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山雞的飼養方法是什麼

  近年來,山雞行情較好,所以很多的人都會想要飼養山雞。下面為您精心推薦了成年山雞的飼養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成年山雞的飼養方法

  養殖場舍的建造。山雞養殖場應設在乾燥、平緩、向陽背風處。飼養山雞雞舍與家雞舍要求相仿,雞舍面積可根據飼養規模決定。雞舍可用舊房間、豬圈、牛圈、房前屋後多餘面積進行改建,三面為牆,一面開放,開放一面的外邊應留一定的運動場地,一般應比室內面積大一倍左右。

  山雞運動場地的地面應有一定的坡度,以利於排水,地面要平整,最好做成水泥地面,以便於清掃。運動場地的四周可砌1.8米左右的磚柱,頂上及四周加上攔網,攔網用鐵絲網,也可用尼龍網代替。

  山雞運動場地與雞舍的總面積以飼養30只以內為宜,若場地大,可多隔成幾個圈舍。因種雞在交配前都要雌雄分離飼養,所以至少要建造兩個雞舍。同時,雞舍內還應準備好食槽、飲水槽等。食槽可用木片釘制,一般長1米,寬5釐米,高5釐米。槽上可用大眼鐵網或小木片釘好,防止雞進入食槽。水槽可用塑料盆或其他容器代替。

  雛雞養殖技術。雉雞飼養階段的劃分:0—6周齡為育雛階段,7—12周齡為育成階段。

  ***1***適時飲水與開食。雛雉出殼後24—36小時開食,開食前應先飲水,飲水中最好加5%葡萄糖或0.1%高錳酸鉀,對不知道飲水的雛雉及時調教,使之儘快飲水。喂水後1—2小時開食。開食料要柔軟,適口性好,營養豐富且易於消化,前3—5天最好喂溼拌料。在每次加料前清除剩料。開食時每2—3小時誘食1次,以後逐漸增加間隔時間,0—2周每天喂料6次,3—4周每天5次。一般隨日齡的增大,採食量也遞增,生長到接近成年體重時,對飼料的需要量趨於穩定。

  ***2***溫溼度調控:適宜的育雛溫度為:1—3日齡34—35攝氏度,4—7日齡32—33攝氏度,2周齡28—31攝氏度,3周齡24—27攝氏度,4周齡為22—23攝氏度,5周齡後保持常溫。相對溼度1—10日齡65%—70%,11日齡以後55%—65%。

  ***3***密度。隨日齡變化,其體重、需用水等也會相應變化,應適時調整飼養密度,增加水槽、食槽數量。網箱平養或箱式育雛時密度為:1—10 日齡50—60只/平方米,10—20日齡30—40只/平方米,此後可轉入立體籠***蛋雉育雛用4層籠***,21—42日齡20—30只/平方米,43—60日齡10—20只/平方米。

  ***4***通風換氣及室內環境控制。室內空氣流通不好,氨氣濃度過大,會直接影響雉雞的生長髮育,並可誘發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發生。應經常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及時清糞,清掃地面,維持適宜的溫度,定期帶雞消毒,及時疏散密度。搞好室內環境是提高雛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光照時間控制。雛雉對光照要求不太嚴格*** 小時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時光照,此後,根據雛雉採食情況轉入自然光照。3周前後轉入立體籠時,第1個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雛雉儘快適應新環境,採用3瓦/平方米為宜,待雉群大部分採食、飲水後, 即可採用自然光照。

  山雞的飼養知識

  建造一個雞場,首先要考慮選址問題,而選址,又必須根據雞場的飼養規模和飼養性質***飼養商品雞、商品蛋雞還是種雞等***而定,場地選擇是否得當,關係到衛生防疫、雞隻的生長以及飼養人員的工作效率,關係到養雞的成敗和效益。

  場地選擇要考慮綜合性因素,如面積、地勢、土壤、朝向、交通、水源、電源、防疫條件、自然災害及經濟環境等,一般場地選擇要遵循如下幾項原則。

  一、有利於防疫。養雞場地不宜選擇在人煙稠密的居民住宅區或工廠集中地,不宜選擇在交通來往頻繁的地方,不宜選擇在畜禽貿易場所附近;宜選擇在較偏遠而車輛又能達到的地方。這樣的地方不易受疫病傳染,有利於防疫。

  二、場地宜在高朗、乾爽、排水良好的地方。如在平原地帶,要選地勢高燥、稍向南或東南傾斜的地方;如在山地丘陵地區,則宜選擇南坡,傾斜度在20度角以下。這樣的地方便於排水和接納陽光,冬暖夏涼。場地內最好有魚塘,以利排汙,並進行廢物利用,綜合經營。

  三、場地內要有遮蔭。場地內宜有翠竹、綠樹遮蔭及草地,以利於雞隻活動。

  四、場地要有水源和電源。雞場需要用水和用電,故必須要有水源和電源。水源最好為自來水,如無自來水,則要選在地下水資源豐富、適合於打井的地方,而且水質要符合衛生要求。

