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感悟優美散文

  霜降只是二十四時節中的一個普通的節令。但是在文化人的眼裡,早己脫出了自然的框架。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供你參考!

  篇1

  每到霜降日,總有一些莫名的感傷。多少年來一直不想觸碰這個時令的文化。似乎聽到這個名字就內心深處發冷。心裡發冷的感覺誰都有過體驗,那是極其難受的。今天又到了霜降日,冬天真的來了!但是看看院子裡的天,還是那麼清爽,朝霞的神祕的曦光是那麼的清新,吸一口六腑似被沖洗過涼爽。於是忽然對於霜降的涼薄又覺得沒什麼了。開啟微信,讀到同窗詩人華海寫的霜降一文,不愧是生態詩人,字句之中壓抑不住的詩意,霜降,霜葉又寫到霜心情,即使理性的思考也很生活。華詩人生活在華南地區,霜降日的風景大致就是江淮的立秋前後吧,風景還是極其美麗的。即使一兩片楓葉的色彩也不全是霜葉!不過江淮地區的的霜降的風景卻是流淌在詩人的血脈之中的。

  霜降只是二十四時節中的一個普通的節令。但是在文化人的眼裡,早己脫出了自然的框架。面對霜降前後越過無數關山浩然而來的長風,文人墨客面對澄明青碧的雲天,秋收後開闊的田野,蕭蕭遠村銜著的半輪夕陽,以及沒有一點遮攔的秦時明月,都會發出聲聲慢的呤誦或吶喊!枝頭葉落,不論清晨還是黃昏,任何樹多的地方一站,無需等待,你就能看到“萬葉秋聲裡”和“無邊落木蕭蕭下”的真實場景,想看多久它就落多久,由此覺得江南才子張炎的名句“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實在小氣極了,在嶺南想看葉落,要等到清明前後,而在江淮,霜降後每天時時可見。走著站著或坐在院子裡,一片捂桐或銀杏的黃葉,嫋嫋地無聲無息飛到你的頭上,輕輕輕地柔柔地!

  文人墨客因為霜降引發了無限的感慨,詩詞好句疊出。白居易“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蘇軾“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岑參“相識應十載,見君只一官。家貧祿尚薄,霜降衣仍單。”,元稹“霜降三旬後,蓂餘一葉秋。”錢起“霜降幽林沾蕙若,弦驚翰苑失鴛鸞。”;韋建“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等等,都是寫霜降節氣景象的,詩詞重在借景而抒情,同窗詩人華海的霜降美文其意如此。文人墨客筆下的霜降,總是和人生的秋冬聯絡在一起的。歐陽修的巜秋聲賦》雖不是寫霜降節氣,內容上應在霜降以後的時節了。歐陽修的秋聲賦說的再明白不過了:“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慄洌,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悽悽切切,呼號奮發。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顯然只有經霜日久之風才有如此肅殺之力!

  秋聲賦給我印象最深的句子是‘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可知言為心聲。歐陽修寫作《秋聲賦》時,政治上不得志,思想矛盾,老先生以由秋聲及草木,由草木及人生;其傷感悲秋之情溢於言表。因而紅潤青春的臉色變得枯槁,烏黑的青絲夾著星星白髮就順理成章了。

  其實不要到霜降,杉樹的葉就變成啡黃了。前兩天看到校園裡的杉樹大都披上了啡色外衣,不覺心動,順手寫上黑板:五月裡翠,十月中啡。多少青春,由春滴到秋,多少金粉,由秋敷到春。四季長青的松柏,臘月裡,貪婪地注視著你的啡色的裸妝!

  杉樹在霜降後的顏色將是一天天變深由啡色而焦黃了,最後以一絲不掛的裸妝迎接臘月寒冬,這個變化至少敷上寒霜的印痕,並不美。霜降後最美的風景自然要算是楓葉了。詩人杜牧筆下的霜葉紅於二月花呢!

  篇2

  玻璃杯,白開水,落葉落葉,你可記得我,我是一野清明。

  鬆開纏繞陽臺門的藍鞋帶,閉門不見蝕骨的風。撤走盛夏席地的涼竹蓆,鋪上大紅床單,斜靠床頭,天窗外,煙塵裡,是誰的無端悸動攪擾著我的不得安寧。

  沒有風,卻有雨。朦朦朧,染不溼你的碎花裙,飄飄然,浸汙了你的帆布鞋。你這是要去哪裡,是誰讓你這般惶恐不安,或許他早已掩門酣睡,是誰忍心讓你如此忘乎所以,就算他從未許你三言兩語。

  你該看不見雨,你該聽不著風。寂靜的午後,相安無事的思念攫住心緒,你還如逝去的時光一般美麗,分毫未移的靜候在千萬道門,的某一道。原來是你,也如我這般的想念,撣清塵,品濃茶。你如佳釀一般的味道,或許你終將不知道,可是,隔著夢的距離,千萬間門的混淆,我一眼向你。

