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級地理下冊第八章教案

  黃土高原是世界上黃土覆蓋面積最大的高原,又稱之為烏金高原,位於中國中部偏北。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導學案

  學習目標:

  1.閱讀地圖,說明黃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黃土高原所跨的省級行政區,培養讀圖、析圖能力。

  2.讀圖分析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並討論由此導致的嚴重的後果。進一步培養讀圖分析及歸納整理能力。

  我的重點:

  1.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

  2.黃土高原脆弱的生態環境及成因。

  我的難點:黃土高原上黃土物質的形成原因。

  我這樣學:認識黃土高原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繁的自然和人為原因,並認識相應的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的辦法與經驗。

  Ⅰ、課前預習,找出重點難點。

  1.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是*** ***

  A.雲貴高原 B.巴西高原 C.黃土高原 D.青藏高原

  2.我國北方地區冬季主要的盛行風向是*** ***

  A.東北風 B.東南風 C.西北風 D.西南風

  3.黃土高原跨越了我國的_________等省級行政區。

  4.你能說出水土流失的含義嗎?

  5.從我國東部季風區的雨帶移動規律看,黃土高原地區的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___月份,而且多______雨。

  6.黃土高原的地貌特徵主要表現為______。

  7.黃土高原不僅水土流失嚴重,而且多種_______頻繁發生。

  8.黃土高原要想使社會、經濟得到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________,改善_______。黃土高原嚴重的水土流失,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為因素,而後者更為突出。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閱讀以下材料,回答。

  黃土土質疏鬆,夏季多暴雨,極易受流水侵蝕;人為原因是歷史上長期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資源,使得高原表面的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地面缺少植被保護,水土流失日益加劇。為了治理水土流失,為農牧業生產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當地人們正在大力開展水土保持工作,以工程措施治標,以生物措施治本。工程措施主要是在河流乾支流修建水庫蓄水,在溝道上築壩淤地,在緩坡上修水平梯田,蓄水保土。生物措施是種草種樹,使土不下坡。為了提高水土保持的效益,還必須因地制宜地調整農林牧用地結構,在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丘陵區,應以牧業為主,農牧業相結合,同時要重視發展經濟林木,提高經濟效益。

  ***1***通過閱讀,你能簡要說出黃土高原生態環境脆弱的表現嗎?

  答: 。

  ***2***結合對課文的預習,談談應該怎樣解決黃土高原的環境問題。

  答: 。

  Ⅱ、定學習目標,梳理知識結構。***2分鐘***

  基本學習目標見前面,個人學習目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識結構

 
 

  Ⅲ、合作探究突破難點:***20-25分鐘***

  1.黃土到底是從哪裡來的?請同學看課本第57頁活動2題,分組討論,尋找答案。

  2.讀圖8.4“目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

  3.①水土流失帶走了什麼?是表層土還是深層土?兩種土哪個含營養物質更多?這樣對農業生產造成怎樣的影響?

  4.你能說出在同等降水量的條件下,地面植被的多少與水土流失的關係嗎?

  5.與同學交換關於黃土高原生態環境脆弱原因。

  6.看書完成活動2黃土高原的人們在生態建設、改善環境中摸索出的成功經驗,發表自己的看法。

  Ⅳ、成果彙報***8—10分鐘***

  1.“風成說”證據是:

  ⑴“黃土的厚度均勻”說明黃土是從上空吹來的,而不是流水衝來的。

  ⑵“從西北向東南顆粒越來越細”說明帶來黃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東南。

  ⑶“黃土高原黃土的礦物質成分與堆積地方的基岩的礦物種類極不相同,卻與中亞、蒙古等地戈壁、沙漠的礦物成分相同。”說明黃土不是本地產生,有可能是從中亞、蒙古一帶而來。

  ⑷“黃土中有隨地形起伏的多層古土壤”說明黃土不是當地岩石風化逐漸形成的,而是外來的。

  2.目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總結。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質組成***、植被等。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徑流流速越快,對地面物質的沖刷侵蝕力就越強。

  ②降雨。黃土高原地區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劇了水土流失。

  ③地面物質組成。黃土高原幾乎為黃土所覆蓋,黃土多為風積物,土體疏鬆、多孔隙,垂直節理髮育,乾燥時較堅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蝕後易崩解,抗蝕力很低。

  ④植被。達到一定鬱閉度的牧草植被有保護土壤不被侵蝕的作用。鬱閉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強。

