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觀測學實習總結報告***2***

  氣象觀測學實習總結報告篇三

  1.1 基本概念

  Ø 太陽高度

  太陽高度是太陽光線和觀測點地平線間的夾角。各緯度的太陽高度日變化都是正午時刻最大日出和日落時為零。

  Ø 水平面上的太陽直接輻射通量密度

  太陽以平行光方式投射到與光線相垂直的面上的輻射,稱太陽太直接輻。雲和海拔是影響太陽直接輻射通量的兩個重要因子。雲是很好的反射體,厚的雲層能把大部分太陽直接輻射返回宇宙空間,使到達地面的直接輻射通量大大減少,在海拔地帶,由於太陽直接輻射穿過的大氣路程較短,輻射通量被減弱了,所以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比平原地區多。

  Ø 漫射輻射通量密度

  來自整個天穹向下的散射和反射的太陽輻射之和,稱太陽漫射輻射。日出前後,地面接收的太陽輻射主要是漫射輻射。高緯地區,漫射輻射常常是太陽輻射的主要部分,漫射輻射通量受雲的影響很大,它隨雲量的增多而增加。陰天時只有漫射光。

  Ø 總輻射

  總輻射等於直接輻射和漫射輻射之和稱陰天時,由於太陽被雲遮擋,無太陽直接輻射,所以總輻射就等於漫射輻射通量密度。由於太陽高度和晝長隨時間而變化,使總輻射也有明顯的日變化和年華。多雲和陰天時,日變化特徵遠不如晴天那樣有規律。

  Ø 由於太陽輻射有周期性的日變化和年變化,所以使得土溫和氣溫有周期性的日變化和年變化。溫度週期性變化特徵,通常以最高和最低溫度之差和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出現時間來描述。一日中最高溫度與最低溫度之差,即為日較差;一年中最熱約平均溫度和最冷月平均溫度之差,稱為年較差。

  這是由於隨著深度的增加,土溫日較差減小,位相也逐漸落後。白天,地表很熱後,熱量向下傳遞被層層阻截,因而土壤曾熱隨深度的增加而減小;夜間,土壤降溫也隨深度的增加而減弱。所以土溫隨溫度增加而減小,大約到1m左右深度土溫無日變化。1m深度以下土溫無日變化的土層稱為日恆溫層。由於熱量向深層傳播需要時間,所以位相隨深度增加而落後。

  1.2目的意義及要求

  通過實習要求學生了解

  ***1*** 太陽輻射、日照時數、空氣溫度和土壤溫度的測定方法和記錄整理;

  ***2*** 瞭解空氣溫度的測定方法和記錄整理;幫助我們掌握測定方法和學會資料計算。

  ***3*** 瞭解土壤溫度的測定方法和記錄整理。

  通過實習要求掌握

  ***1*** 點溫度表的安裝;

  ***2*** 溫度表的讀數和訂正;

  ***3*** 太陽輻射表的安裝;

  ***4*** 太陽輻射的測定步驟和計算;

  ***5*** 通過實習要求學生掌握地溫表的安裝;

  ***6*** 溫度計的使用;溫度表的讀數和訂正。

  1.3 研究內容

  u 太陽輻射、日照時數、空氣溫度和土壤溫度的觀測和記錄整理;

  u 乾溼球溫度的測定;氣溫最低、最高溫度的測定;

  u 土壤不同深度的溫度的測定;

  u 地面溫度、地面最低溫度和地面最高溫度的測定。

  1.4 研究區的概況

  地點:西南林學院GX棟背後的林地。

  2 太陽輻射和日照時數的觀測

  2.1 測定內容

  本次實習主要測定

  ***1***垂直於太陽光線面上的太陽直接輻射通量;

  ***2***總輻射和漫射輻射通量。

  用測得的資料計算

  ***1***水平面上的直接輻射通量;

  ***2***大氣透明係數。

  2.2 太陽輻射的觀測和記錄整理

  2.2.1.儀器簡介

  測定太陽輻射通量的儀器有直接輻射表和天空輻射表。這類儀器多屬熱點型,即利用兩種不同性質的感應面,由於吸收輻射能而產生溫差,通過熱點錐的作用,熱能轉換為電能,用靈敏度較高的輻射電流表測出電流值。溫差電流與輻射通量成比例。根據輻射電流表上的指示值,經換算求得相應的輻射通量密度,單位為cal\cm2,並換算為w\m2。

