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樂毅是誰

  樂毅是歷史上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名將樂毅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名將樂毅的簡介

  樂毅***yuè yì***,子姓,樂氏,名毅,字永霸。靈壽***屬今河北靈壽***人。魏將樂羊後裔。戰國時代燕國的著名軍事家,輔佐燕昭王;攻下齊國70餘城,封昌國君,又在趙國封望諸君。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其代表著作《報燕惠王書》。

  樂毅的生平簡介

  樂毅少年就非常聰穎,喜歡並打,趙國曾經有人推薦他做官,但趙武靈王在沙丘行宮遭圍困餓死之後,他就離開了趙國,到了魏國。後為魏昭王出使到燕國,燕王禮賢下士,樂毅終於答應願做其臣下,被任命為亞卿。當時齊國強大,燕國弱小,又地處偏僻,樂毅建議燕昭王聯合趙國、楚國與魏國,燕昭王於是派他前去趙國結盟,令派人聯合楚國與魏國,各國均響應。樂毅任上,統一指揮趙、楚、韓、魏、燕五國的軍隊,前去攻打齊國。樂毅統帥五國聯軍在濟水之西大敗齊軍,攻佔了齊國七十餘城。

  燕國因為有了樂毅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強盛,而樂毅擔心靠武力必能使齊國的百姓臣服,於是對剩下的城池圍而不攻,減賦稅,廢苛政,優待地方名流以收服人心,準備從根本上瓦解齊國。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這燕惠王自太子之時便對樂毅有所不滿,而齊國的田單又施反間計,燕惠王中計,召回樂毅,樂毅害怕回國後被殺,遂投趙國,趙國將觀津封給樂毅,封號望諸君。後燕軍失利,齊國收復了全部城邑,燕惠王派人前去責備樂毅,同時道歉,樂毅回以《報燕惠王書》,與燕國重新交好。後樂毅死於趙國。

  關於樂毅管仲的故事

  管仲年輕時家境貧寒,不得已做起了當時地位低賤的商人,而與他合作的便是好友鮑叔牙。不過管仲畢竟是窮怕了的人,在每次掙錢後都給自己私下裡多分點,對此精明的鮑叔牙心知肚明。不過他家境殷實,不缺那幾個錢花,所以沒有在意,時間一長,周圍鄰居都知道管仲的這一惡習,紛紛向鮑叔牙告狀,讓他提防管仲,鮑叔牙還替他解釋說管仲家貧,還有老母要養,多分錢給他也是我願意的,管仲聽到後慚愧不已。

  後來管仲和鮑叔牙紛紛從政,只是管仲投靠了公子糾,鮑叔牙則輔佐公子小白,也就是後來的齊桓公。後來齊桓公獲勝,想要除掉管仲,又是鮑叔牙求情說管仲才華橫溢,是治國的良相,這才保住了管仲的性命,管仲的幸運就在於有鮑叔牙這樣的知心的朋友,處處懂他,才有了管仲後來的成就。

  樂毅當初來到燕國的時候,燕昭王一心想興燕滅齊,天天向樂毅請教如何興兵強國,處處禮賢下士,不料樂毅卻往往避重就輕,只是一味跟燕王說要從長計議,如此幾次三番,燕昭王很失望,心裡不免嘀咕,難道大名鼎鼎的樂毅就是這樣一個沒有謀略的庸才嗎?於是就漸漸冷落了樂毅。樂毅自己卻好像不以為意,天天飲酒作樂,釣魚打獵,好像沉溺於享樂。燕昭王於是想罷免樂毅,把他趕到一個富庶的小郡去享樂好了。有一天深夜,宮廷的宴會已經散了,燕昭王準備就寢了,卻突然有人稟告說樂毅求見,燕昭王正好想好好質問樂毅。只見樂毅不緊不慢地走進來說微臣這些日子的假裝消沉這麼輕易就騙過了大王,看來這個方法很有用,燕國是個小國,如果大張旗鼓地改革,一定會引起周邊打過的警惕,燕國要想強盛,只能暗地裡韜光養晦,慢慢積蓄力量,才有可能戰勝強國,如果想一蹴而就,是不可能實現大王的巨集圖偉業的,燕昭王聽了很有道理,於是更加信任樂毅。

  樂毅的歷史評價

  司馬遷:“始齊之蒯通及主父偃讀樂毅之報燕王書,未嘗不廢書而泣也。樂臣公學黃帝、老子,其本師號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樂瑕公,樂瑕公教樂臣公,樂臣公教蓋公。蓋公教於齊高密、膠西,為曹相國師。”

  賈誼:“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

  曹操:“昔樂毅走趙,趙王欲與之圖燕。樂毅伏而垂泣,對曰:‘臣事昭王,猶事大王;臣若獲戾,放在他國,沒世然後已,不忍謀趙之徒隸,況燕後嗣乎!’胡亥之殺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餘萬,其勢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讀此二人書,未嘗不愴然流涕也。”

  諸葛亮:“常自比管仲、樂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