  人為因素:

  ①毀林、毀草、陡坡開荒,破壞了地面植被。

  ②開礦、修路等基本建設,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壞了地面植被和穩定的地形。同時,將大量廢土棄石隨意向河溝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4.水土流失與地表植被的關係:植被覆蓋率越高,涵養水源的能力就越強,水土流失狀況相對就不會特別嚴重。

  3.水土流失帶走的是表層土,表層土含營養物質更多,這樣會使土壤肥力下降,糧食減產。

  4.黃土高原的人們在生態建設、改善環境中摸索出的成功經驗。***一***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1.在坡腳建擋土壩、護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2.在陡坡地實行生物工程,種草、灌木和山杏。3.在緩坡建梯田、種山杏和優質牧草。***二***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

  5.個人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自我檢測:***10-15分鐘***

  1.填空

  ***1***黃土高原東起_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_、南連___________、北抵___________。跨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省區。

  ***2***黃土高原黃土物質是由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2.選擇題

  ***1***關於黃土高原敘述正確的是*** ***

  A.黃土高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形分佈最廣泛的地區

  B.黃土高原是世界上黃土分佈最廣泛的地區

  C.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D.黃土高原地形破碎,有許多山間小盆地

  ***2***黃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有*** ***

  A.黃土坡 B.黃土塬 C.黃土峁 D.黃土樑

  3.簡答題

  簡述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以河流為生命線的地區——長江沿江地帶

  ●學習目標

  知識和能力

  1.讓學生認識長江沿江地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2.讓學生認識長江沿江地帶區內主要地理差異,以及河流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

  3.認識長江對沿江地帶的紐帶作用和其他條件所形成的城市群和產業基地以及沿江地帶南北的輻射作用。

  4.認識長江沿江地帶區域產業的結構與空間分佈特點。

  5.瞭解長江沿江地帶在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生態問題與治理保護措施。

  過程和方法

  1.通過閱讀長江沿江地帶地圖,培養學生對地圖資訊的認定、獲取、分析及評價能力。

  2.通過閱讀長江沿江地帶部分城市氣溫和降水統計圖表,培養學生分析和歸納的地理思維能力。

  3.閱讀長江沿江地帶分割槽設色地形圖,自然資源分佈圖以及長江上、中、下游景觀圖,對比分析和歸納本區內的區域差異,初步培養學生對比分析能力。

  4.繪製“H”的經濟格局圖和長江干流略圖等,培養學生的繪圖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本節內容學習,使學生初步樹立區域內協作、共同發展和區際公平的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學習重點

  1.長江對沿江東西地帶的紐帶作用和由沿江地帶縱貫南北的輻射作用。

  2.長江沿江地帶的產業結構與空間分佈特點。

  ●學習難點

  長江對沿江東西地帶的紐帶作用和由沿江地帶縱貫南北的輻射作用。

  ●教法與學法

  讀圖分析、談話和講解相結合。

  ●教學手段

  1.有關課本插圖和影象資料或多媒體教學軟體。

  2.中國地形圖,長江沿江地帶的地形、長江沿江地帶自然資源分佈圖、長江沿江地帶城市分佈圖等。

  ●課時安排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1.播放《1998年長江特大洪水紀實》片斷讓學生回憶並討論長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徵,以及水災的防治。***學生回答略***

  2.經過學生討論,教師總結,指明長江在給我們帶來災害的同時,更多的是給我們帶來流域內外經濟發展的機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長江沿江地帶。

  板書:第二節 以河流為生命線的地區——長江沿江地帶

  [講授新課]

  一、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板書***

  ***一***優越的地理位置

  1.在黑板前掛出大幅中國地形圖或投影片,引導學生閱讀討論回答下列問題:

  ①長江沿江地帶的範圍與區域形狀。

  ②如何概括長江沿江地帶最主要的地理位置特點。

  ③為什麼說長江沿江地帶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學生回答略***

  2.教師依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

  長江沿江地帶東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東西綿延3000多千米,南北寬度大致在長江兩岸100~200千米的範圍內,大部分位於北緯25°~35°之間。長江干流縱貫東西、內河航運發達,本區東部的上海、江蘇、浙江在全國海上運輸網中具有中樞地位,海洋運輸發達,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1.引導學生閱讀中國地形圖,上海、武漢、重慶三城市氣溫和降水統計圖表,分析長江沿江地帶的地形和氣候特點,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總結。

