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教師演講稿

  您給了我們一杆生活的尺,讓我們自己天天去丈量;您給了我們一面模範行為的鏡子,讓我們處處有學習的榜樣。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幾篇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

  尊敬的各位老師,還有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榮幸的站在這裡,代表西山的老師、西南科技大學的老師,和所有曾經給你們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在此發言。

  年復一年的畢業,就像話劇似的,有人要謝幕,有人要上場,不可避免的人來人往,這一年,逢到了你們——xx屆畢業生青春的又一次散場和再一次碰撞。在這個報告廳裡,坐著西南科技大學應用技術學院6個專業的365名畢業生,你們都來自預科班,預科上來的孩子智商都不低,但你們不會workhard去努力地學習,你們只會通宵打dota和c4,女孩呢則花心思去shopping,去化妝,去打扮自己,總的來說,預科的孩子有三大特點:女孩都挺炫男孩都很可愛;各個不是富二代就是官二代;鬼點子挺多,但心眼都不壞!

  朝夕相處的三年,老師看著你們一天天退去青澀,走向成熟。今天,看著眼前一張張鮮活、帥氣、漂亮、可愛的面孔,不由地使我想起了我們共同經歷過的點點滴滴。

  從軍訓時你們的揮汗如雨,哭哭啼啼,咬牙堅持,運動場上的呼叫吶喊,矯健身子;考試順利時的得意,作弊時的狡黠,最讓人難忘的是5.12強震時的驚慌失措到後來面對餘震時的平靜從容,甲流襲來時,恐懼逃避,以及最後面對發燒同學的淡定,還有玉樹地震時慷慨解囊和同情唏噓,這三年中平凡的和不平凡的經歷都共同鑄就了你們現在的成熟和智慧……這一切幸運不幸運,不是每一屆學生都能夠經歷的。

  六月是畢業生的舞臺,今年的六月也特別的清涼,但回憶和眼淚仍是它的背景和主旋律。就是在這樣季節,你們要畢業了。不管你喜不喜歡,西南科技大學應用技術學院已經註定成為了你生命中的一部分,在一個地方度過,在另一段地方懷念。每個人,都會經歷無數的捨得,或不捨得的離別,不管那個地方是不是你喜歡的。

  我想在座的你們一定不會忘記——從西山籃球場上扶著欄杆望去,被黃暈燈光修飾的/公路的/蜿蜒;松林坡的風中,坐在石椅上/靜享綿陽夜間燈火的/輝煌與闌珊;在操場上阻擋著足球,再怎麼熱汗淋漓也踢不出多遠的/青青草長;與春日/熱情的海棠樹相映成趣的/裝載有限知識但學習不盡的圖書館的/陳舊古樸……還有圖書館旁的一處小路,不知道你們是不是留意到:那裡秋天散著桂花香,冬天飄著臘梅香,中午還混搭著飯菜香……西山的星空,西山的朗月,西山的風雨雷電……當然,還有爬的比蝸牛還慢的44路車,長長的緩坡,不要門票的西山公園,西山食堂難以下嚥的飯菜,松林坡的小炒,還有老王家的麵條,以及西一教學樓前秋天那鋪滿道路的銀杏葉描畫出的燦爛的秋景,而這,西山的一切,你們都將遠離。但它們並沒有消失,而是已經深深烙刻在你們的青春記憶裡。

  我想西山也一定不會忘記你們,西山的老師,宿管阿姨,包括西山的門衛,小賣部的老闆、打野的的師傅都不會忘記你們的青春笑聲,熱情汗水,懵懵懂懂的初戀,同窗的情誼,寢室的爭吵,評優時的不滿爭執,

  從今天起,你們都將跨入人生的一個嶄新的階段,考上本科的同學將會在新的院校裡繼續學習,沒有繼續學業而步入社會的同學會更加堅強地面對人生,你們堅韌的生命在經受了就業挫折的洗禮之後會更加朝氣蓬勃。

  在這裡我很希望你們能恪守西南科技大學的校訓:“厚德博學篤行創新”。能稱作知識的,不會是錯誤或者沒用的,可能只是你暫時無法實踐。所以你們一定都要繼續學習、充實自己,成為一個有知識的人。

  康德先生曾說: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內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對於每個在座的學生而言,除了學習工作是我們的本職外,我們也應該做到儘量說真話,做實事。俄國偉大的文學家索爾仁尼琴說:一句真話比整個世界的分量還重。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個大寫的人,成為一個承繼普世價值的人,成為一個對社會真正有用的人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殘酷,我們要記住,“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希望同學們在立業後,多些“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士大夫情懷。大學生,自當以學習為要;又自當培養以民為重。從自身做起,守己以待時,以點滴之努力推動“自下而上”格局的形成,“為國為民”或能終成一體。

  也只有這樣你們才能成為魯迅先生筆下的中國的真正的脊樑!

