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陽觀後感

  電影《大太陽》是一部為紀念汶川地震三週年而製作的作品,有關祭奠與重生的主題在影片中反覆迴旋與激盪。下面是小編向各位推薦的,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篇一

  還沒來得及調整自己的情緒,影院的燈光已經大亮。隨著被吊起的救護車漸漸隱去,電影《大太陽》演完了。

  看電影《大太陽》,是帶著搜尋的眼睛看的。

  看之初,一直在影片中尋找著與太陽有關的線索,可惜我找了很久都沒有發現任何線索。

  直到看到了銀杏懷了孕,直到看到隧道里警車開道,直到看到了救護車被高高地吊起,電影的主題立意終於揭開了她神祕的面紗---新的生命孕育著新的希望,新的希望就如一道華麗的陽光透過厚厚的雲層直射災區人的心靈。心靈的陰霾不見了,被悲痛壓得喘不過氣的心,終於鳳凰涅槃,重獲新生。

  災區人民心裡的太陽升起來了。

  地震帶給災區人民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在這種毀滅性的打擊面前,災區人的縮影銀杏不願意面對現實,整日活在過去的悲痛之中,跟過去的生活不離不棄。她不搬遷,為的是能夠和兒子在一起;她一點一點地往回撿著兒子的遺物,為的是能覺得離兒子近一些。她揹負著過去的悲傷,無視大川的懺悔,壓抑著自己的心靈,封閉著自己的心房,她把自己的心關到了一個黑屋子裡,又重重加了一把鎖,拒絕溫暖的陽光!

  銀杏塗黑了自己心靈的窗戶,看不到一絲希望。

  然而,生活終究如細水長流而不斷的,周圍親人鍥而不捨的關愛,全國四面八方的無私支援,丈夫石大川歉疚的真情迴歸,始終在浸潤著銀杏那本來就樸實而柔軟的心。當兒子部落格的密碼被解開,銀杏心靈之鎖也隨之落地。心房之門大開,陽光終於照進來!銀杏看到了自己的希望,也看到了重新升起的新的太陽!

  我認為片中的太陽有兩個意義:

  其一,很明顯是黨的溫暖和各地的關愛如火熱的太陽,將愛的陽光無私地給了災區人民,給了災區人民重建家園的力量,給了災區人民新的希望曙光。

  其二,每個人的心中都要有一個太陽。因為人活著是要有支撐點的,沒有支撐點便猶如失去了太陽的光芒,找不到北方。所以,這個太陽是希望的象徵,照亮著前進的方向。而且這個心中的太陽時刻提醒著我們,再大的困難都會過去,再難邁的坎兒也都會邁過去,不過去也得過去,時間推著你也得過去。所以,遇到困難,躲避不是辦法,要堅強地正視和麵對。要知道,消滅困難的唯一辦法就是,行動,解決它!

  因為,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

  篇二

  今天,是《大太陽》全國同步上映的首日,18:40我和媽媽準時來到了電影院,靜靜等待。

  剛開始看,我就一直在影片中尋找著和太陽有關的資訊,但是,我一直沒有找到。

  直到看到了銀杏阿姨懷了孕,看到隧道里警車開道,直到看到了救護車被高高地吊起,電影的主題終於揭開了她的面紗——新的生命孕育著新的希望,新的希望就像一道溫暖的陽光直射災區人的心。

  當房子塌了的時候,當帶著高壓的水柱噴向銀杏阿姨的時候,當看到阿姨帶著淚水的雙眼的時候,我哭了。為遭遇地震的同胞、也為失去兒子的銀杏阿姨祈福吧!震災下人與人之間流露著的愛所感動,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是多麼的可貴!

  2008年5月12日,是個難忘的日子。

  地震中失去18位親人的銀杏阿姨,特別是失去兒子讓她痛不欲生,可這位勇敢而偉大的母親最終還是選擇堅強的面對生活,面對現實。自然災害我們無法預知,大地震我們無法抵抗,但是,一旦災難發生,那麼,我們必須勇敢的拼搏,從銀杏阿姨身上我看到了四川人民的堅強。

  在國家對受災地區的大力扶持和幫助之下,最終克服了重重困難,都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成功的有了新的家庭和孩子。

  篇三

  地震中失去18位親人的銀杏,特別是失去兒子的痛楚讓她接近崩潰的邊緣,可勇敢的母親最終選擇堅強的面對生活——逝者已去,生者終須要堅強的活著。“是他們讓我學會了堅強”,這句話久久縈繞耳畔,是啊,有什麼比堅強更讓人敬畏的呢!自然災害我們無法抗拒,大地震我們無法阻擋,但是,一旦災難發生,那麼,我們必須挺直了腰板與之拼搏,從“銀杏”身上我們看到了四川百姓的堅強,在面對這麼大的災難面前所展現的堅強和信心讓人動容。

