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創業的勵志小故事

  生活中感動心靈的勵志小故事,一個個平凡普通的名人創業故事,如野花一般芬芳,如月色一樣柔和,如一縷縷春風拂過我們的心田,使我們感動,於細微處滋潤我們的靈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防水,眾所周知,但要做好也是防水界探討的難題,王裕岱與員工一直在努力研製新型的防水技術。山東東平縣位於魯西南,西臨黃河,東望泰山。境內的東平湖是歷史上有名的“八百里梁山水泊”的唯一遺存水域,三面環山,山水相連。國內著名的隱形灌漿防水企業——山東天宇特種防水公司就坐落在泰山腳下,美麗的東平湖畔。

  天宇特種防水公司的老總叫王裕岱,一個名副其實的中國防水大王!一個不怕挫折,愈挫愈勇的退伍軍人,他喜讀名人傳記,喜歡尋覓商機,喜歡刨根問底,喜歡不斷超越進取.....從1992年復員回家創業開始,十多年裡一心撲在建築防水領域,攻克了一個個難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先後被評為“泰安市十大傑出青年”、“優秀共產黨員”、“幫貧濟困先進個人”。他所創辦的山東天宇特種防水公司,也成了國內隱形防水企業的領頭雁。主要產品有:防水王***防水抗滲精***,JS168高彈型防水膠、改性膏體SBS.快速堵漏王、防汙乳膠漆塗料外衣.高彈性奈米滲透型彩色防水塗料.及新型建築模板脫膜劑等,都通過了國家建設部門的鑑定,暢銷國內南北市場。

  1988年,他積極的響應國家參軍的號召,調到了瀋陽軍區81779部隊科研室,入伍以後,他因表現優異,多次得到領導表揚。

  1992年轉業回鄉分配到東平縣燃料公司工作,1996年因為企業破產,他拿著買斷工齡及安置費用四萬多塊錢開始出來創業。最初,他選擇的就是燙屋頂,普通民房防水補漏。當時他和五個夥伴一起,投資了三千元,一輛三輪車,一口大鍋就開始了艱難的創業。當時他們採用的是“兩氈三油”防水,也就是把瀝青熬好,澆在需要做防水或補漏的房頂,然後鋪上一層油氈,再澆上一層瀝青,再鋪油氈,澆瀝青。沒有什麼技術含量,能吃苦就行。王裕岱他們在炎炎的列日下開著三輪走街串巷,攬到活後,又要在毒毒的日頭下用木柴大火熬瀝青,到房頂上去施工,沒幹幾天,王裕岱肩膀上就被晒的脫了皮,手上胳脯上經常有燙傷,但他還是咬牙堅持著,總是揀最累最難乾的活去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年下來,他們賺到了六萬多元。98年又用了市場上風行的改性瀝青SBS卷材,但是SBS的施工繁瑣,2-3年後就要重新做一次,行業是隨著市場來變換的。

  隨著國家一系列環保政策的出臺,那種有汙染或浪費的防水材料及工作方法被慢慢淘汰,王裕岱就在這時萌生創辦一家特種防水公司的想法。

  2000年的一天,他偶然看到一篇文章說:“未來建築防水行業將是一個朝陽產業。”於是他暗下決心,要全身心的投入到這個行業。當時,他既無技術,資金也不雄厚,也不懂行情,純粹一個門外漢。親威和朋友對他也多有勸阻,但王裕岱認定的事就是十頭牛也拉他不回,他一方面查詢有關的資料,把從部隊帶來的化工技術都用上,一邊借錢辦廠,2000年創辦了山東東平天宇特種防水材料廠,生產特種防水材料。但由於技術落後,原料成本高,企業舉步維艱。在這種情況下,王裕岱萌發了'開發新產品'的想法,但對於一個私營小廠來說,搞科研,開發新產品,簡直是異想天開。

