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描寫春節的散文

  每逢佳節時刻,人們的內心世界總是有許許多多的事情在心湖中起伏,引人浮想聯翩。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篇,希望你們喜歡!

  篇1:春節·心結·情解

  我們忙於奔波的腳步,停留在臘月這個冷測的氣候裡。似乎我們還沒有給自己的歲月添一筆墨香,2016年就這樣隨即而逝。

  在某個城市工作,早已忘卻清晨薄霧溼衣,瓊露滴花的美好景象。唯在心裡留有一片懷念,置身於肆意狂妄的風中。嘴角撅起的溫柔,輕嘆一聲:春節快到了!

  春節快到了,離人的心開始了糾結。母親每天都會打上三兩個電話,經過一番興致勃勃的問候,就該是語重心長的教導,每每最後都會問一句:“么女,別人都回家了。你什麼時候回來呀?票買好了嗎?”

  今年是我第一次離開父母在外地過春節。早早的就有打探到我的好朋友們都不回家,那樣我們就可以在一起過年,也算是給心靈上的一種得不償失的慰藉吧。每次接到母親的電話,對於她無可抵禦的期待,我真的不忍心說我過年不回家的事。每次打電話只要一說到回家過年,我就轉移話題,找個藉口搪塞母親,毫不猶豫的掛掉電話。

  繁華殆盡,只為一素顏;歲月滄桑,消得兩鬢霜。遊子心,傾叩一菩提,願得親人齊安康。

  眼看離春節越來越近,母親盼望我回家的心情與日俱增。我極其小聲的說了句:“媽,過年我要上班,不回家過年了。年後,我一定回來陪你。”我一直糾結的事情,現在說出來了本以為豁然開朗,可我卻怎麼也開心不起來,一直等著電話那頭母親要給我的回答。***

  我在想著母親多半會嘮嘮叨叨一大堆埋怨的話,甚至還會來點強制性的命令。不管她說什麼,我都聽著。半晌,她才說:“額,過年不回來?今年可第一年在外面過年,媽媽把吃的給你寄過來,地址發給我。”

  “媽媽,不用寄了。反正過完春節我就回來了,沒事的。”我頓時心裡有股說不出的感覺。母親平時打個電話說個事,都會說個沒完沒了,今天這是怎麼了!

  “那好吧。我再去買多點豬肝回來,給你留著,過了年等你回家吃。”母親失落的說:“平時工作再忙,還是要給我們打個電話。就先這樣吧,掛了。。。”

  空氣在這一刻凝聚,我站在陽臺望了望寂寥的黑夜,長長的嘆了口氣,進屋了。母親的期盼,我希望沒做到。以前是這樣,現在也總是這樣。思念是一種病,一旦生病了,就難以癒合。閉上眼,總能感懷母親一臉憔悴,鬱鬱寡歡的神情。。。

  歸宿

  不再流浪 / 在三月的陽光裡懷想 / 孤寂總被眼淚打敗 / 那是一種刻骨的喜悅 /或是一份沉默的傷感 / 匆匆的離家 再匆匆的團聚 / 卻總也走不出 / 一個人在風雨中的守望

  一襲微風,散盡無限惆悵。道不出的思念被時間拉得很長很長。在這個世界上,當你被所有人遺棄的時候,總有那麼一個人珍惜你。生命在前,時間在後,我們要學著與時間賽跑,於百忙之中擠出時間來回家看看,多陪陪在家一直守望的那個人!

  篇2:那時春節

  不知不覺又到春節了,街上的人們匆忙如舊,看不出與平時有什麼不同,偶爾有熟人相問:年貨辦了沒?嗨,有啥好辦的,去一趟超市全齊活了!春節,這個中國傳統的節日,越來越淡去了年的味道。

  記得小時候,剛進臘月,就開始忙年了,磨米磨面,烙煎餅,這些都是應該先做好的事情,然後就是生豆芽做豆腐蒸饅頭,這是臘月中旬的事,做豆腐是一件很講究很磨人的事,一村上人都在一家做,因為這家鍋大磨頭好,不糟蹋豆子,如果每家都在自家做,會浪費很多豆子,光填滿磨膛就得好多豆子,所以那場面很是壯觀,每家都把泡好的豆子挑到門口排著隊候著 ,白天黑夜不眠不休,誰先做好了先端一鍋出來嚐嚐,所以排不上的也不著急,吃著熱豆腐,聊著天,過年嘛,著啥急呢!記得那年爸爸媽媽做豆腐去了一夜,留我在家看弟弟妹妹,我睡不著,又無聊***那時沒有電視看***就看著火盆崩爆米花吃,一直等到黎明,爸爸媽媽才興沖沖的端著兩大盆熱騰騰的豆腐回來了,趕快叫醒弟弟妹妹起來吃熱豆腐,油潑辣子澆在雪白的豆腐上,讓人看著就胃口大開,我吃了一大碗,加上吃了一夜的爆米花,肚子漲得滾圓,兩天沒吃飯。

  接下來就是殺豬宰羊敬老天了 ,過年殺的豬一定得是烏豬白羊,殺好後將豬頭羊頭裝在盤子裡,連同水果點心擺在香案前,爸爸率領我們一家虔誠的跪在案前,感謝老天爺讓我們在過去的一年裡風調雨順,無病無災,祈求他老人家繼續保佑我們萬事順利,閤家平安。

  ,接著就是炸丸子 炸魚炸肉炸點心的啦,剛炸出的東西又香又脆,我們天天把肚子吃得溜圓,那時沒有減肥這一說,也沒稱過體重,估計要稱的話,恐怕得一天一斤往上長。奶奶邊張羅著給我們東西吃,邊警告我們不許亂講話,尤其在做豆腐蒸饅頭炸點心時,否則豆腐做不好。饅頭蒸不熟,點心炸不透。

