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文報線上閱讀

  在中國文學的歷史長河中,雜文雖作為一種獨立的文體,表面被抬在一個很高的層面,但在現實中,雜文卻始終未被確立“正統”地位。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篇,希望大家喜歡。

  篇1:冬至隨想——傳統的傳承

  今年又“冬至”,一家人包餃子慶祝,妻子很自然的端了三碗拜天、祭父母。之後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吃著餃子,興致勃勃的談論著中國的傳統節日和節氣,不免感慨傳統的魅力。

  ——傳統節氣沿襲,對自然認知的傳承

  冬至日,妻子笑談《九九歌》,小妹朗朗背誦《二十四節氣歌》,這般通俗押韻、朗朗上口、便於記憶的時令與節氣歌謠,足以顯現古人對待大自然的智慧。

  這些節氣的來源是遠古生活在北方的人們,為了更好的捱過漫長冬季,遂發明出"數九"的方法,以打發時間,緩解寒冬威脅下的心理恐懼。九九歌的版本很多,其中一首是這樣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另外還有很多不同朝代的九九歌,南方的、北方的,每一首都很有意思。

  中國作為歷史上的農業大國,祖先們通過長期觀察總結,得出更好地駕馭大自然的節氣規律即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如今二十四節氣已經被國家文化部定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

  ——傳統節日家庭祭拜,孝道的傳承。

  父母和岳母在世的時候,每逢節日祭天地、拜祖宗,是母親們最神聖的一項工作。她們會擺上豐盛的貢品,很虔誠的唸叨著跪拜磕頭,還會對兒孫們提出諸多禁忌。而對於受過高等教育,長期生活在大城市的我和妻女,只是在一邊安靜的看著。期間,雖沒有老人家的虔誠和認真,卻能深深的感知到父母對前輩、對天地的敬仰之情。

  後來,我和妻子的父母雙雙去世,這些傳統的節日也突然變得重要起來,祭天拜父母很自然的成了家庭例行專案。家裡沒有人會認為做這些事情是封建迷信,卻感覺這是祭奠懷念老人的一種最好方式。每逢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等等中國傳統祭奠節日,以及老人的週年忌日,妻子會很認真的帶小妹到老人的墓前行最傳統的跪拜禮,會教育小妹敬天愛人,會講中國的孝文化。已經讀中學的小妹,結合書中所學,款款談起傳統文化,絲毫不亞於我們這些中年人。看來,對傳統認知的傳承教育,的確需要從娃娃抓起。

  篇2:說病

  人食五穀而身當寒暑,加六慾七情之累,病生於身而誰能免?何以對之?尋醫問藥而已,不過,有些病自己才是最好的醫生!

  若干年前,我還是一個體重超標的人,一點七五米的身高卻有著八十五公斤的體重,於是血脂血壓增高,冠心病不請自來。當年犯病時,一個大點的西瓜從大門拿到房門就把我累得心都哆嗦,於是健康與我漸行漸遠。剛屆不惑即罹病患心何能甘!病勢一可我便開始運動以找回健康。運動有多種,我首選走路。數月病榻纏綿,腿踏到地面就像踩在棉花上,腳沒根站不穩踏不實。不過兩公里我就踉蹌著走了一個多小時。嗟乎!健康為一其他皆零也!

  童步般走過十幾天後,我便增加了運動量,不過半年公里數就由二及四,由四而八。其後,我還和朋友們聚而走之,其中有快樂當然還有苦痛。還記得那年一月的一天,是一個格外寒冷的三九日,龍江大地周天寒徹。室外氣溫降到了零下三十幾度,西風捲著積雪漫天呼嘯,我們常走的江畔大道早已閬廖無人。天氣如此惡劣還走不走?幾通電話溝通之下,朋友們議定照走無誤。大家先是沿著既往的路線走,但迎風西走了三百米就冷得受不住了,怎麼辦?我們便改迎風西行為側風北走。但走著走著,臉就嗖的一涼,凍了!但臉雖凍所走之路卻一寸未減。

  如果說平日裡的堅持是身的磨練,那麼,節日裡的堅持則是心的考驗。也就在開始運動的那一年,我一走就走到了春節。三十晚上,一家人邊包餃子邊看電視,室內祥和團聚,窗外萬家燈火,但就在這一派溫馨,萬千流連之中,去運動的想法還是湧上心頭,這可是大年夜啊,是延宕幾日還是堅持現在走起?躊躇糾結間我想起了“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的古訓。於是就下樓走起!於是就數年而無一日輟止。

  走雖能找回健康但對減重卻不是最有效的。當我的體重減到七十五公斤時,我就再怎麼走也不減了!這當然是運動量不夠的結果。於是我就改走為跑,運動量大了,對身心的耐受能力就是不小的挑戰。開始那天,四公里跑下來感覺並不怎麼累,可第二天就覺得腳下發沉了。第三天還沒開跑就一身的疲憊,雙腿像灌了鉛,開跑後更是步步吃力。這就是到了運動學意義上的疲勞期嗎?伴隨著身體的不適,我的心也在跑不跑下去的矛盾中掙扎。跑是實在遭罪,不跑體重就不減。無怪有人說:什麼是幸福?幸福就是遭罪!此時,我心雖在兩難中,可奔跑的步伐卻沒有停。跑著,跑著,疲勞感竟然慢慢消退,身體也輕鬆許多!到了回程,步子不但可以加大,節奏也能明顯加快。籲兮!戰勝自我,此之謂矣。其後,每當春夏秋三季,我都黎明即起,在晨風裡沿松花江大道跑上江橋,在萬般愜意中所跑的公里數,也由四而八由八而十,有時多達十四五公里!