  王裕岱為了開啟知識的寶藏實現夢想,毅然決定自己搞科研——既適合國情又符合國家建築環保要求的新型防水材料。他查閱上千冊圖書、資料,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反覆研究實驗,歷經千辛萬苦,皇天不負有心人,“防水王”終於研製成功。這項發明技術不僅淘汰傳統的“三油兩氈”,取代了傳統的SBS等,在防水補漏方面獲得巨大成果,而且是為使用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質量和經濟效益的換代產品,還填補了國內的空白。

  防水王:ZL0810000139.0使用簡單,只需按一定比例兌水後用低壓噴霧器直接噴塗在乾燥的建築物上即可迅速滲入其內部,產生交聯反應,形成肉眼看不見的分子層而立刻防水。根據需要及建築物材質的差異,該液只要滲入建築物基體多深,就會形成多厚的隱形防水層,雨水飄灑在建築物上就像落在荷葉上一樣自然滾落,滴水不滲。本品也可按一定比例加水後拌和成水泥砂漿在潮溼或乾燥的基面上直接施工,其生成物可堵塞微孔及毛細通道,從而實現長久防水,免除了年年維修的煩惱。對大裂縫有配套技術SJ168嵌縫膠是跟隨使用的,二者合一是過硬的技術。

  憑藉此技術,天宇防水在當地一炮打響,當地的土地管理局辦公樓防水招標,他們以保證五年防水質量,12元一平米的價格擊敗了其它竟標者。接著又拿下了縣委辦公樓、教育局電教樓等防水工程,天宇特種防水工程公司成了當地的明星企業,當年他們僅銷售“防水王”一項的收入就達到了28萬元。

  攻克難關:2009年王裕岱又承接了新泰市綜合開發公司的防水工程,沒想到在施工中遇到了難題。因為地下室泛水,“防水王”對大的裂縫力有不逮,工程沒法進行.王裕岱根據自己的多年防水施工經驗,仔細觀察地面表層滲水情況,又查閱多種技術資料,改進技術配方,採用最新的施工方法,經過幾天的反覆試驗,終於攻克了這個難題,也因為這個工程,讓他發明了帶水補漏,灌漿防水.技術,此技術省時、省工、省力,施工時無危險,適用於各種建築物的地下室及車庫泛水,屋面、地下室、衛生間、空調外機、水池、糧庫等都可以用些技術,另外讓人神奇的是用此技術做完防水工程後,外表上基本看不到變化,還可以在房頂上種植花草,防塵,這一技術稱得上是防水技術上的一次革命。

  隨後王裕岱的技術攻關一發不可收,先後又發明了JS168高彈型防水膠、快速堵漏王、彩色奈米高彈型防水塗料,滲透結膜型防水膠,防汙乳膠漆塗料外衣及新型建築模板脫膜劑等。

  篇二

  有記者問林依晨這輩子最恨的東西是什麼。她回答是信用卡;記者又問最愛的呢,林依晨回答還是信用卡。

  這又愛又恨源自她的出身。

  父母離異,薪資微薄的單親媽媽為了照顧兩個孩子不得不辦了十幾張信用卡用以應急。這種以卡養卡並不斷透支的生活居然維持了很多年。可靠信用卡救急的結果是長期利滾利,最終,這個家庭背上了近500萬元臺幣***迷戀巧克力和甜品、畫漫畫裡大眼睛的美少女、在裙子上綴滿蝴蝶結和蕾絲的童年,共約120萬元人民幣***的債務。但媽媽從來不在兒女面前訴苦,體弱多病的她堅強地隱瞞著一切——可更悲慘的是,林依晨高二那年的一天晚上,媽媽突然小腦中風了。

  林依晨和弟弟手足無措。儘管如此,他們還是倔強地不肯向離家的爸爸伸手要錢。林依晨一個人帶著弟弟把媽媽送進醫院,一邊辦理各種繁雜的手續和醫生溝通,一邊還要安撫受到驚嚇的弟弟和自己無助的情緒。本能的慌亂、經濟上的壓力和麵臨最親的人有可能離去的恐慌,16歲的林依晨面對轟然到來的逆轉,不得不選擇孤獨承擔和堅強忍耐。

