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課本易錯點總結***2***

  10、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主要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體現的的是矛盾的特殊性。***

  11、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是發展先進文化,促進民族文化繁榮。

  ***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標準所在。***

  12、舉辦世博會,進行文化交流有利於加深各國人民相互瞭解,消除世界文化的差異。***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世界文化的差異不可能消除。***

  13、大眾傳媒是現代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教育具有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是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大眾傳媒是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具有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14、和而不同指的是我國文化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鑑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和而不同即包容性含義中的“求同存異”,而吸收、借鑑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是“兼收幷蓄”。***

  15、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以為人民服務為原則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

  16、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關係,從哲學看是整體和部分關係。

  ***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關係,從哲學看應為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辯證統一關係。***

  17、隨著大眾傳媒的發展,舊的傳媒方式在逐步被淘汰。

  ***大眾傳媒雖已成為文化傳播的的主要手段,但新的傳媒的出現,並不意味著舊的傳媒的消失。***

  18、傳統文化的相對穩定性是指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其基本特徵。

  ***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它在世代相傳中保留基本特徵,但具體內涵又能因時而變。***

  19、成功的藝術作品來源於人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廣大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創造的主體。***文化創作來源於社會實踐,不是作者的靈感、想象力和創造力;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

  20、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進行文化創新的力量源泉。

  ***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力量源泉***

  21、漢字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見證,漢字是連線海峽兩岸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標誌。

  ***漢字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精神是連線海峽兩岸的精神紐帶。***

  22、中華民族精神的全部內涵可歸納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這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

  23、文化形態的更替、文化發展的方向是由科技進步決定的。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決定著社會制度的變化,也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方向。***

  24、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內在要求是全民學習、終身學習。

  ***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內在要求:推動教育資訊化和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學習型社會”的核心內涵:全民學習、終身學習。***

  25、發展文化產業必須把經濟效益放在首位,發展文化事業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無論是發展文化產業,還是文化事業,都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26、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這也是發展先進文化的目標。***

  27、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性質和前進方向,是文化建設的靈魂。

  ***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而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28、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關鍵在於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關鍵在於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29、科學文化修養的根本意義在於提高思想道德修養。

  ***科學文化修養的根本意義在於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30、教育在經濟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域性性的作用。

  ***偷換概念。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而非“經濟建設”中。***

  31、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證。***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證。建設和諧文化根本上要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32、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在世界各地的建立,意味著世界對中國核心價值觀的肯定和認同。

  ***由於意識形態的差別,世界其他國家不可能肯定和認同中國的核心價值觀。***

  33、使社會主義榮辱觀成為每個公民的行為準則。

  ***不符合事實, “每個公民” 是不可能的。***

  34、中外文化在相互借鑑與融合中走向統一。

  ***中外文化應該相互借鑑和融合,但不可能走向統一,因為文化具有多樣性。***

  35、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凝聚力量。

  ***偷換概念。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必修四 生活與哲學

  1.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 ***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科學。***

  2.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認識和改造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

  3.實踐是人們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改造客觀世界***

  4.任何真理都是客觀與主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主觀與客觀***

  5.事物的聯絡是普遍的、客觀的、無條件的。***有條件的***

  6.哲學是具體科學的基礎,具體科學指導哲學。***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7.世界是物質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實踐的觀點***

  8、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物質的***實踐的***

  9、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此觀點是正確的***

  10.哲學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

  11.意識的形式和內容都是客觀的。***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

  12.所有正確的意識都是相同的;正確的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錯誤的意識、神話、傳說是人創造出來的。***認識角度、知識構成等差異決定形成的正確意識不盡相同;***

  13.聯絡是客觀的,人們無法改變。

  ***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絡,創造條件建立新的聯絡***

  14.聯絡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著相互聯絡。***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聯絡***

  15. 量變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總和。

  ***量變必須達到一定程度才會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16.任何事物都存在兩個方面,即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17.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係就是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共性和個性***

  18.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決定的。***主要方面***

  19.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最根本分歧,就在於是否承認事物的發展。***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20.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的解決主要是通過階級鬥爭來實現的。

  ***在階級社會裡,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主要是通過階級鬥爭來實現的***

  21.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仍然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

  22.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作用的人們。***推動作用***

  23.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真正的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

  24.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於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

  25.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觀點***

  26.整體功能總是大於各個部分功能之和。***只有樹立全域性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域性,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於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7.哲學可以使人們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

  ***真正的哲學可以使人們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

  28.哲學對社會變革具有決定作用。

  ***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反作用***,人民群眾對社會變革具有決定作用***

  29.唯物主義是正確的,唯心主義是錯誤的。

  ***唯心主義哲學對人們認識的發展有著或多或少的借鑑意義***

  30.物質就是萬事萬物的總和***物質是從萬事萬物中抽象出來的共同本質和屬性***

  31.量變引起質變就是指事物數量上的增減引起質變。

  ***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上發生變化也能引起質變***

  32.矛盾越少越好。

  ***矛盾的多少是客觀的,就事物的發展來說,不能以矛盾的多少為標準來判斷是好事還是壞事,只能以是否有利於新事物的發展,是否有利於新事物戰勝舊事物來衡量好壞,不能一概認為矛盾越少越好***

  33.普遍性是特殊性的總體。***普遍性是從特殊性中抽象出來的***

  34.任何事物內部都有主要矛盾。

  ***簡單事物內部只包含一個矛盾,矛盾雙方有主次方面之分。複雜事物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矛盾,有主次矛盾之分。可見,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主次方面,但不一定都有主要矛盾***

  35.矛盾是推動事物發展的動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

  ***矛盾的存在是客觀的。事物包含多少矛盾,矛盾如何推動該事物的發展,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並不是由人的主觀願望所決定的。因此,並非矛盾越多越好***

  36.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就是改變現在的生產關係。

  ***改革的性質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其根本目的就是使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是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

  37.生產力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38.衡量一個人的人生價值,首先看他在物質方面對社會的貢獻,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對社會的貢獻。***對一個人價值的評價歸根到底是看他的貢獻,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

  39.自然界及其規律是客觀的,社會發展規律和人的思維規律是主觀的。***萬事萬物都有其規律,規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

  40.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即系統與要素的關係。

  ***這兩對關係不能完全等同,因為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只是在“一定意義上”也是系統與要素的關係,即兩對關係都強調整體性原則,都相互依賴等方面,而系統中講的層次性原則等,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就沒有***

  41.關鍵部分對整體起決定作用。***在一定條件下***

  42.人們在改造主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客觀世界。

  ***改造客觀世界是改造主觀世界的基礎,改造主觀世界又影響改造客觀世界***

看了<高中政治必修課本易錯點總結>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