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音繞樑的成語故事

  餘音繞樑形容歌聲或音樂優美,餘音迴旋不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傳說戰國時期,一位叫韓娥的女子來到齊國,因為一路飢餓,斷糧已好幾日了,於是在齊國臨淄城西南門賣唱求食。她美妙而婉轉的歌聲深深地打動了聽眾的心絃,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天以後,人們還聽到她的歌聲的餘音在房樑間繚繞,人們都說韓娥之歌“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韓娥投宿一家旅店,因為貧困,韓娥遭到了旅店主人的侮辱,韓娥傷心透了,“曼聲哀哭”而去。聲音是那麼悲涼,凡是聽到她歌聲的人都覺得好象沉浸在哀怨裡。一時間,“老幼悲愁,垂淚相對,三日不食”,只好又把她請回來唱一首歡樂愉快的歌曲。韓娥“復為曼聲長歌”,眾人聞之“喜躍抃舞,弗能自禁”,氣氛頓時歡悅起來,把此前的悲愁全忘了。其歌聲之動人,乃至於此。

  因此後世就有了“餘音繞樑”、 “繞樑三日”的成語典故,以形容美妙的歌聲和音樂的魅力。

  孔子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韓娥善唱餘音竟能繞樑三日,音樂的力量實在是令人無法想象的。

  【釋義】餘音繞樑,形容歌聲或音樂優美,餘音迴旋不絕。也比喻詩文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出處】

  《列子·湯問》:"昔 韓娥 東之 齊 ,匱糧,過 雍門 ,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樑欐,三日不絕。"

  清 賀裳 《載酒園詩話·宋歐陽修》:"至若敘事處,滔滔汩汩,累百千言……所惜意隨言盡,無復餘音繞樑之意。

  【相關成語】

  【餘音繞樑,三日不絕】:yú yīn rào liáng,sān rì bù jué,繞樑:環繞屋樑。優美動聽的音樂長久地在屋樑上回蕩。形容歌聲優美,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作謂語、定語、賓語;指聲音。

  【繞樑三日】:rào liáng sān rì,形容音樂高昂激盪,雖過了很長時間,好像仍在迴響。作謂語、定語;用於聲音或音樂。

  【餘音繞樑】:yú yīn rào liáng,形容歌聲優美,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作謂語、定語、賓語;指聲音。

  【餘音繚繞】:yú yīn liáo rào,優美動聽的音樂長久地迴盪。形容悅耳的歌聲或樂曲使人聽了不能一下子忘掉。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歌聲繞梁】:gē shēng rào liáng,繞:迴旋;樑:房屋的大梁。歌聲迴旋於房樑之間。形容歌聲優美動聽。作賓語、定語;形容歌聲優美動聽。

  【繞樑之音】:rào liáng zhī yīn,形容歌聲美妙動聽。作主語、賓語;用於音樂等。

  【餘響繞梁】:yú xiǎng rào liáng,形容歌聲高亢圓潤,餘韻無窮。亦比喻詩文意味深長,耐人尋味。作謂語、定語、賓語;指聲音。

  【餘聲三日】:yú shēng sān rì,形容樂聲餘韻無窮,不絕於耳。作定語;用於書面語。

  【餘韻繞樑】:yú yùn rào liáng,韻:韻律。形容歌聲高亢、優美悅耳,餘味無窮作謂語、定語、賓語;指聲音。

  【遏雲繞樑】:è yún rào liáng,遏:停止。歌聲優美,使遊動的浮雲為之停下來靜聽,似餘音繞著屋樑,不願散去。作謂語、定語;用於聲音等。

  【餘妙繞樑】:yú miào rào liáng,形容歌聲美妙動聽,長遠留在人們耳邊。作謂語、定語、賓語;指聲音。

  【一唱三嘆】:yī chàng sān tàn,一個人領頭唱,三個人和著唱。原指音樂和歌唱簡單而質樸。後轉用來形容詩婉轉而含義深刻。作謂語、賓語、分句;用於音樂或詩歌。

  【不絕於耳】:bù jué yú ěr,絕:斷。聲音在耳邊不斷鳴響。作謂語;用於聲音。

  【游魚出聽】:yóu yú chū tīng,形容音樂美妙動聽。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字正腔圓】:zì zhèng qiāng yuán,形容吐字準確,唱腔圓熟。作賓語、賓語、定語;指說話。

  相關人物介紹:

  韓娥是春秋早期韓國***此韓國非戰國時期之韓國***一個善於歌唱的女子。

  一次韓娥經過齊地,沒了盤纏,店住不成,吃飯也成了問題,極盡悽苦。不得已,韓娥就在齊國的雍門賣唱,那歌聲圓潤婉轉,那神態悽美動人,感動了無數路人。她不但容貌美麗,嗓音優美,而且她的歌聲感情濃郁,有著強烈的感染力,使聽到她的歌聲的人都深深地陶醉。當韓娥離開齊國後,當地人在很長時間還記得韓娥的歌,感覺那歌聲似乎總是圍著屋樑打轉轉。此事《列子·湯問》有載,成語餘音繞樑也出實於此。

  韓娥是戰國時期韓國***今新鄭一帶***的民間女歌手,她不但容貌美麗,嗓音優美,而且她的歌聲感情濃郁,有著強烈的感染力,使聽到她的歌聲的人都深深地陶醉。儘管如此,韓娥依然生活貧困。她住在客店中,店主人對她冷嘲熱諷,滿心悲痛的韓娥到大街上盡情歌唱,表達自己的怨情。她的歌聲無限悲涼,人們聽完後,整日沉浸在悲哀的情緒中不能自拔,最後,只好把她請出來唱了一首歡樂的歌,人們才隨著她歡快的歌聲從憂傷中解脫出來。由此,足見韓娥的歌聲具有多麼非凡的藝術感染力。

  <列子>一書中記載,一次,韓娥從韓國東行,到了齊國的都城臨淄,當時,臨淄城經濟繁榮,文化生活很活躍,“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當時,這裡懂得音樂的人很多。韓娥帶的乾糧吃完了,就在都城的雍門賣唱求食。她的歌聲美妙動人,圓潤婉轉,神態悽美動人,瀰漫著深切的哀愁,因而,深深地打動了聽眾的心,吸引了一大批聽眾。人們把她圍得水洩不通,聽得非常出神,幹活的停了手,行路的歇了腳,吵架的住了嘴,哭叫的失了聲,開店的關了門。韓娥唱罷,人們紛紛解囊資助她。韓娥用賣唱的錢吃飽了,離開走了。三天之後,人們覺得韓娥那優美的歌聲還在樑間縈繞不斷,就好像她沒有離去一樣。後人稱其為“餘音繞樑”,韓娥以她的優美歌聲創造出了一個成語,並世代流傳了下來。

  後來,臨淄的人就經常練習韓娥唱的歌,天長日久,這裡的人也越來越喜歡唱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