  同學們,明天你們就將離開,在這個朗爽的夏日,留下了滿寢室的垃圾,也許還有喝剩的酒瓶,還有你們認為已經毫無價值的書本,帶著大包大包的行李,但我同時更希望你們帶著我們應用技術學院所有老師的無限祝福,朝著你們理想的方向,或順順利利,或磕磕絆絆,去開創你們自己想要的未來,創造自己的明天。請相信:“世界屬於你”“明天屬於你們”!

  

  每一年的這個時節,同樣在這個禮堂,都會有一個老男人或者資深美女,作為導師代表發言。他們或念念叨叨、或語重心長說一大段話,歸結起來就兩個字:理想!理想很空,老師很窮,如果要讓老師送給大家一個不花錢的臨別禮物,理想大約是最好的選擇。

  1987年,廈門大學中文系有一個畢業生叫鄒振東,他寫了一首情詩:

  如果不曾相許,

  為什麼你會娓娓遊入我的夢裡?

  既然曾經相守,

  為什麼我又要默默從你的瞳仁離去?

  都說

  這便是分別、這便是失戀、這便是匆匆無情匆匆無語!

  都說

  這便是候鳥一下失落了季節,

  輕觸蘆笛的脣兒把音符悠悠吹出去

  這首詩是為廈大中文系畢業紀念冊寫的扉頁,後來它成了整個廈門大學87屆的畢業寄語。今年畢業季,在你們刷屏的文章:今晚,我還是廈大的學生啊!我看到了你們同樣的眷戀。

  其實,對一所大學的真正留戀是從收拾行李開始的。30年前,我的眼淚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掉的。我多想把整座大學都揹走,揹走我的無憂無慮。可是我痛苦地發現:當歲月潮水般從我腳下退去,它便留下了我的一切,我帶不走一件行李。

  這是所有畢業生永恆的情結。今天,你同樣會追問,當我離開這一所大學時,我可以帶走什麼?你會發現:校園帶不走,食堂帶不走,圖書館帶不走,實驗室帶不走,老師帶不走,小師妹、小鮮肉……好像可以帶走。

  一所大學真正改變你的東西,就是你可以帶走的東西。那麼,你可以從大學帶走你的什麼呢?

  首先,你可以帶走廈門大學的logo。你的未來履歷,將永遠打上“MADE IN

  廈大”的商標。你未來會填無數的表,廈門大學是除了你的名字和性別之外出現頻率最多的文字。極端地說,你的名字還可以改——你可以更名,你的性別也可以改

  ——你可以變性,但你的這一個學歷永遠不能改。

  其次,你可以帶走廈門大學的“夢想”。易中天教授說,大學是用來蒸桑拿的,你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在這裡接受薰陶。我的說法是,大學是用來回憶的,未來你做夢夢見最多的地方,一定是大學。

  還有,老師不能帶走,但老師說的話可以帶走。一位學生在大學畢業十年後,如果還能記住大學老師的10句話,那麼大學對他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最好的老師有

  三種,第一種是遞錘子的:你想要釘釘子,你的老師遞給你一把錘子——多好的老師;第二種是變手指的:你的人生需要好多黃金,老師讓你的手指頭變得可以點鐵

  成金——多好的老師;第三種是開窗子的:你以為看到了風景的全部,老師幫你開啟一扇窗,你豁然開朗:“啊,原來還有另外一個世界!”這便是最好的老師了。

  離開大學,最要緊的是記得開窗子。你未來可能很窮,家徒四壁;也可能很成功,牆上掛滿了獎狀。但無論如何,你都要提醒自己,你看到的不過是四面牆。它們並不是你生活的全部。如果你勇於和善於在牆上開窗,你就會看到一個又一個新世界。

  其實,大學最值得帶走的不是知識,而是“45度角仰望星空”的姿勢。在大學,100個人中,99個人都是抬頭看天空的人,難得有一個人低頭看地下,這個

  人是出類拔萃的人。一旦畢業出了校門,99個人都是低頭看地下——一方面競爭非常慘烈,另一方面誘惑特別多,兩個巴掌打下來,不用教你,你自然會懂得面對

  現實。難得有一個人抬頭看天空,他不是瘋子,就是出類拔萃的人!

