=86°14′35″

  R=273°43′57″

  i=-44″

  正確讀數應為:L=86°15′19″ R=273°4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