  當然,運動是不能包治百病的!有些病還鬚髮於早微而治於未然,其箇中真諦還在於研究和探索。前些年,如側時出現了便不成形現象,何以如此?表在外而患必裡之!於是趕快求醫問藥。在服用了不少消化藥物而無效果後,便求諸醫書以究問其源,一番研讀之下我知道需做腸鏡檢查了。結果還真就查出了毛病——結腸息肉。息肉者良性腫瘤是也。癥結找到,治療是簡單的——腸鏡下摘除。但讓我不解的是,為什麼在一年後的複查中又有了新的息肉?於是,在再次摘除後我開始了病因的治療。好好的腸子怎麼就老長息肉?求人不如求己,我再次研讀了醫書中關於息肉病因方面的論述,其因有二:曰遺傳曰慢性炎症刺激是也。遺傳非我所能改變,不究也罷,而炎症刺激之因在我卻是大大存在的!想想以往那些急就的飲食,想想那些生冷酸辣的無忌,腸粘膜在不勝其擾之下,豈能不生炎症,炎症久則息肉生也。

  病因既明何不尋藥以治?於是,我遍選治療慢性腸炎方面的藥物,最後敲定了成藥——胃腸寧。在堅持服用了十數盒,症狀雖有改善但並未達到滿意療效後,我便把視線瞄向了中草藥。此時小女也在為我的這個毛病而遍求醫方,結果還就給她找到了——馬齒莧。查之百度,曰:馬齒莧者,馬齒科一年生植物也,因其葉狀馬齒,故名,入藥,對腸道炎症及息肉有明顯療效。得到這個方子的時候正值夏末,我立刻把電話打到了鄉下的表妹家,求其採集了整整一袋子新鮮的馬齒莧,清洗焯水分團後存入冰箱並日日食食。藥盡已冬,鮮莧無覓,我便去藥店買來幹品煎水服用。如此堅持而年餘未輟後,炎症一消而息肉自去!何以見得?證據就是便成形了!

  篇3:感恩節隨想

  今天被朋友圈裡的感恩節刷屏。什麼是感恩節,感恩節是幹什麼的?帶著疑問找了度娘。

  百度百科文:感恩節***ThanksgivingDay***是美國人民獨創的一個古老節日,也是美國人閤家歡聚的節日。初時感恩節沒有固定日期,由美國各州臨時決定。直到美國獨立後的1863年,林肯總統宣佈感恩節為全國性節日[1]。1941年,美國國會正式將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定為“感恩節”。感恩節假期一般會從星期四持續到星期天。

  世界上有許多的國家擁有自己的感恩節,諸如美國、加拿大、埃及、希臘等。

  我們信奉的感恩節是美國的感恩節,也就是每年11月份的第四個星期四定義為的“感恩節”。美國的感恩節的由來據百度百科所講為:感恩節是白人入侵美洲後,為慶祝對印第安人的大屠殺取得勝利而設的節日。

  而我們中華民族子孫所慶祝的“感恩節”的意義何在呢?這難道就是所謂的西方列強對我泱泱大國所實施的文化侵略戰爭所取得的勝利吧。我們已經被西方文化侵蝕,自己獨有的文化卻沒有得到真正的重視!

  其實,中國學者也曾呼籲過設立我們國家自己的“感恩節”——中華感恩節。度娘稱:中華感恩節是眾多國內學者為弘揚傳統文化、效仿西方國家“感恩節”而倡議設立的紀念節日,類似中華聖誕節、中華母親節、中華父親節等一樣屬於未正式確定的“節日”。如癸巳年西方感恩節前夕,學者、作家薛剛聯合眾多藝術家共同創作感恩詩賦書法,倡議設立“中華感恩節”,希望用中華文字、文學和書法之美,讓更多的人瞭解中國的感恩文化,喚起社會的感恩之情,並建議節日設在中國傳統“天貺節”這一天,學者李漢秋則倡議將清明節設為中華感恩節。中華感恩文化源遠流長,已然成為民族精神寶庫,自當永久繼承。

  節日是人們祈願的生活狀態,具有豐富的理想因素和情感因素,具有提升精神的作用。節等;而現代社會又很有表達這種人倫感情的需要,於是西方的此類節日就趁虛而入,流行的洋節除聖誕節外就是此類節日。但異質文化的人倫節日難於承擔傳承中華人倫傳統之任。而且長此以往,勢必影響中華文化的主體地位,不利於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育。希望國家能夠立法,確立我們民族自己的特有的節日!

  
猜你喜歡:

1.經典雜文閱讀

2.閱讀雜文推薦

3.最新精短散文雜文推薦

4.寫得好的雜文和隨筆

5.雜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