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冊地理知識點

  每逢考試臨近的日子,你是否也在為繁雜的知識點而發愁呢?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1、 世界人口增長速度快慢是用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大小表示的,而其大小又取決於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世界人口過多、增長過快,會帶來問題:

  ①環境方面: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過度開墾、放牧等;

  ②經濟方面:飢餓、貧困等;

  ③社會方面:交通擁擠、就業困難、居住條件差、教育條件差、醫療衛生條件差等問題。

  2、衡量一個國家人口密度是否適當,應該看人口資源和環境資源是否都得到合理的開發利用,併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系統保護良性迴圈。是不是人口越少越有利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談談你的看法?***不是。人口少、增長慢,會引起人口老齡化、社會養老負擔加重、勞動力短缺、國防兵員不足等問題。所以人口增長過快或過慢都不行,人口的增長必須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當前,世界人口增長最快的大洲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中國。

  3、 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中國是人口控制的典範。中國大力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人口對資源和環境的壓力。另外:鄉村人口向大城市大規模遷移帶來的問題:為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的同時,還帶來許多問題:城市食品短缺、就業機會減少、犯罪率上升、環境汙染,交通擁擠等問題。

  4、 膚色是劃分人種的重要標誌。世界上的居民可分為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黃色人種主要分佈在亞洲東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紐特人***過去也叫愛斯基摩人***也屬於黃色人種。白色人種主要分佈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黑色人種主要分佈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5、 目前世界上共有2000多種語言,大約30%有文字。現在使用比較多的語言有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這6種語言被聯合確定為工作語言。當今世界上,使用漢語的人數最多,總人數過12億。

  6、 英語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語言,像美國、澳大利亞等國把英語作為母語,印度、菲律賓等國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

  7、 人們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settlement***。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

  8、 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產業活動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彙集了大量的社會經濟活動,並且對周圍地區的發展有顯著的促進促進作用。城市發展過程中存在一系列城市問題,如交通阻塞、大氣汙染、水體汙染、噪聲汙染、和生活垃圾汙染、就業困難等。所以城市要加強管理和保護,進行合理的規劃和設計,注意人與自然的關係,以便創造出美好的城市環境。

  9、 世界各地的民居有著不同的建築風格。這些民居既能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又與居民的社會經濟生活密切聯絡。

  10、 漫畫“苦難的母親***地球***”問題 A、圖上的母親代表地球,圖上的孩子代表急劇增長的人口。 B這幅圖說明目前人口的數量和增長有何特點?***目前人口的數量大,增長快*** 帶來了哪些問題?***糧食不足、就業困難、住房緊張、交通擁擠、醫療、教育等問題*** C作為地球母親的孩子,你能為母親做些什麼?***宣傳計劃生育政策,節約用水、節約用電,帶頭保護環境等***

  ***二***

  1、地軸:地球始終不停地圍繞著一個假想的軸運轉,這個假想的軸叫地軸。

  2、兩極:地軸穿過的地球表面的兩個交點叫兩極。對著北極星方向的是地球的北極,另一點是地球的南極。北極是地球的最北點,南極是地球的最南點。

  3、赤道:地球儀上與兩極距離相等的大圓圈叫赤道。其長度約為4萬千米。

  4、緯線:同赤道平行的線叫緯線。特點:無數條,呈東西方向,形狀為圓圈。

  5、經線:連線南、北兩極的線叫經線。特點:無數條,呈南北方向,形狀為半圓。

  6. 經緯度的字母表示形式:西經W,東經E,北緯N,南緯S。

  7. 東西半球、南北半球分別是怎樣劃分的?

  答:以20oW和160oE兩條經線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以赤道為南北半球的分界線。

  8. 地球自轉週期:24小時***一天***;地球公轉週期:一年。

  9. 地球自轉產生的天文現象有什麼地理意義?

  答:***1***產生晝夜更替;***2***產生時差;***3***使地球發生形變。[經度每相差15o,時間相差1小時。]

  10. 二分二至:春分***3月21日前後***、夏至***6月22日前後***、秋分***9月23日前後***、冬至***12月22日前後***。

  ***三***

  1. 地球上為什麼會產生四季?[或問:地球公轉有何地理意義?]

