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命的話題作文高中

  生命是寶貴的,人死了是不能復活的。時間是寶貴的,一去不能復返。我們要好好地使用它,不能白白地糟蹋它!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1:

  人生就像一個不見底的無底洞,必會有無數陷阱,有的人為了生存會放棄大義,相反有的人會捨身取義。

  人的一生當中肯定會面臨無數的陷阱。在少年時,網路就是對於人們的好奇心設下的一個完美陷阱,讓濛濛憧憧的兒童沉迷於此,無法自拔。成年時,面對工作、生活的壓力,我們放棄了所謂的仁義,選擇做小人,等到東窗事發才發現不過做了一件千古錯事,只會一臭萬年罷了。晚年時,人們只圖能安養晚年,兒女成家立業,能抱個大胖孫子罷了,就因為古時男女差別,才導致一場場不幸的婚姻,等自己入土為安時,才後悔自己的封建思想,害了自己也害了家人。

  生命與大義的意義,似乎只在一瞬間的事,錯與對;正義與邪惡,完全取決於我們本身。當中國面臨日寇侵略的時候,愛國的青年義士發起了愛國運動“五四運動”,而一些神經麻木的中國人卻選擇了當漢奸走狗,背叛自己的祖國,遭受國人斥罵。當抗日戰爭勝利之時,他們似乎也明白了自己的處境,橫豎也是死倒不如自己死的痛快,這樣他們既失去了生命,有喪失了大義,真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一個不為人知的老乞丐,天天沿街乞討他無時無刻都在為人民服務,儘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有一次,他像往常一樣到街上乞討,一個小女孩在街道中間玩耍,結果一輛普京轎車橫衝直撞的朝那女孩開去,完全沒有剎車的意向。當時老乞丐什麼也沒多想,隻身奔向小女孩的方向用力推開小女孩,女孩倖存了,可老乞丐去去世了,他臨死前依然保持微笑。試問,在這老乞丐面前,我們是否感到愧疚呢?

  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應該學習這種捨身取義的崇高精神,陳涉發出“王侯將相令有種乎”的號令,是為了解救無數生活在秦殘暴統治中,讓我們深深的為老乞丐鞠躬,從此為這種捨身取義的精神奉行吧!

  朋友,你將是中國的新希望,讓我們燃燒希望之光,為建設一個民主的國家努力吧。

  2:

  人們都希望長命百歲,都希望修成正果,這符合情理,在生命短暫、無常之下,人們總是懷著美好的願望生活在人世間。權位越高者,對生命希望值越大,萬歲無疆是封建帝王的願望,千歲是大臣的願望,至於平民百姓達到長命百歲就心滿意足了。可生命的規律,無人與之抗拒,這也是十分公正合理之事,否則這個世界沒有無權者生存之地了。富有者最怕死,因為擁有巨大財富怕失去,而且世間的榮華富貴還沒有享盡,花花世界的誘惑一時難以剋制,所以富人怕死也是可以理解的。至於窮人食不果腹,處於飢寒交迫之中,沒有時間考慮生命的長度和質量,只求一個溫飽就感到幸福無比了。無論處於什麼階層的人,對死亡都具有恐懼感、害怕的心理,這也無可厚非,畢竟生命失去就一去不復返,美麗的世界頃刻就變為虛無了,想想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生命的長度由於生理上的原因無法滿足人們美好的願望,面對短暫的生命,那麼我們必須做什麼?我們能夠做什麼?這是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

  那麼怎樣才能讓生命發揮價值,現實生命的意義?按照各人的能力,做適合自己的事情,這種事情有利社會群體、有利人類進步,哪怕是微薄的貢獻,哪怕是發出微不足道的光和熱,都可以說體現了生命應有的價值,彰顯了生命的意義。人在世間走一遭並容易,珍惜生命,延長生命長度、提高生命質量是每個人必須做的事情,那麼怎麼延長生命長度呢?我認為:一是生活井然有序,人生按部就班進行,一有清閒就省察人生、思考生活;二是養成讀書的習慣,從書籍中認識社會、瞭解世界,增強自我意識。讀書可以跨越時空,領略異域他鄉的風土人情,間接經歷古今中外的事情;三是遊歷天下,親身經歷人間事情,讓人生經歷豐富,閱歷豐厚,各種事情都得到體驗;四是依循自然、生命法則,順其自然地完成人生在世的責任、義務,體驗生命每個階段的苦樂,坦然面對人生中各種事情,欣然接受生活中發生的一切。我想這樣度過一生,生命算是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實現了生命的價值了。

  3:

  自從學了課文《生命生命》這一課,我就在思索:生命到底是什麼?

