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事蹟精選範文

  大學生創業路上坎坷不斷,但每一次挫敗都是一種財富的積累。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

  楊海松,福州職業技術學院技術工程系04級學生,07年畢業,曾擔任04級樓宇班班長,學生會主席。他,是一位敢想、敢行動的80後創業者。

  2007年畢業後,曾躊躇滿志的幻想著找一份好工作,實現人生價值,但走出校門後猛然發現現實遠比想象中殘酷。在經歷過多次求職失敗。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幾乎都流下了楊海松踟躕徘徊的腳步,他已經記不起面試過多少回,總是希望而去失意而歸,不是待遇不理想就是人家嫌他沒有經驗。流浪了將近半年之後,楊海松終於找到了一家電子廠做技術員的工作。很快,楊海松便先熟悉了電子廠的執行程式。 進入廠房裡,進入實驗室後,王棟很快就被那裡到處洋溢著的激情給深深感染了,他一下子就愛上了這片夢想之地。在那裡,王棟先後接受了一系列的創業相關知識培訓,做了服務類、技術類等不同的創業專案。一年間,他迅速成長為廠房中具有突破性思維和敏捷行動力的佼佼者。

  可是,不幸的是,在2008年,受金融風暴影響,楊海松所在的公司由於執行不當倒閉了。再一次的失業,深深的刺激了楊海松,他尋思著找工作這麼難,不如自己當老闆。在挫敗中,他練就了一股越挫越勇的強大韌勁。挫敗於他而言,成了一種助推他在創業路上快速成長的高品質營養品。

  於是,他開始在大學同學裡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多方籌措資金成立公司,嘗試著把技術轉化為產品。但由於缺乏一個整體的運營方案,他的想法沒有得到認同,歷經一年的計劃無奈流產。

  但是,第一次碰壁並沒有打消楊海松創業的念頭,反而讓他得到啟發。他說:“這次經歷讓我清醒地認識到:技術並不代表需求,使用者看到的永遠只是產品而不是技術;技術再好,得不到市場的認可也是枉然;市場永遠是客觀和無情的。同時,也讓我意識到自己缺乏運營和市場等方面的知識和經驗。”

  之後,為了提高自身的執行力,楊海松毅然轉入學習企業管理專業。楊海松覺得他只是選擇了眼下他認為最需要學習的知識板塊。而走創業道路也是為了以後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這些轉變都是為實現同一個夢想而做準備。”

  經過一家人的協商後,東拼西借,終歸湊足了3萬,創立了“煊天有限公司”。楊海松成了真真正正的老闆,在以後的經營過程中,始終堅持“三包”***包送、包修、包換***,逐漸得到客戶的認可。有一次,一位客商看中了他店裡的一款vcd,張士華向他承諾不收定金,二日內送貨上門,貨到付款。當他次日開車將貨送到客戶的店鋪時,客商用驚詫的眼神看著他,說:“我沒給你一分錢定金,你就把一車貨送來,你就不怕我忽遊你?”楊海松說:“只要我承諾的就一定兌現,我不管你忽遊不忽遊別人,但我絕對不會忽遊你。”客商當即付清了貨款,並在一家有名的飯店裡請他吃飯。這是楊海松開業以來挖到的最大一桶金,以後這個客商也成了他的長期合作伙伴。

  由於楊海松誠信經商,小店有了很大的起色,進店的顧客增多了,櫃架上的貨物滿滿當當,自然利潤也提高了。之後,楊海松又將業務從零售擴充套件到批發,直接到廣州的廠家進貨。如今,更讓楊海松海松高興的是,他的兩個電器商行還安置了6名勞動者就業,其中兩名也是剛從校園出來的大學生。楊海松常常鼓勵他們:“好好打工,多長見識,沒準用不了多久,你們也會像我一樣成為老闆。”

  回首擔任學生會主席的經歷對於創業的幫助,楊海松說擔任擔任學生會主席期間的收穫主要是方法論,學會如何處理人和事的方法。同時培養了與人溝通和說服別人的基本能力,這些在創業後也很有用。

  楊海松坦言,畢業時從知識經驗上講,大家處在同樣的起點。 當被問到“十年後,您希望您的團隊是什麼模樣?”時,楊海松想了一下,“我們公司想做中國最好的電子公司,十年以後應該離這個目標近了一點。”

  “堅持、用心去做”

  楊海松在公司裡常用 “細節決定成敗”“心態決定命運”“態度決定一切”來教育員工,他說80年代出生的學生比較浮躁,對每個新進入“煊天”的員工他都要談浮躁的問題。而現在的新人,做了一年以後就要提專案經理,不提就要走,做了一年專案經理後就覺得自己就可以做架構師了。因此現在更需要強調的是,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候,誰更能靜下心來踏實工作,誰獲得成功的機會和概率就更大。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楊海松的人生感悟時,他說“堅持”,沉吟了一下,又補充說“用心去做”。任何人都有成功的一條路,成功沒有模式,但有一條,無論做什麼都要用心去做,到最後你積累的知識、經歷,一定會成為你事業的基石。