  地震過去三年了,災區的情況到底是什麼樣子?災區的百姓生活的如何?等等這一切,對於眾多人來說,是個謎。而作為同胞,我們希望去了解這一切,希望去看看震後的百姓生活的好嗎?是否從陰影中走出來了?這一切,等待揭曉。而一部很好的反映災後重建,特別是心靈重建的《大太陽》帶給了我們很多的震撼,讓我們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去了解震區發生的事兒。

  5月6日,《大太陽》全國同步上映的首日,18:40準時坐進了影院,靜靜等待。

  從影片本身來看:場面談不上恢弘***除了地震發生的那一刻,銀杏和石大川所經歷的那一段以外***,更多的是用真實、樸實無華的手法來表現角色關係和角色的悲歡離合,比起那些用大量特技手段來展示場景多麼巨集偉的影片來說,確實很樸實。或許這就是楊亞洲導演特殊的地方吧。雖然很樸實,卻很有藝術表現的張力,很容易讓受眾走進角色中,去身同感受所發生的一切,再加上各位演員的精彩表現,整部影片再帶給受眾感官以外,帶來了更多的是對人性的思考以及對生活的感悟。雖然地震是一個灰色的事情,但是影片帶給我們的卻是面對生活的美好和光明。

  再說說銀杏的飾演者——倪萍***我們親愛的阿姨***。用最樸素的打扮、最樸實的語言、最真實的表演把“銀杏”這一角色詮釋的淋漓盡致,展現的那麼鮮活。生活是什麼?是堅強。這是這個角色帶給人們最關鍵的一個詞。是啊,什麼最重要?活著,堅強。銀杏在遭遇地震後的初期,開始空虛、頹廢、迷茫,甚至用酒精來麻痺自己、作踐自己。可是,這能換回18口人的命嗎?能換來兒子的活蹦亂跳嗎?誠然,不能。一個母親,失去了兒子,那得是多麼大的災難啊!雖然經歷了很多,但最終,迎來的是光明和燦爛的生活。

  說實話,看慣了阿姨以前飾演的各種角色——《美麗的大腳》中的鄉村女老師、《浪漫的事》中的丟失孩子的媽媽、《月嫂》中的牛豐收等等,雖然也是很普通的老百姓,可是真的沒有那麼的悲楚,在沒有看《大太陽》之前,我想象著阿姨飾演的角色展現出來的會是什麼樣?我想象過無數種可能,又都被自己否定,我不敢再去想象,就這麼一直期待著影片的上映。雖然在沒上映之前看了很多的採訪、訪談,瞭解了很多的資訊,也看了片花、預告片,可終究沒能全部展現,在焦急的期待中迎來了全國的上映。

  當漫天的水泥、雜物傾瀉下來的時候,當帶著高壓的水柱噴向阿姨的時候,***果們應該知道拍攝的時候採取的措施,不知道的人就當學習了***,當看到阿姨驚愕的表情、帶著淚水的雙眼的時候,我哭了——為遭遇地震的同胞、也為去經歷“人為地震”的阿姨。年逾五十的阿姨吶,不再年輕了,真得經不起這種折騰了,心痛。

  為了更好的詮釋“銀杏”失去兒子的痛楚,為了真實的展現醉酒的狀態,阿姨喝得可是真真切切的白酒啊。不喝白酒的人一輩子都不會知道那種感覺,燒心的難受,而為了藝術表現、為了真實,阿姨真得豁出去了,拿自己的健康做付出啊。雖然我們很期盼阿姨有新的作品展現在蘋果面前,可我們更需要的是您的健康啊!

  100分鐘的《大太陽》,從始至終,淚水一直沒停:

  它帶給我悲傷的淚水——地震降臨、房屋坍塌、逝者遠去……

  它帶給我感動的淚水——災民團結、百姓堅強、政府信心……

  它帶給我高興的淚水——家庭重組、孩子天真、生活繼續……

  雖然地震是災難的,但是影片的主旨卻是陽光的,它教會了我們生活的目標——快樂,它帶給我們勇於生活的勇氣——堅強。

  快樂和堅強讓我們一起告別夢魘,向昨天告別;

  快樂和堅強讓我們重新開始生活,向今天問好;

  快樂和堅強讓我們展望美好未來,嚮明天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