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業務學習心得體會:溯本求源論課建,尺碼相同更遠行

  為了有效區域推進學校課程建設,做好學校課程的有效整合,更好了解當下全國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的前沿動態,9月18日,在滑縣進修學校精心組織下,教體局張局長和各業務股室領導的帶領下,全體教研員、中心校業務副校長、高課核心組成員及部分高課核心校領導一行66人踏上了山東師大取經問道的旅途。從9月19日-23日,培訓安排了滿滿五天,針對課程建設如何推進、學校課程有效整合、學科課程改革審視等幾方面進行了專業解讀,讓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淺,主要收穫梳理如下:

  一、對學校課程建設要準確定位。

  學校課程建設是學校教師針對學校的育人需求或問題,而對學校課程進行持續改進的專業活動。所以,學校的課程建設應該以學生髮展作為根本目的,以學校教師為真正主體,以專業理論為主要依據。反觀當下個別學校,在沒有準確審視和定位學校課程建設的出發點,沒有真正瞭解學生髮展的訴求,沒有專業理論作為建設依據的情況下,僅僅為了順應課程建設的潮流和風氣,甚至是為了迎合上級領導的檢查而一擁而上,缺乏長遠的規劃和設計,又沒有專業的指導,教師也缺乏系統觀和整體感,課程的開發和建設僅僅停留在淺水區、低層次,甚至出現中途夭折的現象。所以,準確定位學校課程建設是前提:學校課程建設包括學校中的所有課程;是對學校中不同型別課程的整體規劃、重組和整合;學校課程建設要基於學校的理念、目標與需求,反映學校特色。

  二、學校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值得警覺,要避免重蹈覆轍。

  山師大教育學部孫寬寧教授總結了當前學校課程建設的亂象:1、行政主導的主體缺位。自上而下的推進路徑、行政主導的科層制執行模式、行政思維慣習在學校層面課程建設中的滲透。2、功利取向的捨本逐末。盲目追求學校課程的外鑠特色、過分形塑學校課程的完美體系、悄然抹殺學校教育的獨特價值。3、專業缺失的技術虛妄。他山之石的過度攫取、本土理論的正規化缺失、實踐理性的妄自尊大。通過調研,直指課程建設存在問題:三類課程缺少內在關聯和呼應;校本課程過度膨脹,學校課程結構失調;學校課程建設的投入與產出失衡;提出要超越校本課程層次,統籌規劃學校課程。孫教授的總結簡潔精闢、令人警醒,找到了學校乃至全國諸多名校在轟轟烈烈進行課程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讓正行進在課程建設道路上的諸多同仁少走了許多彎路。

  三、選準學校課程建設的切入點,採取針對措施有效推進。

  推進學校課程建設要結合學校實際選準切入點:比如從教學的目標、方法、過程某一方面入手;從某一門課程知識的整合、資源的再開發入手;從某一類課程活動中的取得的經驗入手;從學校課程體系的規劃設計入手等等。學校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資源制宜,選取學校有自身優勢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方面作為切入點,採取專業引領,整體規劃;工作聯動,多措並舉;系統銜接,持續跟進;試點先行,有序推廣的有效措施,而不宜鋪的過開、過大,全面開花,否則只能有其形而無其實,忙而無效、勞而無功。

  四、榜樣引領,砥礪前行。

  在幾天的培訓中,我們有幸聆聽了青島浮山路小學的“一篇帶多篇、多篇帶整本”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介紹,這種教學方式有效地增加了學生的閱讀數量,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多篇不同作家、體裁、內容的文章閱讀中,進行比較歸納、分析綜合、深入思考,習得略讀、默讀等讀書方法,慢慢掌握抓住關鍵詞表情達意、理清順序表達清楚等學習技巧,這些無不為他們學習多樣化的閱讀方式及終身閱讀與發展奠定基礎,從而實現我們的閱讀素養目標。

  專門安排一天到濟南市南山區西營鎮的幾所學校進行了實地觀摩學習,西營鎮村莊學校分散、學校規模小人數少,但就在這樣的山區鄉鎮,卻開發了“學做好人”為主題的區域推進的學校課程,學校依據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遵循科學、規範、有序的原則, 立足學校與社群資源條件、學生個性需求,規劃和設計了學校課程。從學科活動課程、德育課程、作業課程到特色課程、補償教育課程等,每樣課程從開發到實施和評價都非常詳實具體,富於創意,讓我深深感悟到了他們在課程建設上呈現的領軍風采,拓寬我對課程建設及改革理解的視野,激發了我們立足實地、砥礪前行做好本地課程建設改革的決心和信心。

  時光匆匆,我們在山師大豐厚充實的學習也拉上了帷幕,帶著收穫的喜悅,帶著承載的希望,帶著深夜研討思維碰撞的火花,帶著學以致用的深深思索,我們踏上了歸程,一路研討一路詩,這也許就是我們滑州教育振興的希望,我也趁興賦小詩一首表達自我勉勵的決心:

  《問道山東》

  課程建設彩紛呈,落實踐行現真功。

  同伴互助利成長,典型引領共提升。

  頂層設計定框架,風格特色方鮮明。

  篳路藍縷凌雲志,滑州杏壇沐春風。


  【本文作者:趙營鄉 單曉寧】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