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服務心得3篇

  服務業的蓬勃發展是後工業化時代的顯著特徵。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優質服務心得,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優質服務心得範文1:銀行優質服務心得體會

  時代在變、環境在變,銀行的工作也在時時變化著,每天都有新的東西出現、新的情況發生,這都需要我們跟緊形勢努力改變自己,更好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學習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技巧,適應周圍環境的變化,作為服務行業,商業銀行除了出售自己的有形產品外,還要出售無形產品——服務,銀行的各項經營目標需要通過提供優質的服務來實現。銀行的服務工作需要我們不僅要有對工作的滿腔熱忱,更要有一顆追求完美的心。其實客戶,就是我們每天都要面對的“考官”。

  作為一名銀行櫃檯工作人員,應該能清醒地認識到服務的重要性,尤其在現今銀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大環境下,服務更是從某種方面體現了銀行的軟實力與競爭力。“服務”,看似平凡的兩個字,卻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和價值,工作中,我們能夠簡單而方便的將“服務”兩個字掛在嘴邊,而現實中,我們卻也心酸的明白,要做好服務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築就完美的。

  不同客戶在不同情況下的不同需求,並學會通過察言觀色的方法來辨別這些需求,並根據客戶型別的差異,為不同型別的客戶提供不同型別的服務。服務要注重細節,要讓顧客覺得,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和用心的在為他們服務,我們要善於觀察客戶,理解客戶,對客戶的言行要多揣摩,要想客戶之所想,急客戶之所急。並且要持之以恆地做好沒一個細節。不要總是抱怨客戶對你的態度,客戶對你的態度,實際就是你自身言行的一面鏡子,不要總挑剔鏡子的不好,而是應更多地反省鏡子裡的那個人哪裡不夠好,哪裡又需要改進。

  經過幾個月的工作,使我明白了有效的溝通要以誠為先,從心開始,要用心和客戶交流,才能贏得客戶的心。概括起來說就是: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微笑改變命運。文化鑄就品牌。溝通從心開始。有禮走遍天下。服務創造未來。

  現在許多行業都在提倡微笑服務,於是許多人不明白微笑的真正含義,微笑並不像點鈔或者打算盤那樣可以練得出來,微笑不是一種職業化的笑臉,而是一種情緒,也可以說是一種氣質的流露,是微笑著積極的人生態度的表現,使他們充盈的內心世界真實、自然地流露。

  一則印度諺語說:播種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品格;播種一種品格,收穫一種命運。所以我們提倡的令人信賴的服務質量,令人讚許的服務效率,令人滿意的服務態度,絕不是一種表面的東西,它應該是我們播種的思想所收穫的行為,併成為我們每一位銀行員工所具備的習慣和品格,這不僅是我們的服務理念,更應該成為我們的生活準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容地綻放出發自內心的微笑。

  優質服務心得範文2:優質護理服務心得體會

  隨著社會的法陣進步,人們的健康意識增強,護理不僅僅停留在了打針發藥的技術上,而是更注重護理服務,變被動為主動的服務。

  自2011年底,我科病房開展了優質護理服務,我們時刻將南丁格爾的“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精神牢記在心,將愛心和溫暖獻給更多的患者。

  從患者入院起,責任護士就會熱心的將他領進病房,開始詳細的介紹環境,介紹主管醫生和自己,轉瞬間病人的陌生感消失,拉近了護患距離,輸液時,護士詳細的為患者介紹每瓶藥水的功效和使用目的,使患者消除了心中的茫然,檢查前,護士將檢查的目的以及注意事項一一告知,消除了患者內心的恐懼和不安,心與心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了

  我們開始意識到,在照顧病人的同時,一樣可以運用我們的專業知識,及時地發現病情的變化,同時可以起到心理安慰的效果,每當病人對我們的技術和服務表示肯定的時候,就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和動力。

  工作總是痛並快樂的,在今後的實踐途中繼續堅持,繼續努力,把工作做好,用愛心細心耐心和責任心串聯好我們的工作,打造溫馨的病房的品牌服務。

  優質服務心得範文3:

