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課教學計劃怎麼寫

  思想品德是為初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的必修課程,應該怎樣寫計劃呢?下面是有思想品德課教學計劃,歡迎參閱。

  思想品德課教學計劃範文1

  教學目標:

  以成長中的學生為出發點,在學生逐步擴充套件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構建教學內容,是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之一。八年級上冊教材的教育主題是幫助學生學會交往與合作,而下冊的教育主題是幫助學生主動維護權益,自覺履行義務。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有關權利與義務的基本知識和兩者的關係,瞭解和掌握我國法律規定公民在人身、文化和經濟方面的權利和義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崇尚公平和正義,做一個遵紀守法的講文明講禮貌的好公民。

  教學主要內容:

  在學生不斷擴充套件的生活中,與別人打交道,不僅要學會交往、掌握交往的品德和藝術,而且必須正確處理權利義務關係問題。瞭解自己的合法權益和應該承擔的義務,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是學習交往的繼續,是進一步提高道德水平的需要,更是增強法律意識的需要,有利於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因此,按照課程標準"學生逐步擴充套件的生活是本課程建構的基礎""幫助學生做負責任的公民"的基本理念,以及"權利義務"等內容標準,圍繞權利義務這一大的教育主題,綜合建構本冊的教學內容。具體內容分為四個單元,圍繞正確對待權利義務、維護人身權利、維護文化經濟權利、崇尚公平正義四個綜合主題展開,設定了十課教學內容:"國家的主人廣泛的權利"、"我們應盡的義務"、"生命健康權與我同在"、"維護我們的人格尊嚴"、"隱私受保護"、"終身受益的權利"、"擁有財產的權利"、"消費者的權益"、"我們崇尚公平"、"我們維護正義"。

  教學重點:

  1、理解權利與義務的關係,學會尊重他人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

  2、知道法律保護公民的生命和就健康不受侵害,瞭解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護,學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別人的健康、生命和權利。

  3、瞭解法律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能夠自覺尊重他人,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

  4、知道法律保護公民個人隱私,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能夠自覺地尊重別人的隱私。關心和尊重他人,學會換位思考,能夠與人為善。

  5、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受教育的權利,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6、知道法律保護公民的財產,未成年人的財產繼承權和智力成果權不受侵犯,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經濟權利。

  7、知道法律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作為消費者的權利。

  8、懂得社會是一個合作系統,合作既帶來利益也產生負擔,合作需要公平,公平互惠的合作有利於社會穩定和個人的發展,樹立公平合作意識。

  9、懂得正義是面向每個人的,它要求每個人都必須自覺遵守制度規則和程式,沒有人可以例外;能夠分辨正義行為和非正義行為,養成積極健康的社會正義感,以自覺遵守各項社會規則和程式為榮,努力做有正義感的公民。

  教學難點:

  1、理解權利與義務的關係,學會尊重他人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

  2、知道法律保護公民個人隱私,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能夠自覺地尊重別人的隱私。關心和尊重他人,體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學會換位思考,能夠與人為善。

  3、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受教育的權利,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4、懂得社會是一個合作系統,合作既帶來利益也產生負擔,合作需要公平,公平互惠的合作有利於社會穩定和個人的發展,樹立公平合作意識。

  教學方法:

  講授法、比較對比法、情景教學法、小品表演法、小組討論法、讀書指導法、案例教學法、活動教學法、師生談話法、社會實踐法等。

  學情分析:

  這屆學生的基礎不差,有一定的學習積極性,加之本學期學習有關法律的一些知識,和現實生活聯絡較緊密,學生比較感興趣,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也要嚴格要求學生、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使學生儘快進入學習狀態。但也要注意有一部分學生學習不認真,成績較差,要做好他們的工作。

  教學措施:

  1、教師要轉變觀念,不能用老方法較新教材,要選取多種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要聯絡學生和本地實際,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和案例,與學生共同分析和討論,以提高認識,明確觀點,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

  3、教師的角色是學生學習的夥伴,主要任務是完成引導和點撥任務。教師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做學習的主人。

  4、注意引導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法律實踐。

  思想品德課教學計劃範文2

  一、教學指導思想:

  按照學校的教學工作計劃要求,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適應教學改革形勢發展要求,努力探索新課程標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從根本上轉變教學觀念,積極推進教研教改,優化課堂教學,凸顯 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 的作用,努力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精神,注重提高學生的能力,全面落實培優轉差方案,切實把教學質量提高。

  二、學生情況分及析及對策想法:

  本屆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瞭解一定的道德認識,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行為,能靜心聽講,舉手發言,能較完整的回答老師的問題, 快樂 成了他們學習生活的主旋律。但有些學生還不能適應,上課好動,愛做小動作,注意力不夠集中,需教師耐心引導,幫助他們體驗學習的愉快,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幫助他們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體驗到集體生活的愉快。

