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優秀教師學習心得***2***

  體育優秀教師學習心得篇3

  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是在“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注重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樹立學生終身體育的觀念而進行的。傳統的體育課程對改善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競技體育觀念深厚,過於強調運動技能和知識的系統化,教學大綱對教學內容規定的過細、過死;體育教學中過分強調教師的中心地位等,嚴重影響課程的發展與教學效果。

  我們的體育課改已實施六年多了,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同時也存在著種種與時代發展不同步、不和諧的問題。因此,正確地認識傳統體育教學的優勢與弊端,尋求一種繼承基礎之上的改革與創新,已成為體育課改的前提。

  一、備課與上課

  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體育課時量也隨之增加,教師的課前備課顯得更為重要。本學期,我校開展了各科組進行集體備課方案。個別教師認為實施課改了,教案的書寫格式不知怎麼寫了,教學目標不知怎樣制定了,甚至有的寫的過於簡單。雖然課改鼓勵教案的書寫方式可以創新,但必須符合新的課程觀念,按照統一備課標準書寫教案。

  備課是教學過程的起始環節,也是首要環節。只有備好課,才能上好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無論要完成什麼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準備,否則就會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備課如備戰。不上無準備之課,不上無把握之課,不上無效果之課。為此,我們要做到:領會課標、鑽研教材、瞭解學生、確定目標、研究教法、把握重難點。

  二、規則與紀律

  雖然進行課改了,並不能放鬆對規則和紀律的要求,過分追求教師的威嚴,容易形成以教師為中心的局面,容易造成師生關係緊張,課堂氣氛僵化;容易漠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但是,教師注重課堂常規,加強課堂紀律的要求,對於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尤其是人數較多的大班體育教學的正常進行具有重要意義。

  過分講究形式統一,整齊劃一的外觀效果,對學生個性發展是一種壓抑,也是對個體差異的一種忽略,但我們又不能盲目排斥統一練習的形式,在人數多、班級多的情況下,統一指揮的集體練習,仍不失為一種有效的練習形式。

  如今,在一些體育課改的觀摩課上,上課不集合站隊已成了流行趨勢,好像這樣就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改善了師生關係。但在教學實踐中,面對大班容量的班級,沒有嚴格的佇列隊形和組織紀律,就無法保證體育課的正常進行。當這種“散點隊形”成了觀摩課上的花架了和表面形式時,客觀存在對於體育教學的改革的深度發展就沒有任何意義了。軍事化的體育課不能提倡,但一盤散沙的體育課更不能提倡。尋求一種嚴而不死,活而不亂的教學局面一直是也應繼續是體育教師追求的目標。

  體育課需要輕鬆、歡快和享受愉悅,但同時也鍛鍊嚴謹、認真和意志。

  三、自主與主導

  新課改強調學生自主性學習,但不等於讓學生隨意練習,體育教學中那種愛怎麼練就怎麼練的“自由式”的學習方式是不可取的。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不能否定的,只是針對不同學段學生的指導形式不同而已。

  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得如何,根本的是要看教師的活動是不是為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技能服務,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教學中真正自主活動起來,讓每一位學生都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和運動的興趣,可見,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並不是否定教師的主導作用。兩者不是予盾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否則學生的自主性就變成了隨意指揮性。

  自主學習強調的是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指的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善於獨立提出、分析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的學習,“自主學習”不是學生“自已學習”不要教師教。一方面學生體育知識、經驗積累要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教師不斷指導,另一方面,學生由他主到自主也需要教師由牽到扶再到放的漸進過程。因此,學生不可能一下子就懂得自己學習。自主學習中,教師的責任重大,體現在教師要研究本班學生特點,並根據學生特點提出真正富有啟發性而不是簡單“是非”性問題,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又能夠最終理解掌握教材重、難點。

  新課程改革提出教師是學生學習和組織者、引導者,表明學生的主體地位恰恰是在教師主導作用下確定的。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是以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為前提和條件的。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關心學生學習的選擇,對學生的學習不加以引導,把教師的主導作放棄,學生表面自主,實際上學習成為一種自由狀態。這樣的學習顯然難以保證有正確的方向,難以保證應有的教學效果。相反,越是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自主學習越能真正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越有可靠保證。

  四、技能與示範

  體育新課程並不認為體育技能對學生的發展沒有價值,甚至教師的正確示範隨著淡化運動技能教學的偏見也被淡化了,一些技能性較強的體育教材因為怕出現安全問題在課堂上也不見了。試想,如果沒有運動技能的刺激,又怎能發展學生的運動素質和運動能力呢?如果沒有教師正確示範,那麼讓學生隨便玩玩就能鍛鍊身體嗎?如果不對運動技能的學習進行研究怎能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其它方面包括終身體育意識不就成了一句空話了嗎?因此,對於新的體育課程改革,我們要深刻領會其內涵,不能顧此失彼。

  在體育課的教學中,應儘量多地給學生技能的練習時間,減少不必要的、無效的講解時間,教師的正確示範與指導可在學生的練習過程中進行。在進行運動技能教學時,既要考慮如何使學生有效地獲取運動知識和技能,又要考慮如何運用運動技能的教學使學生實現其他學習領域的目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以身體鍛鍊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課程性質。在進行運動技能教學時,應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特別要注意因地制宜、要注意將一些新興的、有趣的運動專案引入體育課堂教學。但對傳統的體操、田徑、武術等傳統教材也不能完全丟。在確定運動技能領域各水平學段的具體教材內容時應充分考慮絕大部分學生的需要、興趣和接受能力,特別是在小學階段,應少選擇成人化、競技化的教材內容。應注重學生基本運動知識、運動技能的掌握和運用,不要太強求技術動作的細節。

  五、考核與評價

  新課改要求教師必須轉變評價觀念,不在以學生成績一把尺子來衡量學生,對不同的學生堅持用不同的尺子來衡量。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再也不是停留在批評、指責上,更多地是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探討、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建議和要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重視對學生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的教育,重視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重視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發展能力、合作能力。

  因此,從幾年來的課改成功實踐中深刻體會到:必要的備課“不能丟”、規則紀律,安全教育“不能鬆”、教師主導,正確示範,學生主體,自主學習“不能放”、運動技能教學“不能忘”、考核評價“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