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有關的散文

  守一顆淡泊之心,擁一份淡然之美。關於淡泊的散文還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篇,希望對你有用!

  篇1:寧靜致遠

  一張潔白的紙,一隻書寫情感的筆,“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躍然紙上。放飛的思考,猶如旅行,那晚霞輝映下的田野,散發著淡淡的泥土氣息;那鬆軟的沙灘上,串串清晰的腳印;那寂靜的松林裡,清風盡情地親吻著肌膚。一段歲月的經歷、一段情感的故事、一段生命的感懷,讓思想無限伸延、讓意境朦朧悠遠、讓心情緩緩醇然。

  寧靜是一杯淡淡的清茶,飄逸出的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那份瀟灑,是對坎坷人生的那份豁達,是臨危不驚的泰然自若,是超然之中的穩重從容。

  寧靜是一杯香醇的美酒,醉意在家人的幸福之中,醉意在朋友的悠閒之中。是拋棄了炫耀之後的成熟,是終止了狂妄之後的深沉;是淡泊之中的志存高遠,是寧靜之中的虛懷若谷。

  寧靜是對待生命的態度,生命的美不在於它的燦爛,不在與它的激情,而在於它的追求,在於它的感悟。當失意圍困、惆悵湧來之時,去感受泥土的芬芳,去感受沙灘的溫柔,讓清風撫平那褶皺了的心境,你就會擁有了那顆寧靜的心。

  寧靜是一份悠遠的心境,其實寧靜很難獲得,或許也很容易,置身於寂靜的禪房裡,也許你是心亂如麻,置身於喧鬧的市場之中,你可能心靜如水。這是一種智慧,如果你真的能夠悟到淡泊寧靜的真諦,生命就會溢位那份清幽淡雅的幸福、那份雨打芭蕉的清逸與純真。

  寧靜是典雅古樸的情懷,置身於長滿花草的小院當中,坐在那果實累累的葡萄架下面,讀幾本自己喜歡的書,寫出那春天的希望和秋天的收穫。或許你覺得這過於平淡了,可我認為寧靜不是沉默,是經歷了滄桑後生命的魅力,是含蓄中堅定的性格。寧靜更不是純潔,它是包容了挫折與坎坷,包容了幸福與歡樂的人生境界,在無言之中走向了遠方。

  寧靜是一種肅穆的禪意,你可以靜下心來思考,讓那涓涓的歷史之河平靜的流過你的心田,把那美麗的歷史畫卷刻蝕在你的心中,在思考中得到自由和永恆。落葉在最後時刻極盡著輝煌,微風中展現著它最後的舞姿,可它懂得感恩,它化作了春泥,報答了母親。只要你用心,讀到的一定會是幸福,這正是寧靜致遠的禪機。

  篇2:淡泊人生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題記

  輕叩一本名著,細細地與梭羅促膝談心;翻開一卷墨香,輕輕地聆聽瓦爾登湖彈奏的梵歌。

  迴歸自然的純潔,迴歸淡泊的境界。我,作為一名浮躁的都市人,有幸拜讀這由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瓦爾登湖》,為我除去那躁動的灰塵,披上那自然的清新。

  白居易曾說:“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能心虛即我師。”這恰似這坐落在康科德的小木屋,梭羅就是在這裡進行了兩年兩個月又兩天的獨居生活。他記錄從春到冬的這一輪的風景,他的超驗主義實踐建立了一種與現代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對立的簡樸方式,還原生活的原始狀態。

  真的很難想象,梭羅是如何生活下去,他將自己放在一個杳無人煙的地方,他擁有的只有一個簡陋的小木屋,一張小小的床,一張普通的書桌和一些零落的稿紙,僅僅只有簡單的陳設,僅僅只是他執著的信念,僅僅憑藉著人對自然的慾望和熱愛,他,完成了這偉大的實踐,完成了這對自然的追求,完成了這本傑作,這不得不讓後人稱他為“自然隨筆的創始者”。

  淡泊是人生的一種至高的境界。當時正處於工業時代,物質的優越並沒有讓梭羅迷失,隨波逐流,他曾在《經濟》中寫到:

  “……人最美好的部分,不久也會被梨入土壤,化作糞肥……”

  將所謂的經濟與自然對立,當人們奢侈地享受生活時,卻忘記這浮華世界背後的陷阱,難道就不怕醒來之後會是一場噩夢?似乎從原始時代開始,那些可以被稱得上是“智慧”的東西早已被這社會的發展所拋棄,人們對於自然只剩下貪婪,總是渴望獲得什麼,有時像是一個無底深淵,永無止境。

  梭羅總愛引用,記憶中影響最深的就是羅利的英譯對句:

  “既然人人樂道肉身本具頑石性,慈善心腸何能不將煩惱痛苦忍。”

  帶著諷刺去批判著人類的盲目,帶著幽默去痛斥人類的無為。對於人,他的信仰除了所謂的上帝就是那些所謂的統治階級,這對生活在基層的人民而言,生來位卑,他們活著就像一部機器,為了不讓自己在勞動市場上貶值,拋棄了氣概,拋棄了自尊。是的,他們的勞動力升值了,可悲哀的是他們的智慧卻在貶值,難道這就是“安逸者”?這正如梭羅所言:“你剛走出了失望之城,又走進絕望之鄉。”

  上帝沒有賦予任何人任何權力,自然自有它的公道。你,生來未帶一草一木,死後又不帶走一縷一線。奴隸的生涯終究是由失望壘成的城堡,有的甚至是由絕望築成的荒墓,與其這樣,為何不摒棄這些浮躁,還靈魂一份通透,迴歸自然的寧靜呢?設想一下,當你面對這博大的自然,它給予你的是新鮮的空氣,甜美的果實,突然間,你是否感覺自己成為了天真浪漫的孩童,不知疲憊地奔逐在它的懷抱裡。

  這些如水晶般的思想,梭羅還記錄了很多很多,終點就是起點,四季的輪迴正是生命的甦醒沉睡,這些文字就像是一杯溫水,讓人沉浸,心靈正被一點一點洗滌,靈魂正被一點一點安靜。

  淡泊是智者的動力,像是一把摺扇,送來徐徐清風,拂去一片焦慮;又像是一面鏡子,照清嬌容的面貌,看清人性的本質;還像是一首詩詞,念時如痴如醉,回味時百感交集。

  月下共飲,湖邊共賞。邀君在這片湖水前共冥,邀君在這份淡泊中共尋那份靜謐!

  篇3:淡泊人生

  人生,人生是什麼呢?人生如茶,要在其平淡中深味其內涵。

  茫茫人海中,做一個婦孺皆知的偉人不易,而做一個堅守自己之通不為聲名所累的凡人卻更難。珍惜所擁有的,甘於平淡,不做奢求,看似簡單,實則很難。聖人的心境不就平淡嗎?智著的簡單,並非因為貧乏或缺少內容,而是繁華過後的一種覺醒,是一種去繁就簡的境界。

  “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白。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心之向才是關鍵。淡泊名利是一種心境,不求爭奇鬥妍,只為一份寧靜,來守護心靈的淨主。只求致遠能呵護精神的家園。諸葛亮說過:“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從某種意義上說,淡泊,寧靜就是一種平和的心。只有淡泊才能消除雜念,只有寧靜才能考慮深遠。古人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又說,難得糊塗。須知,聖賢非你,非我,在這個世界上,簡潔而執著的人常有充實的人生,吧生活複雜化的人常使生活落空。

  抱著一份虔誠美好的信念,守著一顆淡泊名利寧靜之心,找到心靈棲息的田園,做個淡泊名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