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龍骨的功效和作用

  龍骨是一種常見的中藥,那麼你知道是什麼嗎?下面小編給你詳細的介紹,一起來了解吧!

  是什麼?

  重鎮安神鎮驚安神,斂汗固精,止血澀腸,生肌斂瘡。治驚癇癲狂,怔忡健忘,失眠多夢,自汗盜汗,遺精淋濁,吐衄便血,崩漏帶下,瀉痢脫肛,潰瘍久不收口。

  ①《本經》:"主咳逆,洩痢膿血,女子漏下,症瘕堅結,小兒熱氣驚癇。"

  ②《別錄》:"療心腹煩滿,四肢痿枯,汗出,夜臥自驚,恚怒,伏氣在心下不得喘息,腸癰內疽,陰蝕,止汗,縮小便,尿血,養精神,定魂魄。安五藏。""白龍骨療夢寐洩精,小便洩精。"

  ③《藥性論》:"逐邪氣,安心神,止冷痢及下膿血,女子崩中帶下,止夢洩精,夢交,治尿血,虛而多夢紛紜加而用之。"

  ④《日華子本草》:"健脾,澀腸胃,止瀉痢,渴疾,懷孕漏胎,腸風下血,崩中帶下,鼻洪,吐血,止汗。"

  ⑤《珍珠囊》:"固大腸脫。"

  ⑥《綱目》:"益腎鎮驚,止陰瘧,收溼氣,脫肛,生肌斂瘡。"

  中藥龍骨的出處考證:

  1.《本經》。

  2.《吳普本草》:龍骨,色青白者善。

  3.《雷公炮炙論》:龍骨,剡州生者、倉州太原者上,其骨細文廣者是雌,骨粗文狹者是雄,骨五色者上,白色者中,黑色者次,黃色者稍得,經落不淨之處不用。

  4.《別錄》:龍骨,生晉地川穀及太山岩水岸土穴中。採無時。

  5.陶弘景:龍骨,今多出益州梁州間,巴中亦有,骨欲得脊脛,作白地錦文,舐之著舌者良,齒小強,猶有齒形,角強而實。

  6.《本草圖經》:龍骨並齒、角,今河東州郡多有之。

  7.《本草匯言》:嘗過晉、蜀山谷,為訪所產龍骨之處,岩石稜峭,溪徑墳衍,則有磊磊如龍鱗,隱之如爪牙者,隨地掘之,盡皆龍骨,豈真龍之骨有若此之多,而又皆盡積於樑、益諸山也。要皆石燕、石蟹之倫,蒸氣成形,石化而非龍化耳。

  中藥龍骨的性狀鑑別:

  1.龍骨 又稱白龍骨***《別錄》***。呈骨骼狀或不規則塊狀。表面白色、灰白色或黃白色至淡棕色,多較平滑,有的具縱紋裂隙或具棕色條紋與斑點。質硬,砸碎後,斷面不平坦,色白或黃白,有的中空。關節處膨大,斷面有蜂窩狀小孔。吸溼力強。無臭,無味。以質硬、色白、吸溼力強者為佳。

  2.五花龍骨又稱五色龍骨***《廣利方》***。呈圓筒狀或不規則塊狀。直徑5-25cm。淡灰白色、淡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夾有藍灰色及紅棕色深淺粗紅不同的花紋,偶有不具花紋者。一般表面平滑,有時外層成片剝落,不平坦,有裂隙。質較酥脆,破碎後,斷面粗糙,可見寬窄不一的同心環紋。吸溼力強,舐之吸舌。無臭,無味。以體較輕、質酥脆、分層、有花紋、吸溼力強者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