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成功人士的事例3個

  酸甜苦辣都是營養,成功失敗都是經驗。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成功案例,歡迎閱讀!

  成功案例1:

  卡羅·道恩斯原來在一家銀行工作,但他認為待在銀行並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幹,便來到了杜蘭特公司——也就是後來名揚天下的通用汽車公司。

  在新的工作環境幹了6個月後,道恩斯想了解一下杜蘭特對自己工作的評價,他便給杜蘭特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問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我能否在更重要的職位從事更重要的工作?”杜蘭特作了批示:“現在任命你負責新廠機器的安裝,但不保證升遷或加薪。”道恩斯接受了。但他手裡只有杜蘭特給的一張施工圖紙,而他從沒有受過這方面的任何訓練。面對那麼多完全陌生的困難,又要在短時間內完成任務,道恩斯心裡清楚,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就在眼前,如果就此退縮,可能就再也沒有機遇會垂青他了。他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認真地投入鑽研圖紙,找相關人員分析協商,終於提前一星期完成了公司交給他的任務。

  當道恩斯去向杜蘭特彙報時,吃驚地發現緊鄰杜蘭特辦公室的門上竟赫然寫著:“卡羅·道恩斯總經理”。杜蘭特對他說,他現在就是公司的總經理了,而且年薪在原來的年薪後面加了個“0”。杜蘭特說:“給你那些圖紙時,我知道你是看不懂的,但是我要看你如何處理。結果我發現,你是個領導人才。你敢於直接向我要求更高的薪水和職位,這是很不容易的,我尤其欣賞你這一點,因為機會總是眷顧那些能拿出勇氣主動出擊的人。”

  有些事情,很多人之所以不願去做,只是因為他們想當然地認為很困難。其實,更多的困難只是盤踞在人們的想像之中,只要你能拿出勇氣主動去試一試,也許你很快就能排除想像中的障礙,鋪平走向成功的道路。

  成功案例2:

  華羅庚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不過,在他讀小學的時候,他的學習成績並不好,所以,小學並沒有拿到畢業證書,只是拿到一張修業證書。讀初中一年級的時候,數學課還是經過補考才及格的,所以,同學們都譏笑他,叫他“廢物”。同學們的嘲諷並沒有讓華羅庚灰心,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學好數學。而且,他也一直相信自己能夠學好數學。信心樹立起來了,就會產生無窮無盡的力量。他知道自己並不比別人聰明,就用“勤能補拙”的辦法:別人學習一個小時,他就學習兩個小時。最後,他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數學家。

  現代社會,是一個既公平而又極具競爭性的社會。一方面,它給每個人都提供了同等的成功機會,同時,它又毫不客氣地要求每個人必須為其成功而付出代價。

  一個缺乏自信、無法肯定自己的人,又何談成功呢?相反,自信的人,由於他肯定自己的存在,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敢於向失敗挑戰,自然也就比缺乏自信的人多了一份成功的希望和可能。

  成功案例3:

  1921年6月2日,美國《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文章,其中提供了這樣一條資訊:現在人們每年接受的資訊量是25年前的50倍。

  對這一訊息,當時在美國至少有16人做出了反應。那就是,創辦一份文摘性刊物,讓人們能在浩如煙海的資訊中,儘快獲得自己需要的東西。他們都認為這類刊物必定有廣闊的市場。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他們都到銀行存了500美元的法定資本金,並領取了執照。然而,當他們到了郵電部門辦理有關發行手續時,卻被告知,該類刊物的徵訂和發行暫時不能代理,如須代理至少要等到明年中期選舉過後。

  得到這一答覆,其中的15人為了免繳執業稅,向管理部門遞交了暫緩執業的申請。只有一位叫德威特·華萊士的年輕人沒有理睬這一套,他回到他的暫住地——紐約格林威治村的一個儲藏室,和他的未婚妻一起糊了2000個信封,裝上徵訂單運到郵局寄了出去。

  從此世界出版史上的一個奇蹟就誕生了。到2002年6月,他們創辦的這份文摘類刊物——《讀者文摘》,已擁有19種文字、48個版本、發行範圍達127個國家和地區,訂戶1億人,年收入5億美元。

  為什麼世界上聰明人很多,而成功者很少?是不是因為很多聰明人在已經具備了不少可以成功的條件時,仍在苛求更多的捷徑,從而失去了機會?而成功者不會等待萬事俱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