  五月八日,黃岡市農村信用社2010年第一期優質服務培訓班正式開班,我有幸成為九十八名受訓員工當中的一名。通過聆聽張曉紅老師的講課,我對優質服務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以前認為“只要對客戶微笑,認真辦理業務”就算是優質服務了,現在才明白,這些僅僅算是我做為一位銀行業從業人員的基本服務,還遠遠達不到優質服務的標準。

  張曉紅老師說:“服務有四種境界,達到並超越客戶的期待只能算是基本服務,更進一步的還有滿意的服務,超值的服務,以及難忘的服務。”而優質服務的水準線在哪裡呢?在滿意的服務與超值的服務之間,只有做到了超值的服務才能算是進入了優質服務的殿堂。銀行業的服務從以存摺為主的1G時代起步,花了十多年的時間才進入到以銀行卡為代表的2G時代,卻是以飛一般的速度迅速進入到以服務競爭為核心的3G時代。目前市場上金融業服務趨同性日趨顯著,人們對銀行服務形式上的提高不再滿足,多擺幾把椅子、增加一些便民設施、微笑加站立服務,這些形式上的舉措、表面上的文章已被社會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而從根本上扭轉從業人員的意識,切實為不同客戶提供最有效、最優質、最需要的服務才是讓“上帝”動心的關鍵。像招商銀行就憑藉他們23度的優異服務和紮實的專業技能從眾多銀行機構中脫穎而出,不僅贏得了客戶青睞,也贏得了更多的效益。可見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是我們信用社發展的內在需要。為信用社培養更多的優質服務人才,是我們的立社之本。

  農村信用社雖然面對的是廣大農村和縣域經濟,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樸實、善良的農民也在不斷進步,他們不再是社會素養相對較差的人群了,他們有錢了,他們也有了對自己被服務的普遍標準。一旦我們達不到他們的理想,他們也可以拋棄我們,投入另一個溫暖的懷抱。這個時候,我們不可以一味的抱怨,這些客戶都是白眼狼,忘了當初如何如何了。在競爭的時代,永遠只能盯著現在,展望未來,而不可以懷念過去,過去的畢竟已過去。我們必須深入的思考:客戶為什麼離開了?是我們的產品不好?還是我們的服務不到位?通過對比,我們會發現:別人有的產品我們也有,甚於我們有的產品比別人更適合我們的客戶群。然而,別人有的服務我們卻沒有。當別人開展服務品牌營銷的時候,我們還滿足於坐在防彈玻璃後面收錢付錢。當別人已經把優質服務當作工作的核心時,我們還不是很清楚優質服務到底是什麼樣的服務,這樣的服務當底會為我們帶來什麼?我們更不清楚如何去提高自己的服務質量,如何去做到最好?

  在培訓班上,我們學到了優質服務的相關理論知識,回到單位,我們就要把理論變為實踐,並把我所學到的知識與身邊的同事分享。就像張曉紅老師總結的那樣,“忠誠於自己的工作是一種職業生存方式,敬業才是最完美的工作態度。”我們做為一線員工,做好了服務就是切實做到了敬業。工作中一定要有良好的服務心理,不要認為為別人服務是一件低下的事。首先自己要快樂,快樂是可以傳遞的,其次要專心,用心用智用情去服務,重要的是學會感恩,對客戶心存感激,對單位心存感激,對生活心存感激。有了良好的服務心理,我們才會有完美的工作態度。對待客戶主動熱情、細緻周到、恪守規範,那都是自然而然的事。當客戶在辦理具體的業務時,我們不僅能做到文明有禮,更要做到又快又準,縮短客戶等待的時間,讓他們感受到我們對業務的熟悉程度,提升他心中對我們的信任感。當客戶希望我們為他提供理財建議時,我們能根據客戶的實際情況、實際需求、經濟能力,理由充分、分析透徹地給予建議,用我們良好的專業素質讓客戶感受到關心和尊重。做到這些,我們就能實實在在的把基本服務提升到滿意、超值甚至難忘的程度。做到這些,我們就能實實在在的為信用社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