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散文集讀後感3篇

  畢淑敏散文集讀後感1

  喜歡畢淑敏的散文,是因為讀過她的很多作品都會讓我心情異常的平靜,平靜之餘又會靜下心來思索很多人生的問題。她的《魚在波濤下微笑》讓我懂得:人生所有的問題,都是關係的問題。在所有的關係之中,你和你自己的關係最為重要。它是關係的總臍帶。如果你處理不好和自我的關係,你的一生就不得安寧和幸福。你可以成功,但沒有快樂。你可以有家庭,但缺乏溫暖。你可以有孩子,但他難以交流。你可以奼紫嫣紅賓朋滿座,但卻不曾有高山流水患難之交。

  你會大聲地埋怨這個世界,殊不知癥結就在你自己身上。

  你愛自己嗎?如果你不愛自己,你怎麼有能力去愛他人?愛自己是最簡單也是最複雜的事情。它不需要任何成本,卻需要一顆無畏的靈魂。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完滿的,愛一個不完滿的自己是勇敢者的行為。

  處理好了和自己的關係,你才有精力和智慧去研究你的人際關係,去和大自然和諧相處。如果你被自己搞得焦頭爛額,就像一個五內俱空的病人,哪裡還有多餘的熱血去濡養他人!

  在水中自由地遨遊,閒暇的時候掙脫一切羈絆,到岸上享受晨風拂面,然後,一個華麗的俯衝,重新潛入關係之水,做一條魚在波濤下微笑。

  畢淑敏散文集讀後感2

  開啟《畢淑敏散文集》,習慣性的隨便翻了幾下,不免覺得歡喜,畢竟是散文,不長,正適合我。因為我看一些文學作品的時候,喜歡短小精悍,也許與本人性格有關:不把簡單的複雜化,更要把複雜的搞簡單。譬如一些所謂的名著大作,其內容多多,五花八門。最終尾處讓人一猜便透,其旨只一,何必長篇大論。說是別人舞文弄墨吧,又讓人覺得自己有嫉賢妒能之意圖,話又說來,名人們不都是這樣成為名人的嗎?此時,頓覺自己妒賢之嫌更為凸顯。說句題外話,我最佩服的名人有兩種:科學家、體育競技者。

  《畢》的首篇《有愛的日子》我讀了兩遍,現在的孩子確實如此。很多少爺、小姐身在樂中不知樂,還說父母太狠了***當然是個別,卻在蔓延中***,咎其原因,畢淑敏作了分析,無論是心理學、教育學、A學、B學、現有事例、自己親歷道出了愛在孩子心裡的暗淡。又讀了幾篇,寫下了稍稍感觸:

  一、愛如空氣,亦然無色無味,卻能讓人覺觸。

  夏天,有風的餓時候,我們更覺一陣涼爽,那時由於空氣流動;冬日,有風的時候,我們便覺十分凜冽,那也是由於空氣的流動。大都不喜歡夏日無風,冬日風起,不怕,現在有了新產品——空調,夏天,依然涼風陣陣,冬日卻也暖意融融,不過又有了新產品——空調綜合症。

  說來道去,還是大自然的空氣好,順其自然,熱了我會扇扇;冷了我會加衣,平平常常。夏日有風不是一種更高更自然的享受嗎?冬日有風,長髮披在五彩的冬服上飄悠,不是一種異樣、更獨特的美嗎?

  愛如空氣,仍無色無味,何必去刻意改變它、何不感受那份自然呢?

  二、愛如空氣,也許本有色、本有味,只是感觸不到。

  我們說空氣無色無味,我說它有色有味,我叫它空氣色,空氣味。為何呢?既然無色,為何它能遮擋我的視線?味有酸、甜、苦、辣、鹹,空氣呢,只是我們嗅不到而已,究其根源,為何嗅不到,原因很簡單,人打一出生接觸最多的就是空氣,可以說是無時不刻,有味也會變無味***正如在廁所裡呆上半年***,已全麻木。眾所周知,空氣中的氧氣與二氧化碳含量較多,對於人類來說是最重要的,若從兩個中間選一個更重要的要數氧氣了,愛就是這樣,為了獲得更多的氧氣,忽略了二氧化碳。眾人皆知,無二氧化碳何來之氧氣,也許同等重要,正如人生中的成功與失敗、苦與甜……

  愛如空氣,本有色,本有味,為何不好好感觸呢?