  愛你,在小雨淅淅的午後說出,你藉口秋意太濃,濃過看不見的雨,與聽不著的風。想你,在千山暮靄的黃昏發作,你的船剛剛駛離孤城的碼頭,暮然回首,一江秋水繞過紅塵阡陌,涇渭分明。忘記你,在枯藤老樹的林間想起,走過那條石凳,避開栓滿紅絲帶的小葉榕,空氣都不再熟悉。我當君已死,而我從此便再沒有活過,被氣喘吁吁的風吹落,被殘餘的隔夜雨露掩埋。從此,這個人間有一人,不再活著。

  曾,尋針覓線,兩個風馬牛不相關的葉子,死死的縫在一起,你綠的那般清秀明朗,我紅的這般一目瞭然。我想,我是一枚冥頑不靈的翠石,你是一株弱不禁風的絳珠草,俯身進塵泥中才可以依偎的左右,哀嘆到風雨中才能夠清白的容顏。眼前這個春夏秋冬有多大,你枯萎的枝葉,為我隔著皚皚白雪。

  對於,明天我沒有一點非分之想,或許只是一個延伸,卻愈演愈烈。我一樣不知道,街道上的她為何冒雨而來,我一樣不知道,為其心痛的人與有恃無恐的人,是否,都有人分擔。你好像她,他的任何風吹草動,你都信以為真。你真愛他,不管風雨交加,不顧他人指點穿過數條街道,在他最想要的時刻狼狽的低著頭,站在他面前。眼前這個人來人往有多大,你泥跡斑斑的帆布鞋,為我講述秋日私語。

  倘若愛有天意,至此你應當明瞭。秋風吹不醒你三月做下的夢,涼雨澆不滅你仲夏點燃的火。我愛你的,像溪流途徑的野草,像海浪中夾雜的細沙,像陌路人走過時的多看一眼。或許,這已算是我做足了所有一切的準備,給你最大膽的一次表露。你若不經意,我還是那株野草伺時而活,我還是那粒沙隨波逐流,我還是那陌路人各自東西。

  太淺顯,起因,經過與結果。我默默地為你計算著,這個季節的六個節氣。立秋:第一次感受溫暖與微涼的反差;處暑:炎熱的暑天結束,你的清涼接踵而至;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秋分:一半的白日,一半的黑夜;寒露:露水以寒,趨寒而冰;霜降:天氣漸冷,霜重淒寒。如節氣一般的命名,恰到好處的所有感受。

  玻璃杯,白開水,就在這短短的作文中,浪費的時間,吹涼了杯中的水。再次舉杯早已過了溫暖的度,便再也回不去那般熱烈。只有一句,準確全面的祝福語,樣樣都好!

  篇3

  這一天,因為雨水的緣故,天氣驟冷。這突來的寒冷讓我覺得滿滿的知足——可算跟家裡人過同一個季節了。於是樂呵呵地翻出去年的毛呢大衣跟靴子,把自己套成過冬的樣子。

  昨天,我還穿著短裙過夏天,午睡時分,夢迴故鄉,穿了厚厚的衣服,頭上簪了片片霜花,。而今早,夢竟大半成了真實。

  這一天,是星期天。但九點鐘有選修課。音樂鑑賞。九點到十一點四十分,那個戴著眼鏡的女老師都在看著書本,念著西北民謠。我覺得她也是不怎麼懂的。我會這麼想,可能是因為,她的聲音有點發嗲。解釋“西北”這兩個字,太違和。

  教室裡坐著的,是一堆一堆的,低頭玩手機的。還有兩三對情侶。而我一個人,坐在最後一排,從始至終想的是,那個唱西北民謠的,張尕慫。和他來自於泥土的《泥土味》。

  不要問我“尕慫”這兩個字念什麼。我也不知道。我身邊沒有哪個跟我同齡的年輕人會跟我談論一個民謠歌手。而我,也從沒有在百度上搜過這個人。只是機緣巧合,聽到了。並有了腳踩大地的踏實感。然後,就讓這個人隱在歌聲後吧。

  泥土味。沾了泥土味兒的,註定不受矚目。是萬丈高樓平地起後的忽略,甚至遺忘。但在特定的場合,會讓你想去親近。他厚實的嗓音,唱著生活的種種。瑣碎如塵土,卻也厚重。

  同樣是唱民謠的。宋冬野的嗓音卻總讓我想到,冬天的荒野。有了霜氣。這個矯情的胖子***以矯情來修飾追求真實的人吧***,即便他唱《六月》,我也如此覺得。

  有了霜氣的東西,都有清醒的意味在裡面。看那些秋天或冬天的枯草,簪了霜花,就顯出些許美麗。而這美麗,本身來自於霜的凜冽清醒。總覺得,“清醒”這個詞總不比“清明”來的溫和。內心清醒,是中年,有生活所迫的意味。內心清明,是暮年,有淡定從容的神色在裡頭。

  昨天,我還穿著短裙過夏天,午睡時分,夢迴故鄉,穿了厚厚的衣服,頭上簪了片片霜花,。而今早,我只穿了厚厚的衣服,頭上沒有簪了霜花。來日回故鄉,一定清早穿過被霜染過的田野,採擷片片霜花簪發間。

  ——那時,我該是美麗的吧。因清醒,而得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