  答:由於地球始終朝一個方向傾斜,隨著地球的公轉,各地在一年中不同時間內,接受陽光照射的情況不同,從而形成了炎熱的夏季、寒冷的冬季、溫和的春季和秋季。[產生四季更替;地球自轉和公轉造成晝夜長短的變化。]

  2、 天氣***weather***指某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段內的具體狀態。天氣現象的突出特點是多變。氣候***climate***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它具有相對穩定性。氣溫和降水對生活和生產影響最大,是我們最為關注的氣候要素。它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較大。天氣和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3、天氣預報是氣象工作者通過對天氣資料的分析,釋出的將要出現的天氣狀況,主要包括氣溫、陰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或強度、風力大小、空氣能見度。

  4、 氣溫是指空氣的溫度,常用攝氏度***0C***表示。氣溫的差異是造成自然景觀和我們生存環境差異的主要因素之一。

  5、 最炎熱的大陸是非洲;最寒冷的大陸是南極洲。在北半球最熱月出現在7月,最冷月出現在1月;南半球相反。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世界氣溫分佈的規律:由低緯度***赤道***地區向高緯度***兩極***地區逐漸降低。

  6、 降水形成的兩個基本條件:一是空氣中含有足夠的水汽和凝結核,二是空氣溫度下降到水汽能夠凝結出來的程度。降水有三種形式:即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

  7、 人們迄今所記錄到的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有兩處:一處是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另一處是夏威夷群島卡維金尼山,人們形象地稱它們為地球的雨極。

  8、氣候的重要因素***降水、氣溫***

  ***1*** 天氣和氣候

  天氣—時間短,天氣狀態—多變。氣候—多年天氣平均狀況—變化不大

  ***2*** 氣溫分佈規律***測定時間2時、8時、14時、20時/每天***分佈從赤道向兩極逐漸降低:等溫線大致與緯線相平行,同緯地區氣溫大致相同,海陸交界處氣溫變化大;海拔高處氣溫較周圍低。用1月、7月表示氣溫高低月。

  ***3*** 降水***降水型別:A 對流雨赤道地區輻射強多雨;B 地形雨迎風坡多;C 鋒面雨冷暖空氣交鋒,降雨範圍大。 分佈:赤道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南、北迴歸線兩側大陸東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緯度內陸地區降水少,沿海地區降水多。***

  ***4*** 能運用氣候資料***各月氣溫和降水錶格或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分析氣溫和降水。

  ***5*** 迎風坡多雨,原因:暖溫氣流被迫抬升時,氣溫降低,飽和空氣,易形成降雨;背風坡少雨,因為空氣沿山坡下沉,氣溫升高,水氣蒸發,不容易形成降雨。

  9、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1*** 地球的形狀與氣候――太陽輻射隨緯度的增高而減弱,因此從低緯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緯度高,溫度低;緯度低,溫度高。

  ***2*** 地球的運動與氣候***白晝黑夜接受太陽輻射不同――晝熱夜冷;一年四季接受輻射不同――夏熱冬冷,出現極晝極夜***產生五帶。

  ***3*** 海陸分佈與氣候***氣溫:陸高海低;冬季:陸低海高,靠海溫差小,遠海溫差大。降水:近海迎風多,遠海地區少,近海背風少***

  ***4*** 地形地勢與氣候***氣溫:山上低,山下高,陰坡低,陽坡高。降水:迎風坡多地形雨,背風坡少雨;一般情況下,地勢每增高100米,氣溫下降0.60C 。***

  ***5*** 人類活動與氣候 A改變地面狀況***人工造林、修建水庫和灌溉工程***可使氣溫趨於緩和。任意砍伐森林,則可使當地氣候惡化。B 人類生產、生活活動***排放二氧化碳等***使全球氣溫升高***臭氧層破壞***旱澇、災害頻繁***以及危及人類健康*** C 人口密集工業集中的地市,中心地區氣溫比郊區高,風速小,上升氣流顯著,霧和低雲增多,易產生熱島效應。

  10、 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是:晝夜交替現象。地球公轉,熱帶始終高溫,有太陽直射現象;溫帶季節變化,有直射,也沒有極晝極夜現象;寒帶低溫,有極晝極夜現象。地球自轉的同時不停的自西向東繞太陽公轉,無論自轉還是公轉方向都是自西向東***由於地球公轉產生季節變化的現象***,公轉一週的時間為一年。地球儀地軸傾斜的原因是公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