  就在這一天,她曾幻想的灰姑娘與王子童話一去不復返了。

  幾年後,她將這段經歷的感受借鑑給電視劇《惡作劇之吻》——劇本里交代很少,但林依晨演了很多——鏡頭裡的她蜷縮在醫院的灰暗角落裡顫顫巍巍地拿著電話聽筒,恐懼到撥不出一個號碼說不出一個字,最終歇斯底里地放聲哭泣。這段表演震驚了導演,他完全被感染,甚至最後是副導演喊了卡。

  林依晨憑藉這部戲的續整合為臺灣金鐘獎歷史上“最年輕的影后”,頒獎詞裡這樣寫道:演員的使命是帶領觀眾看到更深層的人性,正是這樣,林依晨在用生命表演,她的戲具有層次細膩的情感,切膚之痛,表演深刻。

  但林依晨更為現實,她直言,獲獎並沒有給她帶來多大的利益,“拿到獎後還沒有新劇開拍”。

  這是她真實的想法,生活得繼續,她也必須努力,因為家裡還欠著鉅款。

  大概很少人知道,林依晨出道的理由僅僅是渴望能賺到些錢為弟弟買一臺膝上型電腦。當林依晨決定去參加臺北捷運美少女競賽並把報名信丟進郵箱的那一刻,她也在想,這,會不會改變自己的一生呢?

  競賽第一名——參演周杰倫、林憶蓮、周渝民等人的MV——《十八歲的約定》女主角——《射鵰英雄傳》黃蓉……就如百度詞條裡記錄的那樣,林依晨一步一步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由於出道早,她不得不奔波於事業與課業之間,但她做事一板一眼,堅持不缺課,並且甘之如飴。畢業時,政大高材生的她還受到了馬英九的接見。與之相反的是,在校外,雨戲、跳海、吊鋼絲,種種危險她也毫不猶豫,她甚至害怕有一天自己突然發生意外,竟立了一封書信式的遺囑。那年,她才23歲。

  認真、敬業、自我要求高,是多數圈內人對林依晨的評價。但很多人也知道,林依晨是世間少見的“摳三兒”。

  即便是今時今日,片酬每集15萬元的臺灣偶像劇一姐林依晨,只要在臺灣拍完戲,都會把便當打包帶回家,媽媽和弟弟也從不為吃剩飯而感覺丟臉。她每月生活費不到1萬元,出道至今也沒買過什麼昂貴的行頭,平時穿的都是媽媽在街上買的平民商品,因為出席活動時會有品牌服裝提供。

  有一次,林依晨參加臺灣知名節目《麻辣天后宮》的錄影,林依晨和楊丞琳在後臺遇到,一見面就抱頭傾訴。但馬上聊的竟然都是還債的事:“哎!你還多少了?還差多少?”曾貴為臺灣購物頻道一姐的主持人利菁,提前四處張羅名牌手袋帶到現場,然後發揮其勸服功力進行兜售。利菁本來決定只要林依晨一喊底價立刻就賣給她,但不料說破嘴,不動聲色的林依晨拿著9萬元臺幣的LV手袋豔羨地把玩了半天,卻連一口價都沒有喊,還提前封主持人的口說:“噢,剛我忽然想到房貸還沒繳……”

  她的經紀助理也無法想象她的節儉程度。拍攝《射鵰英雄傳》時,胡歌車禍毀容,劇組停拍,林依晨回臺前拉著助理去逛街,她蒙面戴口罩進了一家店,挑了一雙涼鞋,又挑了十幾條項鍊,最後還跟店家殺價一番,竟只花了300元。“天啊,你無法想象一個明星會在街邊小店跟老闆花半個小時砍價。她自己還覺得沒什麼,可就算是個普通人也不會這麼掉價吧!”但這對於看電影從來只選擇第二輪放映時才去的林依晨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林依晨不辜負媽媽的期待,努力拍戲、拍電影、接廣告代言、跑活動;從沒去過西門町、沒去過KTV、沒騎過摩托車,做事總是理智戰勝感性。這個習慣讓她終於在入行第六年還清債務。