  l DFM1型輻射電流表

  電流表的測量機構主要由永久磁鐵和線圈組成,整個機構裝在一個密閉的扇形盒內。頂端由調整指標零點的位置的調整螺絲,調整範圍不得超過20格刻度,必須在斷路是進行。在盒的內側裝有開過旋鈕,旋緊開關旋鈕就可以切斷電路。電流表的指示部分由電流指標,刻度盤,反光鏡等組成。刻度盤上由100格刻度,沿著弧形刻劃裝有一條平面反光鏡,由以消除視差。附屬溫度表測量儀器使用時的溫度。電流表由內阻和附加電阻,標記在活動板上。在盒下部的正前方,裝由“+”,“1”,“2”三個接線柱,以連線直接輻射表或天空輻射表。

  白色外罩通過銷釘和彈簧同底座相連,取下外罩時,必須按住彈簧,握住手柄按反時針方向沿著底座旋轉外罩,當銷釘轉至彈簧上面時,提起外罩,並從底座取下。

  l DFY1型直接輻射表

  直接輻射表由感應部分,進光筒和座架構成。感應部分是由銀箔,熱點錐和銅環三部分組成。銀箔後2um,向太陽的一面塗成黑色,作為感應面,它的背面是由36對康銅片和錳銅片組成的熱電錐。熱電錐的一接頭焊在銀箔上,另一個接頭焊在外圈銅環上,分別構成熱接點和冷接點。整個感應部分置於具有一組光欄的進光筒的末端,通過導線把熱電錐的兩端於電流表正負極相接。

  進光筒是一個銅質圓筒,裡面塗黑,外面塗鎳,避免光線在筒內反射。為了正確地對準太陽,在進光筒的前後兩端有瞄準孔與光屏。當進光筒對準太陽時,光斑落在光屏上。帽蓋用來保護感應系統和確定零點位置。進光筒固定在支架上,方位調節螺絲和仰角調節螺絲,可以使進光筒在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轉動,直到瞄準太陽為止。螺絲用來調節緯度刻度盤。底座上有確定方位的定位器。

  l DFY2型天空輻射表

  天空輻射表由感應部分、座架、遮光板、乾燥器和帽蓋等部分組成。儀器的感應元件在半球形玻璃罩內,感應面是黑白相間的薄片組成,它的背面也是由康銅和錳銅串聯起來組成的一組熱電堆。熱電堆的兩極通過導線與輻射電流表相接。玻璃罩是為了儘量減少長波輻射的影響,以及防風避雨。水準儀指示儀表水平,座架上的三個螺旋用來調整水平。整個感應部分固定在支柱上,並裝有乾燥器,以保持感應面乾燥。螺絲可以夾住遮光板。白色鋁蓋用來讀取零點讀數和保護感應部分。

  遮光板用來遮住陽光測定漫射輻射。遮光板是一塊直徑與玻璃相等的圓形板,板一側圓杆長時板面直徑的5.7倍,由感應面中心至遮光板正好構成100的立體角。

  反射率表的結構基本上和天空輻射表相同,只是為了測定地面反射輻射,增加了翻轉裝置。

  2.2.2安裝

  輻射儀表應安裝在觀測場內固定木板平臺上,平臺離地1.6m高。安裝輻射電流表除要求水平外,附近不應有鐵製物件,磁鐵或其它電流表等。輻射電流表距離這類物體至少30cm以外。安裝直接輻射表和天空輻射表要求水平,以及儀器東、南、西三面離開障礙物的距離應為障礙物的高度的10倍或以上,這樣總年由日出到日落儀表都能受到太陽照射。注意直接輻射表還要求對準當地緯度和方位。

  2.2.3觀測

  每日觀測次數隨研究目的而定,如果需要計算輻射日總量,又無日射自記計,應在日出到日落之間,每小時觀測一次。觀測時間以當地的地方平均太陽時530、630、730………1730、1830進行。如有日射計,一日定時觀測五次,即630、930、1230、1530、和1830.冬季,630和1830觀測時間,如果處在日出以前和日落以後,可不必進行日射觀測。

