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不花的歷史簡介

  樸不花,高麗人,又名王不花。是元順帝最為寵幸的一名太監。樸不花生於元文宗時代,7歲時被送到元朝的宮廷內成為一名小太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

  樸不花,高麗人,亦曰王不花。皇后奇氏微時,與不花同鄉裡,相為依倚。及選為宮人,有寵,遂為第二皇后,居興聖宮,生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於是不花以閹人入事皇后者有年,皇后愛幸之,情意甚膠固,累遷官至榮祿大夫、資正院使。資正院者,皇后之財賦悉隸焉。---元史

  《元史》中有她和他的傳。她姓奇,生於高麗幸州,蒙古名字叫完者忽都,是元朝最後一個皇帝元順帝的第三任皇后。他叫樸不花,也叫王不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外國籍的太監,也是唯一一個為了愛情而自己動手淨身入宮的古代男人。

  或許看完這則故事,或許世人都認為樸不花這樣做太傻、太不值得了。我反而認為,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人才會做的出來,為了心愛的人,哪怕是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更何況是自己動手淨身入宮陪伴自己心愛的人,只要是能天天看到心愛的人,對他來說已足夠了,這便是痛並快樂著的人世間最悽美的真愛故事——“絕愛”。

  早年經歷

  樸不花,高麗人,又名王不花。是元順帝最為寵幸的一名太監。樸不花生於元文宗時代,

  7歲時被送到元朝的宮廷內成為一名小太監。後來,樸不花的好朋友,同樣來自高麗的小宮女奇洛得到皇子妥歡帖木爾的寵幸,收入自己的府第。不久,妥歡帖木爾登基,即元順帝,封奇洛為第二皇后,居住興聖宮,並生下太子愛猷識理達臘。樸不花由於與奇皇后關係親密,被調到興聖宮,照管太子的生活起居。此後樸不花逐漸遷升為榮祿大夫,加資正院使,擔任掌管財政的要職。後來元順帝厭倦政務、耽於聲色,把軍國大權交給已經成年的太子,並任用樸不花推薦的搠思監為宰相。於是樸不花開始權傾朝野,干預官吏任免,當時內外百官中投靠樸不花的佔到十分之九。

  安葬災民

  至正十八年,河南、河北、山東發生戰亂,大批難民避居京城,造成京城發生嚴重饑荒,死者枕藉。樸不花出面買地收葬屍體二十萬具,花費二十萬餘錠,墳地佔地廣闊,從南北兩城到盧溝橋之間,男女分葬。

  太子對於監國仍不滿足,準備逼迫順帝禪位,得到奇洛皇后、樸不花、搠思監的支援。

  樸不花、搠思監對駐紮大同、手握重兵的孛羅帖木兒收留政敵、順帝母舅老的沙一事不滿,誣告孛羅帖木兒謀反,二十四年三月,下詔解除其兵權,削奪其官爵去四川,且命擴廓帖木兒出兵討伐,孛羅帖木兒怒不奉詔,不顏帖木兒等一批宗王也對其表示同情,出兵與孛羅帖木兒會合,並上表稱其無罪。順帝這時下令逮捕樸不花、搠思監,分別流放到甘肅和嶺北,以平息眾怒。但事實上二人並未流放,而是一直留在京城。於是在四月,孛羅帖木兒派禿堅鐵木兒出兵進攻京城,揚言要“清君側”。四月十二日,軍隊進駐清河。順帝四次派達達國師前去,孛羅帖木兒表示退兵的條件是交出搠思堅、樸不花,順帝不得已交出兩人,於是孛羅帖木兒退兵,殺死樸不花。

  情史

  她和他是鄰居,都是高麗人,兩個人從小青梅竹馬,情投意合。日月流逝,她出落成一個亭亭玉立的美少女,他也長成一個高挑的壯少年。他們山盟海誓,今生今世,要相親相愛,白頭到老。可是,她的父親卻極力反對她和他交往,更不願意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為了使她和他死心,她的父親將她以高麗貢女的身份進獻給中國的元朝皇帝。