  可這時,林依晨的身心也受到了很大的損害。

  有一次體檢,醫生髮現林依晨的腦下垂體蝶鞍部分長了腫瘤,後來發現腫瘤已近下視丘。其實這之前的林依晨長年瘦不下來,深受水腫困擾,並且睡覺淺常做噩夢。夢裡常被人追殺或是跳下高樓,都是這個原因。

  醫生勸她手術,雖不是大型手術,但第一次面對,林依晨還是很害怕。擔心手術疏忽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還跟醫生商量可否讀秒替代麻醉。後來手術成功了,但林依晨卻突然行為反常——醫生淡淡地說這是手術的副作用,會讓患者“情緒化”。那段時間,林依晨就像一個話癆,不停地說說說,一股腦地不顧後果地說。媽媽被煩到求她不要說了,但她還是要說,連說了六天六夜之後,喉嚨急性發炎掛急診。

  其實生活裡的林依晨也有一些偏執性格,專業術語叫“官能強迫症”,逼迫自己事事做完美。比如她的手袋,乾淨整潔,大包裡有小包,每樣東西都各有所歸;再比如她的房間,擺設井然有序,化妝品一定要按照規定的順序且正面向前;飾品和衣物也一定要整齊地碼好,只要別人稍微一動,她馬上就能知道。而她的生活規律更是讓人讚歎,只要沒拍戲,她都會晚上10點睡覺,凌晨4點50分起床聽英語新聞廣播,因為她曾經的志願是新聞系,所以有空永遠都在讀報紙。

  林依晨就這樣一路走來,在娛樂圈10年,唯一與感情有關的新聞是自己主動爆料曾在小學時談過戀愛。但談了5年,卻連手都沒有牽過。如今,這位不知名的男友早已成了林依晨的摯友。他會在某個情人節冒雨騎單車送一朵鬱金香,或是在發片會上偽裝成歌迷索要簽名來給林依晨驚喜。

  可如今,她還是一個人。雖然她極有“旺夫運”——和她搭檔過的男主角都能大紅,賀軍翔、鄭元暢、吳尊、胡歌無一例外。但林依晨卻好像雲淡風輕事不關己一樣,完全與緋聞絕緣。

  此時的她,只想去完成另一段愛情——她的媽媽和爸爸。

  其實在林依晨大學畢業時,爸爸也偷偷參加了她的畢業典禮,但兩人並沒有說話,直到有一次林依晨看了德國電影《當櫻花盛開》後被深深打動,進而反思自己的行為。這之後的她主動聯絡爸爸,兩人開始經常一起去騎單車、吃飯,後來爸爸希望能夠接林依晨上下通告,林依晨答應了。這之後,爸爸是林依晨的司機兼保鏢,他也會把自己的風流史搬出來,交代林依晨什麼樣的男人要少碰。“人真的是會變的,以前埋怨爸爸未曾對我們付出,但我們又為爸爸付出過多少?我居然都不知道他最喜歡吃菠蘿包。”林依晨直言,與往事和解,才是真正鬆綁了自己。

  據說,林依晨88歲的爺爺不久前過世,媽媽除了出席喪禮,還與林爸爸恢復了講話。

  如今,經歷過種種磨難的林依晨終於可以望見自己的幸福,她也發行了自己的第一張唱片《幸福遇見》。她用歌聲告訴我們:每件事自有它發生與存在的意義,是一體多面、環環相扣的,無論如何,珍惜當下,是別讓自己日後後悔,最好不要再等待,不要再錯失,因為,我們都是普通人。

  但她並不知道,每個認真的女生,絕對都有資格成為一位高貴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