  本學期任教七年級八個班思想品德課。從學生近段學習狀況來看,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積極性還算比較高,但由於學生小學沒有正規接觸這一科目,分析歸納能力顯得有些差距。因此,本學期在抓好各項教學常規工作的基礎上,應加強能力素質教學,努力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把教學工作落到實處。

  三、教學內容分析:

  本學期教材共有三個單元:第一單元自尊自信,有 我是中學生了 天生我才必有用 知恥近乎勇 和 人格不可辱 四課組成,這一單元把培養學生自尊心自信心作為主線,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能正確的認識自己,有著現實的重要意義。第二單元善於交往,有 敬人者 人恆敬之 等六課組成,這一單元是要讓學生學會與同學和老師的交往,是上一單元的深化。第三單元學會學習,有 希望從這裡開始 學習新天地 和 要魚還是要漁 三課組成,這一單元著重強調學生的學習,從為什麼要學習、怎樣來學習兩方面展開講解,使學生對學習有正確的理解,也是本冊教材的核心部分。

  四、本學期主要教學工作:

  1、繼續鑽研學習新課程標準,學好教學改革新理論,努力提高自身教學教研理論水平。

  2、把握好新教材的編寫目的和教學要求,提高駕馭新教材的能力。

  3、加強教研活動,積極參與集體備課,做到多聽課、多總結。認真學習他人、他校的先進教學經驗,做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努力提高教學能力。

  4、積極開展課堂評優活動,不斷優化新課程標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大膽開拓創新。

  5、自覺做好教學各項常規工作,按質按量完成備課、上課、改作、單元測驗等常規教學任務,尤其認真實施課堂目標教學法。

  6、切實抓好學科培優工作,通過會議、輔導、談心等方法努力提高優秀率,把學科成績躍上新臺階。

  7、認真組織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充分體現思想品德課的知識、能力、踐行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8、認真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認識社會、瞭解社會,提高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五、本學期教學目標及實現方法:

  ***1***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交往,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增強處事能力,促使自身發展。教會學生與同學、教師結伴同行,走過美好的青春,走向幸福的人生。在衝突的學習中化解矛盾,健康成長。隨著日益擴大的開放,教會學生了解本國文化、風俗,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精華,善於與人交往。在錯綜複雜的交往中,如何以誠心待人,做一個尊重懂禮貌,講禮儀的人。培養自尊自信,能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正確看待眼前事物,以一種積極的健康的心理去面對學習和生活。

  ***2***實施方法:

  1、重視學生自主學習 ,注意學生的接受性,注重學生的互動合作,強化學生學習的建構性。激發和提升學生的體驗 ,用活動激發和提升學生的體驗 。在親身體驗中發展。

  2、注重學生的互動合作 ,互動活動蘊涵著人文關懷,在學生的互動活動中提高教學的實效性。突出探究式學習,主題探究是每一個單元的靈魂,如何組織主題探究。

  3、 加強學生的道德實踐 ,討論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條件。

  4、搞好教學還要抓好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充分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是教學的基礎。

  第二、分析透徹活動和材料,這是傳授概念、觀點的前提。

  第三、組織好體驗活動,這是促進學生內化的手段。

  第四、指導好學生的實踐活動,這是實踐學生良好行為的途徑。

  六、教學進度及具體要求、措施

  思想品德課教學計劃範文3

  絕大部分學生能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思想上積極要求上進,班上班風好,學風好.但也有個別學生,組織紀律渙散,上課時能勉強遵守課堂紀律,課餘時間就不能自覺了,本學期得對他們進行自律教育。

  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本課程根據中高年級學生社會生活範圍不斷擴大的實際、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將品德、行為規範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環境教育等有機地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的社會關係的互動作用,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別能力,為他們成長為具備參與現代社會生活能力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教學要求:

  總要求: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熱愛科學、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的態度。

  2、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和規則意識。

  4、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尊重不同國家和人民的文化差異,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意識。

  5、關愛自然,感激大自然對人類的哺育,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能力:

  1、能夠初步認識自我,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的本領。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

  2、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參與集體生活。

  3、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象,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

  4、學習蒐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資訊,能夠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說明問題。 知識

  1、初步瞭解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瞭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3、瞭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理解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簡單瞭解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一些共同問題。

  4、知道在中國長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優良傳統。初步知道影響中國發展的重大歷史事件。初步瞭解新中國成立和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

  5、知道世界歷史發展的一些重要知識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知道社會生活中不同群體、民族、國家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意義。

  具體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充套件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看過思想品德課教學計劃的人還看了:

1.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計劃

2.三年級上冊思想品德教學計劃

3.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工作計劃

4.初中思想品德個人校本研修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