  憑著自己的美貌和聰穎,她在皇宮,由一個為皇帝煎茶的的身份卑微的小宮女,逐漸得到皇帝的寵幸,最終,被冊封為皇后。她進宮以後,他對日夜思念,念念不忘。終於有一個天,他無法忍受感情的煎熬,痛苦而又勇敢地舉起刀——切斷了塵根;這是他能走進皇宮,接近昔日情人的唯一辦法和途徑。皇宮中太監宮女成千上萬,各有各的任務和活動範圍,在才開始的幾年當中,他並沒有機會見到她。直到她當了皇后以後,他才被她抽調到身邊。他的所作所為,令她心疼不己。她傷心地哭了,罵他傻瓜。他卻欣慰地笑了,雖然不能再如正常男女那樣恩愛纏綿共食人間煙火之趣,但每天都可以看到自己曾經的愛人,陪伴著她一天天到老,這已足夠!

  樸不花的歷史:

  樸不花的發跡純屬意外。

  樸不花7歲時,一個偶然的機會被淨了身。中國曆來有向番邦屬國要宦官的傳統,樸不花正好趕上了這批,就隨著其他人輾轉來到了中國。這群奴僕隊伍裡,有個小宮女是他的同鄉,名叫奇洛。在道路上奔波辛苦的樸不花也不知道,今後他的前途竟與奇洛有很大的關係。

  剛進宮時,樸不花只是一名不起眼的小太監,經常被其他太監欺負,還被派做一些別人都不願意做的活。樸不花就是這樣在他人的白眼與欺辱中漸漸長大。

  不過幸運的是,樸不花與奇洛被一同分到了皇子妥歡帖木爾的宮中。這名小女孩十分善解人意,經常在樸不花受了欺負之後安慰他。樸不花也經常在奇洛收到主人的大罵之後寬慰她。兩人的關係日漸親密起來,常在一塊兒說說話,訴訴思鄉之苦。二人相互關懷、相互照應著,在宮裡苦熬著日子,甚至產生了朦朦朧朧的感情。但是,他們只是宮廷中最卑賤的奴僕,絲毫不敢把自己的感情表露出來。更何況樸不花還是一個太監。

  樸不花受屈辱的歷史,因為奇洛的一朝得寵而畫上了句號。

  一天,已經登基為元順帝的妥歡帖木爾在公眾遊玩時,看見已經長成大姑娘的奇洛。他被奇洛的美貌深深打動了,當即把她納入了自己的後宮。後來元順帝又給了奇洛一個至高的身份,封她為第二皇后,命她居住興聖宮。不久之後,奇洛就為元順帝生下了一聰明、漂亮的男嬰——愛猷識理達臘。元順帝對奇洛更加寵幸了,以至於冷落了公眾其他妃嬪。元順帝還把剛出生不久的小皇子冊封為太子。從此以後,奇洛在宮中的地位更高了,連第一皇后也要怕她三分。

  從奇洛得勢的那一天起,她心中就一直惦記著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與她同甘共苦10餘年的同鄉妥歡帖木爾。於是,她便利用生子之後興聖宮人手不夠為由提出把這個同鄉調到興聖宮。

  從此之後,樸不花的人生軌跡發生了重大轉折,真正接觸到這個國家的最高人物——皇帝.並且罩著他的還有太子的母親——同鄉奇洛。樸不花的好運就此開始了。

  早在還是一個不知名的小太監的時候,樸不花就暗下決心將來一定要飛黃騰達,尤其在他受了其他太監欺辱之後。因此,他在日常活動中十分注意觀察宮廷內的規矩、為人處世等,漸漸地成了一名心機非常深的人。

  剛調到興聖宮時,他負責照料皇太子的起居,漸漸地得到元順帝的賞識,他利用一切可以接近皇帝的機會阿諛奉承,先後被提升為榮祿大夫,加資正院使,擔任掌管財政的要職。樸不花在朝野中的地位日益升高。

  資政院是元朝政府機構中專門管理全國財政的部門,是個能撈銀子的肥缺。樸不花上任以後,就開始積蓄了萬貫家財。為了保持低位的穩定,他極力拉攏奇洛皇后作為自己的靠山。為了拉攏更多的人,樸不花不惜花費大量的財力籠絡朝廷中權貴,這些人收了他的好處,就在朝廷上下四處散播他的好名聲。