  我走到陽臺,忽然兩眼放光,看到了一株吊蘭。這株吊蘭被爸爸從土壤裡移植到了水杯裡,放在了陽臺上。由於已經有三個星期沒有加水了,原來杯裡只有小半杯水,現在已少得可憐,只剩下杯底淺淺的一層了。吊蘭的葉子極其蓬大,架在杯口上,無法使那短短的根碰到杯底,吸收所剩無幾的水分了。可吊蘭的葉子還是碧綠碧綠的,水分充足,一點都沒有枯死的跡象,這讓我十分吃驚。我拿起吊蘭仔細地看著,在原來黑黑的根上竟然長出了幾截白白的細根。這根正好能碰到根底。原來,它為了能汲取水分,努力將根伸長。它有多麼強的生命力呀!竟能在嚴重缺水的情況下,抽出一條又一條的根,不斷向下生長。我忍不住鼓起掌來。

  我家曾經養了三隻白頭翁,最終只活下來了一隻。我把它關在籠子裡。它一天天長大,天天用嘴啄鐵籠,有時啄得嘴角滲出血絲。我不明白,我對它那麼好,給它餵食,精心照料它,它為什麼要傷害自己呢?有一天,我去上廁所了,等我回來,我發現籠裡空空如也,白頭翁無影無蹤了。我很奇怪,它去哪兒了呢?我又仔細一看,籠子的門是微微開著的。我猜測,它通過一次又一次地嘗試,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疼痛,終於把門開啟,飛走了。白頭翁那種追尋自由的慾望令我震驚。

  今天,我開啟電腦上網,看到一則新聞:“五一”小長假後上學首日,南京兩學生因不堪作業壓力自殺了。我看了連連搖頭。啊,那是兩條鮮活的生命呀!他們怎麼那麼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要經歷多少挫折呀,花樣的年華,多彩的青春,就因為作業了結了生命,值得嗎?輕率地結束自己,白白地糟蹋自己,真是太可惜了。

  生命是寶貴的,人死了是不能復活的。時間是寶貴的,一去不能復返。我們要好好地使用它,不能白白地糟蹋它!

  4:

  雪,還在下,不知什麼時候停。

  倚著窗,擦去水霧,望著窗外,雖已近陽春三月,彷彿又回到了冬天。氣溫並沒有到下雪的地步,但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雪。雪籽兒砸在窗上,瞬間消失,即使是大片的雪,也無法在這環境中延續許久。雪落下地,融化了。緊跟在後面的雪落在前一片雪落的地方也融化了。這樣往復,雪也只是在天空與地面之間彌留一會兒。我望著窗上的雪變成水,忽然想到了生命。

  生命也何嘗不是這樣,有了出生,便會有死亡,即從自然而來,便有重新歸屬於自然的那一天。同樣是天與地的距離,上帝卻給了我們比雪花更大的恩惠,我們有時間去體味去感悟這段距離中所包含的無盡內容。雪花就可以演繹人類的一生,有的雪在空中盡力吸熱,自己在落地前就融化,而延長了其它雪存留的時間,有的雪盡力降低溫度,以最快速降到地面,帶走地面的一絲熱量,讓下一片落在這兒的雪能夠化的慢些;有的雪在空中舞蹈,努力充實著這下墜的過程,增添一份趣味。在人類社會,他們可能是科學家、政治家、醫生或其它各行業的創造者勞動者。他們其中一部分嘗試著去減緩“落地”的時間甚至改變雪的性狀使生命得以延長。他們中另一部分則嘗試著去增添在這一段距離中享受到的樂趣或幸福。人的一生的滿足感與以上兩部分人做出的成就密切相關,所以,為了在最長的生命時間內同時享到單位時間裡最大滿足感,每一位人類成員都在努力。就像雪一樣,哪一枚雪不希望自己在空中停留的時間更長些呢?

  那些參透人世的偉人對生命也都是念念不忘,大都數都有當醫生的想法,因為他們知道,單位時間的人生滿足感是有限的,而生的時間,可以靠人類的力量去延長。我和他們一樣,也盼望著雪落地而不化的那一天。而自熱無法經受如此巨大改變,我們也不知道這種違背自然規律的事會產生何種後果,但畢竟這只是一種希望,希望生物學能將我們變得像植物那樣,生死可以在同一生命上反覆延續,既不違背自然,又可滿足人類最大的願望。

  雪,停了,不知道什麼時候還會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