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何安全上網

  中國網際網路資訊中心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國網民總數已達6.88億,19歲以下網民佔全體網民的24.1%,其中年齡低於10歲的網民超過1800萬。現在的“小網蟲”越來越多,我們應該如何教導孩子安全上網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相關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孩子上網風險多,不良資訊防不勝防

  提起孩子玩手機玩電腦,安徽省合肥市天鵝湖小區的宋先生就一肚子氣。“孩子一玩起遊戲就停不下來,還把眼睛弄近視了。”宋先生嘆了一口氣,“網路中的不良資訊真是讓人防不勝防。”山東省棗莊市的袁先生經常被網站上的意外彈窗嚇一跳:“瀏覽新聞的時候,看著看著突然就蹦出一個對話方塊或者小視訊,內容很多都是不健康的。作為家長,我很擔憂,如果孩子看到這樣的資訊,會不會因為好奇點進去觀看呢?”

  “網路詐騙”成為頭號風險!

  兒童上網面臨許多風險。在騰訊發起的“兒童網路保護大調查”中,網路詐騙、不良資訊、網路欺凌成為孩子在上網過程中遭遇的三大危險,其中網路詐騙比例最高,佔61%。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2016年最新發布的資料也顯示,中國高中生遭受網路侵權的現象非常突出。47.2%的高中生有過網路密碼被盜的經歷,42.3%在網上收到過虛假的付款要求,17.0%網上購物曾被欺騙。此外,在網上被威脅恐嚇的有7.5%,個人照片或視訊在網上被惡意傳播的有7%,在網上遭到過團伙欺負的有5%。

  網路詐騙和盜號易導致財產風險;長期關注不良資訊易誘發違法犯罪;網路欺凌和騷擾易造成心理傷害……而相比於日常生活中的風險而言,網路風險因為脫離學校和家庭的視線,所以往往更加隱蔽,更容易導致嚴重後果。

  既然做不到遮蔽,不如教會他們如何上網的能力

  青少年上網到底好不好?調查資料顯示,在成人受訪者中,認為孩子使用網路利大於弊的佔26%,認為弊大於利的佔34%,其餘則認為不好說。77.4%家長會對使用網路進行正面干預或者引導,總體上家長對孩子的上網安全比較關注。

  網友“幸福當下”分享了她和孩子的故事,“為了能隨時隨地跟孩子聯絡,給他買了一部兒童手機,誰知道他自己摸索著下載了手機遊戲。於是,我開啟家長監管許可權,設定密碼,禁止玩遊戲。可他竟然猜出並且還修改了密碼,無奈之下我只好給客服打電話重新設定了密碼。為了不讓他從小就當“屏奴”,我真的是在跟他鬥智鬥勇!”

  孩子接觸網際網路並過早成為“屏奴”,確實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會影響他們的視力、身體發育,而沉迷於手機遊戲、動畫片,還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態度,降低他們的學習熱情。同時在他們的成長階段,如果過多地接觸網際網路,使用電子裝置,必然會減少他們人際互動的時間和機會,對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性格的發展帶來深層次的影響。

  但是這個時代的孩子,他們才是真正的“網際網路原住民”,設想一下未來的生活方式,哪一項不跟網際網路息息相關?在網際網路時代裡,智慧手機、膝上型電腦、iPad等電子裝置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它們重塑著我們的學習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我們最需要做的是,如何讓網路成為孩子成長的幫手、助手和工具,讓網路服務於兒童的成長,並把網路帶來的不利影響減小到最低限度。

  孩子暑期安全上網,這些方法你知道嗎?

  這些上網常識要記得告訴你的孩子:

  《數字小公民安全成長指南》建議,青少年不要隨意透露個人隱私和關鍵資訊,不要輕信網路上的各類“免費午餐”,不要理睬不良資訊,不要隨意開啟奇怪的連結或陌生人發來的郵件,不要單獨與陌生網友見面。另外,一旦發現不妥之處,需第一時間和父母商量。

  “疏而不堵”,家長不上網不代表孩子就不會上網

  網路是一個公共場所,讓網路安全意識落地生根、讓網路空間環境風清氣正,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網路使用習慣,培養必須的媒介資訊素養,家長應負起第一責任。專家建議“疏而不堵”,適度上網,根據孩子年齡段選擇合適的數字產品。

  “有的家長認為我自己不上網,家裡不接網、不用電腦,這樣孩子就安全了。但我們的調查發現,家長越是拒絕網路,孩子上網成癮的比例越高。”孫巨集豔說,“家長也要懂得網路、接納網路,與孩子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家校聯動,重視兒童上網安全

  對於學校來說,網路安全教育應成為課程之一。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進行的中美日韓四國高中生安全意識調查發現,接受過網路安全教育的中國高中生在四個國家中最少,僅有六成。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蔣承認為,學校的資訊科技課應著眼於提升學生全面的資訊素養,強化網路安全教育,幫助兒童認識到身邊存在的網路安全威脅,提高個體的防範意識。

  其實網路並不是洪水猛獸,孩子接觸網際網路是不可避免的。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自身形成一個良好的觀念同時,為孩子們進行合理引導。這不僅僅需要家長孩子的共同努力,健康良好的網路環境更加需要整個社會來一起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