  其實,成功學很簡單!那就是無論現實多麼殘酷,還是多麼誘人,把大學

  時候這個習慣的姿勢專業地保持30年!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那一天看到你們拍畢業照,最後把所有的學士帽、博士帽都丟上了天。你們哈哈大笑,旁邊有遊客

  三觀碎了一地:知道你們寶寶心裡苦,但這麼好的帽子,怎麼能扔到地上呢?而更重要的是,20年後,你是否還有勇氣把你頭上戴的烏紗帽,或者把你千辛萬苦換

  來的任何帽子,扔到天上去,讓笑聲響徹雲霄?

  所以,我有“一個百分之一理論”:

  人生一百次謹小慎微,要有一次拍案而起;人生一百次放浪形骸,要認真地愛一次;人生一百次不越雷池一步,也要瀟灑走一回!一定要在人生的記憶體,給自己,給至愛的人,留一個百分之一空間,不隨波逐流。

  要做到這樣的百分之一,我的建議是永遠帶走和大學的臍帶關係。

  這種臍帶關係,最重要的是一種永遠的批判精神。不迷信,不盲從,不崇拜任何東西。永遠對現狀不滿足,永遠想改造世界,也永遠擁抱世界上的美好——因為大

  學培養的是二、三十年後國家和人類的領導者和創造者!如果能和大學保持這樣的臍帶關係,到50歲後,你依然會激盪青春的豪情,即使到80歲,也還有一個不

  老的靈魂。

  從一所大學可以帶走的,就是這所大學最想傳播的。所以,一次畢業,就是一次傳播!生命最偉大的傳播就是細胞分裂,一個A細

  胞,傳播成另一個A"細胞。大學最驕傲的傳播,就是它的學生畢業。比如今天,一個廈門大學,將複製出成千上萬個“小廈門大學”,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傳播

  這所大學的文化和價值!

  當嗚嗚咽咽的南曲迷濛了春江月,敲碎人心的腰鼓裸露出黃土地,跺跺腳,走出去,便有一次噴薄、一種悲愴、一迸血氣。邁過這一瞬,我們就已成熟,擁抱環宇,頂天立地。

  親愛的同學們: 2016畢業站到了,仰天大笑出門去!莫後悔!不猶豫!我們下一次再相逢!

  三

  親愛的畢業生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集會,共同見證你們順利完成大學學業的輝煌時刻。首先,我要為你們即將踏上新的征途送上最美好的祝願:祝你們在新的人生道路上一帆風順,願你們在未來的日子裡幸福快樂!此外,我還要代表學校,向培養你們成長成才的父母及老師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誠摯的問候!

  今年,我校共有5005名同學畢業,其中,本科生4937人、碩士研究生68人。除部分同學繼續攻讀更高的學位外,多數同學將進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

  鳳凰花開季,學子離別時。親愛的同學們,此時此刻,我知道對於即將走出大學象牙塔的你們,心中難免會有離別時的幾分惆悵與幾許感傷。畢竟,大學這段時光承載著你們太多揮之不去的美好青春記憶,記錄著太多你們為了理想努力拼搏的難忘精彩瞬間。年年歲歲人不同,歲歲年年情相似。身為你們的校長和師長,我在為你們的學有所成倍感歡欣之餘,又何嘗不為你們的即將遠離而依依不捨。此時此刻,我也要衷心地跟大家說聲:謝謝!感謝你們一路走來、伴隨並見證著母校不斷成長壯大,一起為順利通過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教育碩士授予權單位評估、省級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評估、省級文明學校評估而努力拼搏。你們在校期間的每一次精彩表現,都充分展現了新一代漳師人自強不息、努力拼搏、追求卓越的良好精神風貌。我為能和你們一起與漳州師範學院同行而感到自豪,為你們的成長和進步而感到欣慰,更為你們即將走向社會、承擔起崇高的社會責任而感到驕傲!