  畢淑敏散文集讀後感3

  當合上最後一頁書的時候,我並沒有心潮澎湃,沒有意猶未盡,也沒有憂傷或是激昂,只是閉上眼睛,似乎還能感到那些自然的文字,悠長的意蘊,和清淡的情感。畢老師的文字最大的特點便是自然,自然得如同一潭水,清澈平靜,淡泊悠遠,倒映著岸上的花鳥山川,滋潤著萬物,把自己滲透進空氣,讓緩緩的,融合著水的清香的微風吹滿世界。

  最喜歡《素面朝天》。畢老師用“素面朝天”的文字拌著“素面朝天”的感情,攪和成一碗對著天空的白皮面。吃下去,就是“素面朝天”裡樸實真誠、醇正柔和的美麗。“我相信不化妝的微笑更純潔而美好,我相信不化妝的目光更坦率而真誠,我相信不化妝的女人更有勇氣直麵人生。”是的,她用一支裡面裝著黑墨水的塑料杆子,告訴我們自然的女人淳樸馨香,還帶著春天小雨的細膩和夏天陽光的溫暖;她用一些能夠複製的語言,像一個朋友從容溫和地聊天,教給我們自然的美麗,甚至把自然種進我們的心田。這篇文章代表著她本人真實的品質與文風。

  畢老師的散文不僅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甚至帶上一些不易察覺的威嚴。在《婚姻鞋》中,她通篇只打了一個比喻,但就只這一個,不僅生動地詮釋了婚姻,鄭重地提醒了讀者,還嚴肅而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一些現代婚姻中存在的問題。不合適的婚姻就如同不合腳的鞋。而現在恰恰很流行一些又華麗又鋒利的鞋。女孩們寧願忍痛被割傷,暗暗抽搐嘴角,偷偷掩面而泣,也不願放棄金光閃爍、鮮花掌聲中嫋嫋起舞的輝煌。但我相信,這些“寧願坐在賓士裡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後面笑”的現代女孩們,如果讀了《婚姻鞋》,一定會低頭思考,再抬頭,用純潔的眼光去尋找真正的愛情。因為文中雋永的筆調,深刻的立意,引人反思,發人深省,堅定有力地揭開那些紙醉金迷的外殼,露出裡面折磨人痛苦的深根。她像一個果決深沉的領路人,將我們帶到一大片野花盛開的田野,並告誡我們遠離那些製造假花的塑料工廠。

  如同夏日海邊溫和溼潤、沁人心脾的風,畢老師的散文是親切動人的。平淡如水的文字和芬芳若蘭的意味有種讓人難以抗拒的親和力,把讀者的心拉過來。《孩子,我為什麼打你》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她用最簡單的筆調議論了一個最簡單的事實:母親打孩子。但她說出了這個“打”裡埋藏的一個女人細膩溫柔的愛,一個母親辛酸而幸福的無奈,一個媽媽真實自然的一片苦心。我自然不是一個母親,但我從此理解了母親從前的訓斥與巴掌,看見了她成雪的髮絲,明白了什麼是愛,什麼是關懷,什麼是屬於所有父母的那片熱切的期待。

  “濃淡由他冰雪中”是用來形容老梅的。我並不覺得畢老師的散文完全像老梅,但她的散文絕對擁有那種濃淡由他的超然氣質與渾厚內涵。她的散文就像整個自然,無形無聲包含一切,每一個轉折就好像自然的每一次呼吸,吐納著天然的清新之氣,淨化著讀者的思想和心靈。

  濃淡由他是作文、做人的一種美妙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