  篇二

  2011年大專畢業後的閆玉霞想過很多的就業之道,面對大城市燈紅酒綠的繁華她彷徨過,面對每月幾千元固定月薪的工作她猶豫過,曾幾何時“村之嬌女”的她在面對就業時也無奈了,在現代社會就業競爭壓力面前又有多少大學生在就業之路上掙扎?帶著很多糾結思緒她回到了自已的家鄉新甸鎮合順村閆家卜,當看到村裡和家裡種小柿子的溫室大棚時,她感到豁然開朗,發展家裡帶動村裡溫室大棚難到就不是很好的創業之路麼?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適應,閆玉霞很快從迷惘和彷徨中走了出來,實現了角色的轉換,陽光女孩的激情與活力又重新展現出來。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創業之初,她遭遇最大的問題就是資金問題,80米長*8米寬的大棚估算成本就需要8萬多元,這對於剛畢業的閆玉霞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起初,她向親戚朋友們借錢,但是借錢也需要一段時間,而且很多人看到她以前也沒搞過大棚,經濟效益如何都是未知數,很多人都不願意借錢給她,還有人勸她放棄想法,多考慮一下,但是資金的問題始終是個大問題,眼看著就要錯過當年的最佳種植時間了,閆玉霞開始聯絡鎮信用社貸款。

  資金問題解決後,技術問題又成了最大的難題。根據這樣的情況,閆玉霞又忙著聯絡種小柿子方面的技術人員,在過去村裡大棚種小柿子很多時候都是憑著村民自已多年種大棚的經驗來搞。但閆玉霞認為這樣不行,在農業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還用過去的老方法種大棚是不行,經多方考察和請教專業技術員,她自已也逐漸的掌握了種植小柿子的技術,並把有經驗的技術員帶到村裡,有了技術員的幫忙,溫室大棚終於走上了“正軌”,一切都開始忙碌起來。閆玉霞每天都早出晚歸,從建設大棚到扣棚,再到育苗,直到最後的種植,收穫。

  從之前的從不沾土,到整天蹲在大棚裡,跟土地打交道,閆玉霞說自己已經成了地地道道的農民。但是她並不覺得這樣的改變有什麼不好。她經常對周圍的人說“土地是農民的親人,而農民是我的親人,我一定要將溫室大棚做好,並且帶領本村村民一起致富。”她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功夫不負有心人,到2011年12月末,她的大棚第一批小柿子上市了,當面對七八萬的收入時,她流下了激動的淚水,因為這是她畢業後第一筆靠自已雙手創業得到的收穫。當同村的村民看到閆玉霞種的小柿子無論是產量還是品質都比自已家種的好時,都到她這裡“取經”,她也無私的指導大家,有些在觀望的村民也決定在她的的帶領下發展大棚小柿子種植,現在合順村的“小柿子”已經是一個當地的品牌了,閆玉霞準備2012年繼續擴大種植規模。 通過創業,她的確感受到:創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是,當創業有成績和收穫時,他認為人生價值得到了昇華,她幸福著、快樂著„„。

  在今後的工作中,她將繼續邁開大步,甩開臂膀,在創業致富的康莊大道上闊步前行,努力為家鄉新甸鎮合順村建設增光添彩。

  篇三

  鄭若愚,男,生於19xx年,共青團員,入黨積極分子。江西科技師範學院歷史文化學院歷史專業08級學生。20xx創辦心動演藝,並迅速擴張,取得姣好的業績,同時還與他人聯合經營一個廣告公司,一個教育培訓公司,個人資產過百萬。家境貧寒,自主創業,以其堅持不懈、求真務實的信念,堅忍不拔的性格和對事業的滿腔熱情,白手起家,幫助多名貧困大學生創業並走向社會,創造百餘個就業崗位,成為當代大學生自立自強的典範。

  一 艱苦創業 ,白手起家

  鄭若愚幼年的生活經歷讓他明白了人世的辛酸和生活的艱難,讓他有了一顆關愛他人,回報社會的善良之心。在創業的過程中,睡過馬路,流浪北京,闖蕩溫州,一路走來,風雨飄打中,大學生老闆逐漸成長起來,並走向一名成熟的創業者。

  高中時的暑假,鄭若愚來到浙江台州玉環縣,開始艱辛的創業—擺地攤。他用獨特思維經營陶俑彩繪,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我賣的不僅是陶俑,更是顧客的創意。那一個多月的地攤生活讓他積累了第一桶金,獲利2萬元。

