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節師德演講稿範文

  又快到一年的教師節,黑板、教鞭、作業,我們對老師的敬意油然而生。“師德”是當前社會熱議話題之一,是教師工作的精髓,可概括為“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小學教師節師德演講稿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感謝校領導給我這個機會,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代表所有教師表達我們共同的心聲,送上我們對同學們的承諾和希望。

  作為撫順一中教師,我們肩負著社會、家長及每一位學生給予的重任,在嚴謹務實爭創一流的學校精神指引下,力爭成為教學水平一流,盡職盡責,師德高尚的教師。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之靈魂。俗話說,親其師,則信其道;信其道,則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所以說教師是旗幟,是路標。我們常聽到這樣的說法: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清晰而準確地印在學生的腦海裡,都有意或無意地薰染著影響著學生,正如古詩所云:“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因此在面對課程改革的新標準、新要求下,面對學生們天真無邪的眼神,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師德修養,提高自身素質。

  首先,我們要自覺創造教師職業內在的尊嚴與幸福。讓自己有價值、有尊嚴地活著,只有這樣,我們在喧囂的花花世界才不至於輕易迷失自己。面對市場經濟的***,我們該如何固守自己的價值觀念,堅持自己的生活信條呢?我想最關鍵的還是,你是否找到了從事這個職業的尊嚴、價值與激動人心的幸福?如果找到了,我們就會從容、快樂的面對重複而繁重的工作。只有這樣,樸素而平凡的教師生活才會變得充滿智慧與人格的挑戰,天天面對的學生在我們眼中才會每天都是新的。這就是教師獨有的享受。

  其次,我們要珍惜每一位學生,尊重並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善於發現每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與他們進行心靈的溝通,我們不僅要成為知識的傳播者,也要成為他們人生的導航者,因為只有我們可以做到,而每一位選擇一中的學生又是如此的信任我們。

  最後,我們要堅持學習,不斷豐富發展自己的精神世界。師德不是靠講出來的,而是靠內心世界的豐富、文化底蘊的提升、人格素養的完善。時代與社會賦予了我們這樣艱鉅的任務和光榮的使命,我相信我們每一個一中人都會不求回報的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事實上自工作4年以來我也在感受著每位領導和教師所做的一切,這讓我感動和驕傲。

  藉此機會,祝願我們的學校蒸蒸日上、越辦越好;願所有教師節日快樂、身體健康,願祖國的未來,撫順一中的希望——我們可愛的學生們為自己創造美好的人生,為撫順一中增添無限的精彩,謝謝大家!

  

  大家好!今天我有幸站在這裡,是要向大家講述我從教八年來的兩段重要經歷,這兩段經歷令我終生難忘。

  ****年教師節,XX市XX區迎來了一支省優秀教師報告團,報告團中一位來自XX縣的民辦教師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關注。XX,XX市所屬的一個縣,昔日的輞川,在王維筆下,它既有“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又有“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喧鬧。但在今天,它卻是一個國家級的貧困縣。那位民辦教師年盡50 ,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已有盡30年的教齡,由於種種原因卻一直沒有轉正,他的妻子因病失去了勞動能力。他僅靠微薄的民辦教師工資,支撐著一個五口人的家庭,生活極端貧困。他在報告中講了這樣一件事:大女兒在西安上大學,母親去看她。在大學校園裡,母親一眼就認出了女兒,因為在花枝招展的女大學生中,他女兒的衣服破舊得很顯眼,腳上穿的鞋還是手工做的,沒穿襪子。看著女兒被凍得通紅的雙手雙腳,母親狠了狠心,從給自己看病的錢中拿出了100元,讓女兒上街買衣服鞋襪。幾天後,女兒回家了,穿著一件花30元錢買來的衣服,依然光著腳穿著布鞋,卻將剩下的錢全部交還了母親。這位民辦教師講到這裡,哽咽著說:“看著女兒簡樸的衣著,看著老伴瘦弱的身體,看著孩子們用完正面用反面的本子,我心裡有愧呀!”然而就是這位愧對家人的民辦教師,卻讓他的學生中考升學率年年全縣第一。西安有些條件好的學校高薪聘請他,他卻拒絕了。他幽默地說:“他們又不能給我轉正。”但接著又說:“咱窮地方的孩子們可憐,他們也需要好老師。”在報告中,這位令人敬重的老師操著鄉音說:“咱乾的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大事,咱的價值,咋能用金錢來衡量呢?”在淚眼朦朧中,這句話永遠刻在了我的記憶中。從這句話中,我讀出了這位生活貧困卻精神富有的鄉村教師的信念——為自己所熱愛的事業奉獻一切!