  五、場地範圍內要圈得住。場地內要獨立自成封閉體系***用竹子或用磚砌圍牆圍住***,頂上搭天網,以防止外人隨便進入,防止外界畜禽、野獸隨便進入。

  又:{一***遠離城鎮、交通主幹線,遠離化工廠、屠宰廠、肉聯廠、醫院、居民區。

  ***二***選擇深山草地,沒有傳染病,空氣好、地質好、水質好,雜草樹木多,沒有或很少農田,不用或幾乎不用農業化肥,居住鬆散區域散養。

  ***三***較平坦向陽有水原且出水暢通,能通車、通電,能鋮害雞的野生動物少。

  ***四***育雛室建造地址:選地勢高燥,向陽避水離成的雞舍較遠上風頭。

  ***五***成雞舍建造地址:地勢高燥,向陽避風。周圍有較廣闊的平坦地段。而且接近整個雞覓食運動場的中間。***一般10-20畝場地養500只左右,建一個舍為一個飼養區為宜***

  ***六***飼料室建造址:應在整個場址的***,地勢高燥,通風,出水暢通,交通方便的地方。

  ***七***生活區要選在***處,但必須與飼養區隔離開。

  山雞的養殖方法

  一、掌握進苗時間:按消費習慣,雄性肉山雞95-105 日齡上市,體重2-3市斤,羽毛豐滿,出現“七彩”外觀;而雌性肉山雞上市要求不嚴格,約體重為1.5 -2 市斤,所以常以公雞為準計算上市日齡***即95-105 天***。根據養殖週期準確計算進苗時間,捕捉商機,如春節上市山雞,可在農曆9月上旬進苗。

  二、適時飲用與開食:雛雉出殼24小時開食,開食前先用雛禽開食補鹽飲水,同時飲用0.1%高錳酸鉀溶液或0.3%硫酸新黴素,3-6天內喂適口性好的溼拌料,少喂多餐。第一週每天喂5-6次,第二週每天喂3-4次,第三週以後每天喂3次。

  三、溫溼度調控:由於冬季天氣寒冷,日夜溫差大,保溫工作非常關鍵,1-3日齡為35℃-34℃,4-7日齡為34℃-32℃,2周齡為31℃-28℃,3周齡為26℃-24℃,4周齡為23℃-22℃。第5周後,如天氣正常,可脫離保溫,如遇強寒流天氣,5-6周齡的山雞,還應適當保溫或採取其它防寒措施,相對溫度1-10日齡可高點,為65% -70%,11日齡以後為55% -65%。

  四、解決好通風與保溫的矛盾:按目前山雞養殖情況看,山雞相當部分疫病都是因受寒和舍內有害氣體引起的。為便於採光、通風,最好選擇背西北朝東南雞舍,牆體、天花板導熱絕緣效能要好,密封效能要好,通風可採用負壓通風系統,必須控制通風口,使氣流直接流向天花板,充分吸收天花板日照熱能。加熱保溫最好採用室內紅外線燈,也可用煤爐等保溫方式。

  五、疫病的有效控制:根據雞場情況及周圍環境、疫情情況等,建立科學的免疫接種制度,實行程式化免疫,以保證產生和維持可靠的抗體水平,值得提倡的是:因山雞生長期長,高日齡時慢性新城疫時有發生,50-60日齡山雞可用新培靈飲水一次,加強免疫效果。如今較多見的細菌疾病有黴形體、沙門氏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其中以黴形體、大腸桿菌病及其併發症最為突出;黴形體病特效藥有泰樂菌毒、泰妙菌素***支原淨***、北里黴素、普樂健,這幾種藥按自標示量使用,效果不錯。由於黴形體經常經母體垂直傳播,有的使用者在雛雞10-15 日齡飲0.1%泰農溶液,對預防後來黴形體的發生,有較好效果。使用泰妙菌素應注意毒性反應,據瞭解多數飼料都加了莫能菌素、鹽黴素、馬杜黴素等藥物,飼用添加了上述藥物的飼料,是千萬不能使用泰妙菌素的,大腸桿菌病用普樂健***氟甲碸黴素***0 .1 %飲水,或特號禽菌淨0.2%飲水。眼型大腸桿菌病可同時塗人用金黴素眼藥膏。對於大腸桿菌與黴形體病混合感染。可用泰樂菌素與慶大黴素合用飲水,雞喉淨拌料***按標示量***。或用0.1%特號禽菌淨加0.1%金剛呼喘清飲水,對於病情複雜、頑固的疾病,應配合藥敏試驗指導用藥。

  六、新增劑的合理使用並適當斷喙:使用新增劑可以促生長,減少應激,減少啄癖,促進羽毛豐滿。為使山雞有較好的外觀,使用新增劑非常重要。本地區養戶常使用的新增劑有:應激靈、胺基維他、植酸酶等。具體做法:雛雞1-2周齡用胺基維他0.1%飲水,斷喙轉群時,用應激靈0.2%飲水,4-10周齡用植酸酶0.2%拌料,適當使用上述新增劑,山雞毛色光亮,羽毛豐滿,肉肥體壯。斷喙應以淺斷多次為原則,不要斷得太深,發現啄癖再斷喙,有的飼養密度小,飼養管理完善,較少出現啄癖,當然不需斷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