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的詩意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作者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小編這裡為大家整理了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歡。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作者:陸游【宋代】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註釋:

  ⑴ 僵臥:之臥病在床。

  ⑵ 孤村:孤寂荒涼的村莊。

  ⑶ 不自哀:不為自己哀傷。

  ⑷ 尚:副詞,還,仍然;表示事情的繼續或殘存狀態。

  ⑸ 思:想著,想到。

  ⑹ 為:介詞,為,為了;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

  ⑺ 戍輪臺:在新疆一帶防守。戍***shù***,守衛。輪臺:漢代西域地名,在現在新疆輪臺縣。這裡泛指邊塞。

  ⑻ 夜闌:夜將盡。

  ⑽ 風吹雨:風雨交加,和題目中“風雨大作”相呼應;當時南宋王朝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風吹雨”也是時局寫照,故詩人直到深夜尚難成眠。

  ⑾鐵馬:披著鐵甲的戰馬。

  ⑿ 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區的河流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意思:

  我僵直地躺在孤寂的鄉村裡,並不為自己悲哀,

  還想為國家去戍守邊塞。

  深夜躺在床上聽著風吹雨打的聲音,

  夢裡我跨上戰馬躍過冰封的河流出徵北方疆場。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寫作背景:

  此詩作於宋光宗紹熙三年***公元1192年***,時年詩人67歲,閒居在故鄉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原詩共兩首,此處所選的是其中的第二首。與詩人其他的老年詩相比,這首詩在寫法上別具一格。其主要特色在於以夢境抒發情懷。寫到夢境的詩詞,在陸游之前已有不少佳作。李白的詩《夢遊天姥吟留別》,描繪的是光怪陸離、異彩紛呈的夢;杜甫的詩《夢李白二首》,摹寫的是滲透了詩人與李白形離神合、肝膽相照友誼的夢;蘇軾的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記敘的是詩人悼念亡妻、寄託哀思的夢。而陸游詩中的夢,大都是愛國之夢。在陸游的《劍南詩稿》中有近百首記夢的詩。清代趙翼《甌北詩話》卷六曾評陸游詩道:“即如記夢詩,核計全集,共九十九首。人生安得有如許夢!此必有詩無題,遂託之於夢耳。”此評語認為陸游的詩記夢並非全是寫真夢,有的屬於託夢詠懷。這是頗有見地的。事實上,陸游的詩記夢,有的是寫真夢,而更多的還是託夢詠懷,當然,也不排除二者兼而有之。這首《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似可視為既寫真夢又託夢詠懷之作。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鑑賞:

  這是年近七旬的 陸游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寒夜,支撐著衰老的身體,躺在冰涼的 被子裡,寫下的一首熱血沸騰的 愛國主義詩篇。

  詩的前兩句直接寫出了詩人自己的情思。“僵臥”道出了詩人的老邁境況,“孤村”表明與世隔絕的狀態,一“僵”一“孤”,淒涼之極,為什麼還“不自哀”呢?因為詩人的愛國熱忱達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經不把個人的身體健康和居住環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為國戍輪臺”,猶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氣概。但是,他何嘗不知道現實是殘酷的,是不以人的意願為轉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這兩句集中在一個“思”字上,表現出詩人堅定不移的報國之志和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念!

  後兩句是前兩句的深化,集中在一個“夢”字上,寫得形象感人。詩人因關心國事而形成戎馬征戰的夢幻,以夢的形式再現了“戍輪臺”的志向,“入夢來”反映了政治現實的可悲:詩人有心報國卻遭排斥而無法殺敵,一腔禦敵之情只能形諸夢境。但是詩人一點也“不自哀”,報國殺敵之心卻更強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因此,“鐵馬冰河”的夢境,使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