  三十早上,一家大小早早爬起來貼春聯啦,春聯是早早央村上有文化的人寫下的 ,什麼五穀豐登,牛羊滿圈,出門見喜,啥吉利寫啥,我們那裡還要到街上買來掛門簾貼在門上方,那是一種像窗花一樣的鏤空彩紙,上面剪出喜鵲鬧梅,百花富貴等美輪美奐的圖案,而且顏色有五色,貼的時候顏色排列還有講究,記得好像是,大紅二綠黃中央,老藍排在門兩旁,貼好後像小姑娘的彩裙一樣隨風飄揚,煞是好看。我們小孩夠不到大春聯貼,就拿著小福字到處貼,家裡罈罈罐罐,桌椅箱櫃全貼了個遍,大人再三叮囑一定要倒著貼,這樣過年有人來拜年時,會來事的便會說:啊呀,你家福全到了呀!那可是一個好兆頭呀,主人會樂得把最好的東西拿出來招待這位嘴巧的客人。忙乎到中午,總算貼好了,趕快放鞭炮宣告一下,我家貼好春聯了,就等著迎接年的到來了,等到鞭炮齊鳴的時候,整個村莊像一個盛裝的新娘,妖嬈而喜慶。

  好不容易等到 三十晚上也就是除夕了,大家圍著一桌子好吃的在那聊大天,那時沒有春晚,也沒有電視,但這絲毫也不影響大家過年的興致,大夥圍著火盆,吃著花生,喝著小酒,在一起熬歲,我們也跟著一起熬,因為據說這天誰睡的最晚,誰就活得最長,小孩子很怕死的,都拼了命的熬,最後不知啥時睡著的,連半夜開始響起的鋪天蓋地的鞭炮聲也沒能將我們驚醒。

  儘管熬了大半夜,初一早上我們還是早早的爬起來了,穿上媽媽給我們做的新衣服開始左鄰右舍的拜年了,村裡到處湧動著歡樂的人群, 我們那裡拜年很隆重的,到人家堂屋門口都要雙膝跪下,嘴裡叫著:爺爺奶奶叔叔嬸嬸,新年發財!講究的人家會在門口鋪上墊子供拜年的晚輩叩拜,然後端出糖果點心招待,有殷實的人家會給個塊兒八毛的壓歲錢,那可太讓孩子們驚喜了。爺爺奶奶是村上較為輩長的,每年初一早上家裡客人絡繹不絕,連飯都吃不安生,上至白髮蒼蒼的七旬老翁,下至拖著鼻涕的黃髫小兒,幾乎跪了一院子,那份壯觀和驕傲讓我至今想起仍感慨不已。我上了初中後成了大姑娘,矜持起來,只給自家人拜拜,別人家我就不願去了,只呆在家裡等著享受弟弟妹妹拜年得來的百家點心,一年弟弟拜昏了頭,竟拜到一家輩數比他低的人家,讓我們好一頓奚落。

  到了初二,春節的重頭戲才算開始,春會開始在各個村子輪流上演了,舞龍舞獅,走高蹺,擺旱船,鑼鼓聲驚心動魄,嗩吶聲迴腸蕩氣,雖說都是業餘的演員,那功底也不容小覷,我們追著鑼鼓聲,走了一村又一村,雖然節目都是相同的,但我們仍然不厭其煩的看了一遍又一遍,最重要是那個歡樂的氣氛,那份樸實的熱鬧,那份莊稼人知足常樂和積極向上的的生活態度,是現在哪怕天王天后級的明星都無法演繹的。

  大年初一 吃素餡餃子,初五吃肉餡餃子,十五吃元宵,還有啥講究我記不得了,反正從進臘月開始,家家都在忙活吃的,農活啥的都一邊去,這段時間怎麼吃才是主要任務,一直到出了正月,,到了二月二還得吃一頓爆米花,一頓五香豆,直到這時,年才邁著戀戀不捨的腳步,漸行漸遠,我們這些意猶未盡的孩子又在那扳著指頭巴望著三月三,四月四,五端午,八月十五中秋節,元旦新年,哈哈,又一個春節快來了耶!

  篇3:春節在哪過

  弟一句玩笑話,惹出了我一句“10年都不會回孃家過年”的話,……到底是要怎樣來與牽著我靈魂的孃家作出割捨?或許在上一個春節我便已經與老家的舊屋做了告別儀式了,弟說他老婆那邊表明不打算去修補舊屋,修或重建不用我這個姐參與!年頭初二我與老公孩子驅車往廣東趕時,我對老家的眷戀便已封存起來,蓋好、收好、再蓋好、再收好、就像陳年老酒一樣!而今晚我給它定了一個期限——10年。我這個骨子硬的人是不會讓自己隨意說話的!在我寶貴的10年裡我要做我自己!我太久太久沒有做我自己了!把牽著我的捆著我的通通斬掉!我要為自己而歡笑!

  就這樣我在雨中和孩子開著麵包車回家的途中,像個女漢子的自己無聲哭著。孩子並未十分覺察到。回家的路很模糊,那封存好的卻清晰展現。我恨自己什麼都缺就是感情氾濫。

  沒有了爸媽就是沒有了根吧!春節在哪裡過?成了根吧!

  小兒子用情唱出:“你的愛向天堂,我們一樣的希望……”,他是第一次唱這曲。一會又吵著和我猜拳,還笑著說:媽媽,我逗笑你了!

  孩子,媽媽和你解釋哭是因為老家的房子太舊了,住不了人了。我知道你或許理解不了。媽媽的心在春節無處擱放,沒有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