  這是我的第一段經歷。

  2007年,我調入XX特區的中學任教,一個嶄新的世界展現在我的眼前。這裡的老師們穿的是高檔的名牌服裝,許多人開著私家車上下班,那個貧困小鄉村的民辦教師的形象離這裡太遙遠了。這裡的老師,雖比不上高階白領和經理老闆那麼富有,但卻絕對與“清貧”無緣。這是初來深圳時,這裡的老師留給我的印象。

  在特區工作了一年多之後,我對特區教師的形象又有了新的認識,那就是,在生活上,他們也許比內地教師要優越,但在工作勁頭和奉獻精神上,他們一點也不亞於內地教師,而且他們所追求的,是更科技化、更現代化、更人文化的教學方式以及更高質量的教學成果。在這裡,老師們都能熟練操作電腦,能製作精美的,能自如地運用電腦平臺。在這裡,不懂電腦就是落伍的表現。許多老師都參與各種不同級別的課題研究,為提高課堂效率,實施素質教育而思考、研究,並做出了一定的成績。然而更讓我感動的,還是老師們無私奉獻的工作精神。去年,我很幸運地與一個團結拼搏的優秀年級組共同度過了中考前的一年,品嚐到了特區畢業班教師的酸甜苦辣。這就是我的第二段難忘的經歷。

  在我們那個年級組裡,每個老師就像是奮力奔跑著的運動員,不到終點永不停歇。在這一年裡,許多老師的事蹟令人感動:有30多年教齡的林喬良老師因病聲音嘶啞,卻從未耽誤過一節課;詹敏儀老師懷揣著醫院的住院通知,堅持上課;吳偉紅老師闌尾炎發作,卻拒絕了醫院手術治療的建議,堅持保守治療……他們都不願影響緊張的中考複習。餘萍老師臨危受命,在中考前的最後一學期接手亂班,竟顧不上同樣要參加中考的女兒;張中倉老師的女兒體弱多病,他卻仍然一心撲在工作上;陳榮老師放學後自覺批改作業、輔導學生,總是很晚才回家。還有些借聘教師甚至置決定自己命運的招調考試於不顧,說:“孩子們的中考更重要。”犧牲自己的複習時間,為學生補課……與這樣的老師們在一起工作,我的感覺是“辛苦並快樂著”。雖然,我校2007年的中考成績進步還不夠明顯,但這絲毫掩蓋不了老師們辛勤的汗水,掩蓋不了老師們無私的奉獻,這一切,將永遠留在經歷過那段時光的老師和學生們的記憶裡。

  從古老的藍田,到現代的深圳,我感受到了太多的不一樣,也感受到了太多的一樣。貧困中恪守信念的鄉村教師,富裕中奮而思進的特區教師,他們的精神同樣的高貴。魯迅先生曾熱情地稱讚過奉獻者的泥土精神:“譬如想有喬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泥土;沒有土,便沒有花木;所以土實在較花木還重要。”古人云:“士不可以不弘毅。”而我卻要說,師不可以不德高。沒有高尚的品德,豈能安貧樂道?沒有高尚的品德,豈能“化作春泥更護花”?

  我們的老師不會長篇大論,不會慷慨陳詞,但他們卻如紅燭在默默中流淌著生命。“紅燭呀!/流吧!你怎能不流呢?/請將你的脂膏,/不惜地流向人間,/培出慰藉底花兒,/結成快樂的果子。”這就是紅燭的生命,也是教師神聖而無聲的誓言!

