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對聯平仄的實際作用與地位變遷

  從唐代到清末,平仄公式在科舉考試這個指揮捧下,神氣十足地轉了千餘年。對於這些公式的實際作用,你信奉也罷,懷疑也罷,都只有唯命是從。特別是唐代以詩取士,詩不合律寫得再好也要淘汰。那麼,平仄的反對者就只有終生在科場門外仰天長嘆了!李白、杜甫等大詩人屢試不第,與此恐怕不無關係。反過來說,即使你無意功名,詩作也務必合律,才有人認為你入了詩的門坎。否則隨時都有可能被打棍子,一輩子也遇不上知音。合律的作品百無二一,然不合律的佳作在中唐以後要流傳也很少見。到了“五四”時期,問題又走向另一個極端。格律就像枷鎖一樣被砸碎。自此六十餘年,幾乎沒有幾個人有興趣去過問它的身世了。

  近二十年來,由於對聯的復興,平仄也得到翻身的


您正在訪問的文章《勵志對聯平仄的實際作用與地位變遷》因涉及到敏感詞彙暫時無法顯示,我們的工作人員正在加緊處理中,請您稍後再訪問,感謝您的支援!

> > >
>

將本文的Word文件下載到電腦,請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軟體開啟,如發現文件不全可以發郵件到[email protected]申請處理。

> > > > > > > > > >

驗證碼

> > >

請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支付

> >

如開通VIP或下載有問題,請聯絡客服(18388119738)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