  同學們,今天,是你們人生新的起點。在臨別之際,我作為大家的師長,也作為大家的朋友,準備了一句話送給同學們,那就是:“人生要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要有胸懷祖國的氣概。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得以永恆;一個人,只有融入社會才能實現價值。同學們風華正茂,應當把自己的前途命運自覺地與祖國和人民的前途命運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應當把追求卓越人生、實現人生價值與服務祖國和人民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不管身處哪一時期,無論從事何種工作,都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努力作出不平凡的業績,在服務社會的奮鬥過程中追求卓越人生、實現人生價值。

  同學們,你們當中的很多人,已有過到中小學或幼兒園從事實習支教的經歷,並在支教過程中收穫到了實習支教工作的快樂,也感受到了實習支教生活的艱苦。你們應該也都知道,我校物理系畢業生李丹,毅然選擇放棄城市優厚生活條件、自願報名遠赴寧夏邊遠地區支教,在病重期間仍然牽掛著自己的工作和資助的兩名寧夏學子的感人事蹟,把自己最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祖國的基礎教育事業,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深刻地詮釋了卓越人生的價值涵義。

  追求卓越要有厚積薄發的氣質。同學們,畢業典禮後,你們將走出大學這個小的社會、步入社會這所更大的學校,繼續進行更加廣博、恆久和深入的學習,繼續追求屬於你們的更加卓越的人生。但請記住,人生要追求卓越,自身就必須要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厚積方能薄發,離開了這個基礎條件,追求卓越人生的一切豪言壯語歸根結底只能是一紙空談。同學們,作為新時期的一代青年,你們身上肩負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更需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堅持博學、明理、礪志、篤行,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努力使自己成為可堪大用、能負重任的卓越棟樑之材。

  追求卓越要有大度讀人的氣度。馮驥才先生在其作品中曾對“大度讀人”一詞做了精彩的闡釋:世界是一個大舞臺,每個人都是一本書。讀人,比讀其他文字寫就的書更難。讀人,是為了要做一個真正的人。因此,讀人時,要學會寬容,要學會大度,由此才能讀到一些有益於自己的東西,才能讀出高尚,才能讀出歡樂,才能讀出幸福。大度讀人,是一門非常受用的學問,是一種積極面對生活與工作的人生態度,更是一件於人於己都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同學們,你們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相對來說比較單純和浪漫。寬容的師生之誼、深厚的同窗之情,一路伴隨著你們度過了大學這段美好歲月。但你們走上工作崗位後,勢必要接觸到生活習性各異的不同人群,勢必會處理到難易程度不一的各種事情,這時候你們就會發現,原來追求卓越並不是一件那麼輕而易舉就能夠實現的事情。人生要追求卓越,就必須在工作生活中堅持大度讀人,真心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認真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讓自己周圍多一縷陽光,多一絲溫馨,為追求卓越人生營造良好的氛圍環境。

  追求卓越要有篤行進取的氣魄。卓越是一種追求,它在於將自身的能力、優勢以及所能使用的資源發揮到極致的一種狀態,並在達到這種狀態後繼續追求實現新的超越和突破。同學們要實現自己的卓越人生,沒有篤行進取的拼搏精神是不行的。縱觀人類社會的整個發展歷程,正是一次次的不斷超越和突破,推動了人類歷史的每一次進步。

  我校青年教師潘裕添,在工作中始終堅持篤行進取,十餘年來一直致力於食品的加工技術、產品開發及產品質量控制的研究,在科研方面實現了一定的技術超越和成果突破。他帶領下的團隊研發的多個專案技術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特別在雙孢蘑菇的栽培管理與蘑菇產業剩餘物的加工利用研究方面頗有成就。他的研究專案《雙孢蘑菇高產優質栽培技術》被全國總工會授予“6.18海峽兩岸職工創新成果銅獎”;科研成果《雙孢蘑菇加工預煮液回收濃縮與活性多糖的提取技術》被列為第五屆“6.18”中國福建專案成果交易會第一批重點簽約專案;幫助福建科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片仔癀公司合作研發生產的菇精糖片,被2010年上海世博會福建館列為指定產品。我們為他感到驕傲和自豪!

  親愛的同學們,此時此刻,縱有千言萬語,也難以表達我對你們卓越人生的美好祝福之意;縱有萬語千言,也難以表達我對你們離開母校的依依不捨之情。親愛的同學們,請你們永遠記住,無論你們身在何方、走向何處,你們永遠都是母校一直牽掛著的孩子;親愛的同學們,也請你們永遠記住,當所有的人都在關注著你飛得高不高時,母校也一直在默默地關心著你飛得累不累!親愛的同學們,在你們即將離開母校之際,就用一首小詩,權當母校——漳州師範學院與你們做個一生的約定:

  你見 或者不見母校

  母校就在這裡 不悲不喜

  你念 或者不念母校

  情就在這裡 不來不去

  你愛 或者不愛母校

  愛就在這裡 不增不減

  你回 或者不回母校

  母校就在這裡等你 不捨不棄

  親愛的孩子們,有空常回家看看!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