  長江沿江地帶地勢總的來看比較低平,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為主,平原東西排列,各段寬窄不一。

  長江沿江地帶的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其特點是:冬溫夏熱,四季分明,降水豐沛,季節分配比較均勻。

  本區熱量資源豐富,≥10℃積溫為4000℃~6500℃,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

  本區年降水量在800 mm~1000 mm,降水分佈由東南向西北遞減。降水的季節分配,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

  受地形和氣候影響,長江沿江地帶河網密佈,湖泊星羅棋佈,是我國地表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

  2.讓學生讀長江沿江地帶地形圖***圖8.17***及76頁長江上、中下游景觀圖片,完成活動1,看沿江地帶的長江上游與中下游在地形上有什麼差異,在圖片旁的標註欄裡,概要描述長江中下游的地形特點。針對長江沿江地帶東西部地形上的這種客觀差異,讓學生分組討論如何對長江沿江地帶進行開發利用,並說明自己的觀點。***學生回答略***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

  長江上游流經我國地勢的第一級階梯。灘多流急,落差較大,我們可以在長江上游發展水電業。

  長江中下游地區水域廣闊、湖泊眾多、水利資源豐富。湖泊中浮游生物眾多、飼料豐富。由於地處亞熱帶,水溫較高,利於魚類索餌、越冬和繁殖,捕撈、人工養殖都有較好的條件。因此,我們可以在中下游地區發展淡水養殖業。

  長江中下游地區河道寬闊、徑流量大而變幅小,來水過程較為穩定,有利於發展航運。長江干流武漢以下可通航5000 t級以上海輪,南京以下可通航2.5×104 t級海輪。實現了江海直達和江海聯運。

  本區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極為豐富,例如蘇州園林,杭州西湖,六朝古都南京,秀麗的黃山、廬山、神奇的三峽,還有我國古代三大名樓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此外,楚文化遺址、三國遺蹟、名人故里、寶剎禪林、葛洲壩水利樞紐,以及豐富多彩的風土人情,均是重要的旅遊資源。應當大力開發,並努力提高旅遊服務質量。促進商業、飲食、城建、園林、文物、文化及其他服務業的發展。

  3.引導學生讀長江沿江地帶自然資源分佈圖。完成課本活動2,認識沿江地帶有哪些自然資源,並比較長江上、中、下游地區自然資源在種類和數量上的區別。並讓學生回答,然後教師歸納總結。

  長江沿江地帶河湖眾多、水利資源豐富。長江上游河流湍急,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礦產資源不夠豐富,本區除有色金屬礦產等少數資源外,從總體上看,礦產資源比較貧乏,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湖南、江西是有色金屬資源豐富地區,是銅、鎢、銻的主要產地。江西大餘的鎢、德興的銅、湖南水口山的鉛鋅礦、冷水江的銻礦等都是全國著名的有色金屬產地。

  鐵礦主要分佈在長江兩岸,如湖北的大冶、安徽的馬鞍山、四川攀枝花等。

  能源資源相對較少,煤主要分佈在四川攀枝花和貴州六盤水。天然氣分佈在四川自貢。

  非金屬資源中磷礦資源豐富,主要分佈在湖北等省。

  長江沿江地帶自然資源分佈不平衡,其上游資源種類較多。其中水力資源、煤礦、天然氣等能源資源較下游地區豐富。下游地區有色金屬礦產資源豐富,但能源缺乏。

  [課堂小結]

  長江沿江地帶優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為其發展提供了基礎,使本區成為我國近代工業的搖籃。上海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和中心,漢口成為內陸的工業中心。特別是1928年以來,改革開放和沿海戰略的實施,給本區帶來了新的機遇。長江沿江地帶在全國經濟區域格局中的地位進一步提高。

  ●板書設計

  第二節 以河流為生命線的地區——長江沿江地帶

  一、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1***優越的地理位置

  ①沿長江東西帶狀分佈的地理區域。

  ②長江縱貫東西,航運發達。

  ***2***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①地勢低平,以平原丘陵為主

  ②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條件好

  ③河網密佈,湖泊眾多,水資源豐富

  ④自然資源豐富

  ●活動與探究

  長江沿江地帶位於25°N~35°N之間,同它緯度位置相同的西亞、北非等地氣候乾旱,試分析是什麼原因導致長江沿江地帶氣候與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