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技術與攝影藝術的關係是什麼

  攝影作為一門素質教育的課程,起著培養美學品味、提高審美水平的作用。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攝影技術與攝影藝術

  攝影術發明之時,正是西方社會科學技術迅速發展時期,正如蒸汽機、電燈、留聲機等十九世紀重大的發明一樣,攝影術的發明是技術革命和資訊發展的必然結果。那麼攝影是什麼?它是一門藝術還是一種技術?自攝影誕生之日起,人們就一直圍繞這兩個問題糾纏不清。攝影是“用光繪畫”,是技術和視覺觀察力的一種結合,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這一說法已經普遍被人們接受。在攝影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人們不難發現攝影技術對攝影文化發展的影響,可以說每一次攝影技術的更新與變革,都對攝影文化的構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美學表述中的“技術”與“藝術”是兩組不同的概念,二者並不等同。在“技”與“藝”之間的“術”,顯然是基於人的深層文化屬性,而不是人的淺表屬性。

  我們傳統文化中,儒家強調教育的文化形式——強調“修身為本”、“齊之以禮”、“義以為上”的文化整體觀;道家文化強調人本來具有的“意”,這個“意”普遍存在,就叫“道”。也既是說,“技”是人的技能的體現,使人與社會、自然的一種平衡、觀照、審視,而“術”只是工具的觀點。按照古人的觀點,人應當遵循“虛”、“靜”、“去欲”、“去己”的訓練原則,在這個原則下,人才能實現“德教行為”、“知識體系”、“藝術技能”的目的。因此恰恰只有是“虛”才可以接受萬物,而簡單的“技術”完全不能達到古人說的關於“藝術境界”的認識。

  確切地說,技術與藝術,分化點在於它與人類文化的關係,因此,技術與文化以及藝術與文化,他們的觀點成為了我們討論的著眼之處。

  攝影技術的專業知識結構

  在數碼影象器材佔壓倒性優勢的時代,傳統攝影理論必須變通是肯定的事實:膠片暗房實踐和理論更多地讓步於數字暗房。

  數碼影象全方位的知識結構更新有如下方面:

  傳統攝影理論與數字成像的交融。各種不同檔次的器材、特色、成象介紹和探討等。加強教學相長的互動性。充分利用現代網路資源,鼓勵學生到國內外網上優秀的攝影網站自學、互動等,用QQ群進行作業互動交流、和作品品評等。

  在教學條件受限制時,要善於因陋就簡,進行簡單實踐。大部分學生只有小型自動數碼相機,而不是可以控制快門速度、光圈的準專業以上的相機。這些相機,也可以對攝影色溫、構圖、用光、色調深淺、閃光攝影、恰當的曝光等等做現場簡易實踐。用些黑、白卡紙、專用灰卡和簡易的反光板,也能在每節攝影課中,結合理論講授來就地取材,穿插攝影實踐。

  對各種品牌的相機生產商的圖象處理軟體和專業的影象軟體的把握有較高水平,能指導學生進行創意攝影或後期加工。熟悉這些軟體,對專業攝影或普通攝影的教學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對設計、觀念性美術等與攝影的結合,具有較強的實戰意義。

  針對在校生業餘相機的特點,重點講授色彩構圖、色調構圖、風景人物靜物等專題。對以美術設計為專業的學生,則在廣告攝影、攝影影象與設計的結合方面以重點,收到有的放矢的教學效果。還可以結合觀念攝影等主觀藝術攝影作品賞析,做一些畫意攝影的實踐。這些新平臺和因材施教的方法,成為當今卓有成效的教學手段。有條件的學校,還可建立一定規模的攝影棚,為廣告攝影等提供更好的實踐場所。

  當今,數碼攝影作為數字影象主流之一,對舊有媒介圖象是極大的挑戰甚至於更替。價廉物美的小型自動數碼相機,使攝影完全大眾化。在這個影象氾濫的時代,什麼是好的攝影?攝影是否一種藝術?如何把握好這門藝術?這些是新時期攝影教學中不可或缺的課題。當今,數碼攝影作為數字影象主流之一,對舊有媒介圖象是極大的挑戰甚至於更替。價廉物美的小型自動數碼相機,使攝影完全大眾化。在這個影象氾濫的時代,什麼是好的攝影?攝影是否一種藝術?如何把握好這門藝術?這些是新時期攝影教學中不可或缺的課題。

  攝影技術與攝影藝術分化的觀點

  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攝影系2003級碩士研究生曹昆萍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攝影文化是極其廣泛的範疇,對於攝影文化的界定至今還沒有較為清楚的解釋。同樣的工具、用具、製造技術等是同一種文化的特徵,有時文化也指文明。從文化的概念中明顯地看出技術與文化的密切關係,技術具有文化的屬性,屬於文化的範疇之內。由此可見攝影文化應有兩個部分組成,一是攝影藝術文化,另一個則為攝影技術文化。

  他說:何謂攝影技術文化?在西方,早在古希臘,甚至到了18世紀,西方以狄德羅為代表的百科全書派就把技術看作是人類文化領域之一併對其展開了研究,由此產生了不同的觀點。有些學者認為技術本身和文化是相互對立的,文化論者和技術工匠是兩個無法逾越的領域。也有些研究者認為技術是一種文化,例如,馬林諾夫斯基在他的文化定義中,把技術看成是一種文化因素;卡普則把技術看成是促進文化進步的手段;懷特把技術作為文化系統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文化發展的動力;埃呂爾、F·拉普和李克特等人則把技術看成是一種文化現象或“一種文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