  每日觀測前10分鐘準備,清理一起的玻璃面,檢查儀器水平。接到線,把直接輻射表***或天空輻射表***上的“+”、“-”極分別接在電流表上的“+”和“1”或“2”上***輻射弱時接1,輻射強時接2***。擰鬆開關電鈕,電流指標是否在刻度5上,如果超過+-2,需用零點調節螺絲作調整。

  觀測前5分鐘記下日光情況,即雲遮蔽日光的情況,用下列符號記錄:

  ⊙2——太陽面上未見雲跡;

  ⊙——日光可透過雲,地物影子明顯;

  ⊙.——日光微弱地透過較厚的雲層,地物影子模糊不清

  ∏——日光透不過厚雲,不見太陽輪廓。

  如果測定太陽直接輻射,調整進光筒對準太陽,使光斑落在光屏上。如果測定漫射輻射,裝上遮光板。如果測定地面反射輻射,擰鬆偏心螺絲,把天空輻射表的感應面翻轉朝下,翻轉後注意儀器 是否水平。上述工作完畢,即可讀數,步驟如下:

  ***1*** 不開啟進光筒帽蓋***直接輻射表***或白色鋁蓋***天空輻射表***,讀出電流指標的指示值,記作第一次的零點讀數N01,讀數需要精確到1刻劃***或一小格***是我十分之一;

  ***2*** 開啟蓋帽,等候15-40s***視儀器惰性而定***,讀數三次,記作N1,N2,N3,每次間隔5-10s;

  ***3*** 蓋上蓋帽,等候15-20s,讀出第二次零點讀數。

  2.3 水平面上太陽直接輻射通量密度的計算

  水平面上太陽直接輻射通量密度 。式中:S是垂直於太陽光線面上的太陽直接輻射通量密度,h是太陽高度角。任一時刻的太陽高度角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 α是緯度,δ是赤緯,ω是時角,都以度為單位,取一位小數。

  赤緯δ可以從日射觀測常用表或天文年曆表中查得。求某地、某時刻的δ植時需要訂正,即年度訂正,經度訂正和時間訂正。

  為了求得時角ω需把北京時間換算成地方平均太陽時,加上時差訂正得太陽時,把真太陽時化為角度,才是時角ω。

  真太陽時=地方時+時差

  地方時=北京時+***該地經度-1200***[4min/***0***]

  2.4 總輻射通量密度的計算

  總輻射通量密度,一般用上述所得的水平面上太陽直接輻射通量密度的,加上由觀測取得的滿射輻射通量密度之和。在沒有直接輻射表的情況下,水平面上的太陽直接輻射通量密度的計算

  式中 Nt和Nd分別為總輻射和漫輻射測定中的電流值;Fh為太陽高度角h時的訂正係數,由檢頂證中查得;a為換算因子a1或a2

  2.5 輻射日總量的計算

  臺站上 計輻射算日總量的方法是梯形面積法,即以輻射通量為總縱座標,時間為橫座標,繪製日變化曲線,該曲線與橫座標所包圍的面積就是輻射日總量。以小時為單位,分割為若干個梯形面積,這樣便求得計算日總量的公式,以總輻射為例:

  式中 是總輻射日總量;St1,St2,……Stn是每小時觀測得到輻射通量密度;t0和to`分別為日出和日落時間;t1,t2,t3……tn是測定時間。式中日出和日落時間可由下式求得,

  已知日出時間是:t0 = 5h18m ,日落時間是:t0′= 18h42m ,再把每小時總輻射***或其他輻射通量***測定值以及日出和日落時間均帶入日總量公式,便可求得輻射通量的日總量,取一位小數。

  最後,吧每小時總輻射 測定值,以及日出日落時間代入日總量公式,便可以求得輻射通量的日總量。

  2.6 大氣透明係數的計算

  大氣透明係數***P***的計算公式為p=***S′/S0***1/m ,式中:S0是太陽常數;S′是垂直於太陽光線面上的直接輻射通量密度,由測定可得;m是大氣質量,計算公式為;m=1/sinh 。

  看了氣象觀測學實習總結報告的讀者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