  進入大學後,在機緣巧合之下開始在大學校園內經營"花果山休閒吧"。此後,鄭若愚還參與南昌翼思騰電腦公司的運營工作,經過一番努力終將公司的經營推向一個新的層面。與此同時,鄭若愚努力地尋找新的機會和突破口。他開始經營上海依麗潔乾洗連鎖店,愛心水站,體育用品出租屋等店鋪。最多曾同時經營店鋪十家店,在江南都市報大幅報道以後,逐漸以艱辛的創業大學生的身份為人們熟知。

  此後,鄭若愚投資並創辦心動演藝公司,心動演藝為一家綜合型服裝租賃公司,成立至今,已經取得非常突出的業績,單月最高業績超過百萬,直接和間接創造就業崗位上百個,有效的滿足許多貧困大學生對兼職崗位的需求。他不但做到了自己自強不息,還幫助他人自強不息,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

  在其創業過程中,困難無處不在。可骨子裡那股不服輸的拼勁使得他沒有在眾多的困難面前止步不前,相反,他憑著永不言棄的信念,將面臨的困難各個擊破。

  三 全面發展 能力超群 思維獨特 善於創新

  鄭若愚是一名優秀的大學生創業典範的同時,還是一名優秀的學生幹部。愛好廣泛,十分擅長演講辯論,是一個全面發展的好學生,無論事課堂學習還是課外活動,他的表現都讓人驚歎。獲得了廣大師生讚許和欣賞,榮獲多項榮譽。

  鄭若愚自創了一種能力特殊培訓方法,這是一種以各項實踐為主體,理論培訓為輔,主張讓培訓參與者自我感悟的特殊培訓和拓展。參與的培訓者對這種創新的能力培訓給出了很高的評價,甚至稱那段經歷讓人終身難忘。

  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大學生老闆鄭若愚將其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條,以其獨特的逆向思維和敏感的市場嗅覺領導著所參營的公司都正常盈利。鄭若愚始終在試著引導新的需求及探索新的市場,開發新的市場。白手起家,現已初具規模,一個22歲學生憑著他的堅韌和拼搏做到了同齡人無法做到的事情。

  四、志存高遠 立志報國

  奮鬥精神影響巨大 激勵和帶動廣大同學創業就業

  鄭若愚同學懷著感恩社會的心態,立志報國,始終以做一名優秀大學生的條件來嚴格要求自已。在思想上積極要求進步,堅決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願意為我國現代化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時刻關注著黨和國家的發展形勢,以及國內外的局勢變化。始終保持著積極向上的心態,在時時以高標準要求自己的同時,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樹立了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他保持著良好的自我反省和政治鑑別能力,信念、立場堅定。被問起為何創業時,他是這樣回答的:"如果我自己能吃飽飯,那我得儘量讓別人吃飽飯"。

  鄭若愚同學無論是學習還是創業工作方面,都是積極主動,艱苦耐勞,任勞任怨,抱著激情投入各項工作。為人謙虛善良,友善待人,真誠樸實,人際關係極好,得到了廣大師生的贊同和欣賞。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德智體全面發展。

  鄭若愚同學的公司為高校學生提供一個兼職實踐的平臺,為大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又增加了廣大學生特別是貧困學生的收入。極大培養了同學們的實踐能力,豐富了課外知識。在這種奮鬥拼搏的精神影響下,很多在校生開始自主創業。他的這種堅持和拼搏的精神讓高校學子受到很大觸動。

  20xx年7-8月,鄭若愚帶領40多名在校大學生到我省吉安地區對留守兒童進行暑期培訓的支教的公益活動,關懷留守兒童,給他們帶去了精神給養,並且資助一批價值5000餘元的教材用以留守兒童的學習。在吉水,永豐等縣城,獲得了當地百姓的高度讚許,這同時也極大的鍛鍊和培養了40多名在校大學生。

  五 大學生創業者引起媒體廣泛關注

  20xx年4月,鄭若愚的創業行動引起了省級媒體的關注。4月9日,《江南都市報》第6版用半個版面刊登題為《大二男生,自力更生開店十家》的報道。報道了鄭若愚自力更生、勇於創業的典型事蹟。隨後,騰訊網、天涯社群、大洋網等多家網路媒體轉載江南都市網醒目位置對鄭若愚的報道。江西教育電視臺繼而對鄭若愚進行專訪,節目名為"真心部落格",在黃金時段播出。20xx年,江西晨報用一整版報道大學生老闆鄭若愚的創業故事。

  時至今日,大學生老闆鄭若愚早已不是當年那個20萬的創業者,其事業蒸蒸日上,同時也帶動了越來越來越多的人創業就業。其自強自立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為高校大學生樹立一個很好的創業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