  小學教師節師德演講稿優秀篇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下午好!我要講的題目是《播撒愛的種子》

  從教已近10年,我沒有驚人的壯舉,更沒有值得稱頌的作為,生活的平凡賦予我平淡的經歷,而平淡中的種種感動,卻時時刻刻,而又實實在在的激勵著我前行。而正是這種種感動培養了我、塑造了我,使我不斷的成長、進步。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物件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的過程決不僅僅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該是充滿教師愛學生,學生尊重教師的心靈交融。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應體現對人的理解和尊重。

  我曾經有這樣一位學生:這是一位女孩,從進入初中的第一天起,她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很特別,走路老是低著頭,上課聽講也是一樣,長長的劉海擋住了眼睛,說到這,你可別說這肯定是一個很內向,很聽話的孩子,恰恰相反,她桀驁不馴,目中無人,隨後的學習生活中,不斷的惹事生非,我嘗試過各種各樣的教育:懲罰、說服、甚至叫家長……效果甚微!對他的教育,我一度陷入了僵局,走進了死衚衕。

  怎麼辦?怎麼辦?就在我不知何去和從時,女孩的媽媽打來了電話,要知道,這是孩子上初中兩年以來她媽媽打的唯一的電話!反思以往的家校聯絡,孩子的媽媽始終沒有出現,這是一個問題家庭,我告訴自己。在和這個狠心媽媽的交談中,我得知:女孩現在的父親不是親生的,女孩的媽媽因夫妻感情不和常年在外地,偶爾寄些錢回家……這次談話,我和女孩的媽媽談了很久,希望這位母親能將孩子帶在身邊,可是讓我不能理解的是,這個媽媽從此再也沒有聯絡過我。我真的不理解這位母親的作為,而孩子是無辜的,是這個家庭的犧牲品,作為老師我不能放棄,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嘗試著以朋友的身份和她談心,甚至親自送她回家,邀請她來我家做客,帶他週末去公園……

  在我的耐心和愛心感動下,這個孩子心態開始變得平和,逐漸和同學們融為一體,還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藝術節活動呢!不過,遺憾的是,在我的教育剛剛見效時,女孩卻退學了,跟著自己的親戚去了南方,去年我有病做手術,竟然還拿了禮品和班中其他同學來看望,這讓我甚是感動。是啊,作為教師,我們一沒錢,二沒權,但是我們有愛,但這已足夠了,我相信,有愛就有一切,有愛我們就能教育好孩子。

  陶行知說過“愛,是教育教學工作的出發點,是辦學中貫徹始終的紅線。”在我們的施教活動中,最重要的是我們教師的滿腔熱忱和負責態度,真心誠意地為學生的發展著想。只有教師的真誠關心、持久熱愛,才能溶化學生心中的“堅冰”,激發他積極進取的自信之火。千萬不能因為行為上的反覆、學習基礎的差異,就放棄教育,或採取抱怨、諷刺、挖苦的態度,那樣只能會使差生變得更差,更難於管理,最終會使他們厭學,會使他們選擇放棄和離開。在我現在的班裡,有兩名學生,可以說,他們是你一看上去就能感覺出來“與眾不同”的學生***屬於智商有問題的那種***,我和他們的家長溝通過,兩家家長都說不要我指望孩子的學習,但是我並不想讓他們就這樣度過初中生活,我要幫助他們,而且要帶領班裡的其他孩子幫助他們,不管是每次的單詞默寫還是作業的書寫,或是其他事情的佈置和完成,我們班都有專門的學生來提醒或幫助他們,而且幾乎每週我都會找他們談心,幫他們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氣,現在這兩個孩子不僅很快融入了班集體,而且也變得開朗自信起來,可喜的是我們班從未發生過欺負他們的事情,即使很調皮的孩子也不這樣。或許我們的關心、關愛效果不會很大,但我和孩子們會一直堅持下去……

  十年的風風雨雨,我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耕耘,“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我在微笑中給學生談心,在微笑中讚美孩子的每一個進步,每一次成功,讓他們從心靈深處體會愛的感動。

  可以說當班主任幾年來,我從未想過放棄任何一個學生,說真的,作為教師,作為一個母親,我於心不忍,記得曾經的一位老校長說過,“放棄孩子,這是教育者無能的表現,”雖然我沒有多大能力,但至少我可以給他們一個機會,一個獲得進步,爭取成功的機會,當我看到我的“潛能生”們從普通高中、職業學校回來看望母校和老師時,我覺得這就是我的成功。

  有人說,世界上有很多東西,給予他人時,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樣東西卻是越分越多,那邊是“愛”。老師們,播撒你手中愛的種子吧,讓這種愛,在我們的班級,我們的校園,我們的家,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