  後來,元順帝終日迷於酒色,不理朝政,一些國家大事就交由樸不花掌管。太子成年後,元順帝就把軍國大臣交給了太子,自己做了一個沒有任何負擔的安逸皇帝。太子執政後,對這位從小把自己看大的宦官樸不花更加信任了。甚至不顧滿朝文武的反對任命樸不花推薦的搠思監為丞相,其實,誰都知道,那個搠思監只是一個傀儡,真正的實權操縱在樸不花手中。

  在樸不花的腦袋裡,一直裝著宰相這個有百官之首的位置,他本想自己擔任,怎奈自己太監和外國人的身份一定會在朝野掀起軒然大波,就聰明地放棄了這個打算,安了個傀儡,兩全之策。

  太子監國後,對自己現有的地位仍然不滿足,怕夜長夢多。準備逼迫元順帝退位。太子的想法得到了奇洛皇后、樸不花等人的大力支援,但樸不花萬萬沒想到,他也會因此而喪命。

  計劃之初,樸不花為了爭取朝廷官員的支援,就把自己的想法透露給了另一位丞相太平。太平聽完樸不花的遊說後,對他的想法沒有發表任何見解。樸不花一夥兒看到太平態度不甚明確,倒也不敢輕舉妄動。又過了兩年,太平年老辭官回家,搠思監成為唯一一位丞相。樸不花終於有機會施展拳腳了。

  但這引起了一股反對樸不花集團的政治勢力的不滿,元順帝的母舅老的沙等人組織的集團,老的沙當時是御史大夫,憑藉與元順帝的親屬關係處處與樸作對。公元1286年,他們之間的矛盾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老的沙等人在元順帝的面前彈劾樸,元順帝見證據確鑿就罷免了樸不花的職務。

  但在奇洛皇后與皇太子的影響下,老的沙被封為雍王派遣他地。

  老的沙走後,奇洛皇后與皇太子多方設計恢復了樸不花的職務,繼續讓他擔任集賢大學士、崇正院使等官職。樸不花得意萬分,他以為這些人被趕出京城後會一蹶不振,再也不會興風作浪。

  可是,他沒有想到這些政敵卻得到了元朝手握重兵的大將孛羅帖木兒的收留。樸不花對孛羅帖木兒的舉動十分不滿,怕他們將來有一天捲土重來,自己死無葬身之地,就向元順帝誣告孛羅帖木兒謀反。

  元順帝當時根本不理朝政,僅聽了樸不花一面之詞就下詔解除了孛羅帖木兒的兵權,並削奪其官爵,把他發配到四川。

  孛羅帖木兒對樸不花和皇帝的舉動萬分憤怒,根本沒有接受聖旨,更不用說前往四川。此時蒙古族的一些其他手握重兵的宗王對元順帝的做法也十分不滿,他們紛紛出兵與孛羅帖木兒的軍隊回合,並以武力要挾元順帝,要求他下詔向天下宣佈孛羅帖木兒無罪。

  元順帝這才慌了,談來談去,孛羅帖木兒表示退兵的條件只有一個,就是交出樸不花與搠思監。為了保證自身安全,元順帝無法庇護這兩個人了。只得把他們交給了孛羅帖木兒手裡。樸不花被孛羅帖木兒殺死了。

  至此,這位中國古代史上的第一位外國太監結束了他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

  有人認為樸不花是導致元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孛羅帖木兒帶兵出征京城的時候,備受元朝欺負的漢族人民開始趁機響應,共同起來反抗元朝的殘暴統治。這其中最有名的有郭子興和朱元璋領導的軍隊。

  他們在南方的勢力急劇發展,掀起了滔天巨浪,直接威脅到了元朝的統治。在本組同胞孛羅帖木兒撤兵不久之後,元順帝就陷入了對抗漢族起義軍民的更大困境之中。當朱元璋帶領著軍隊達到北京城下時,元順帝面對將亡的局面,終於有所覺悟。他縱觀自己的一生,發現如果沒有樸不花的禍亂朝政,自己也絕不至於成為亡國之君。可惜,元順帝醒悟得為時已晚,在各路起義軍的打擊下,元朝沒多久就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