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明志典故

  淡泊明志是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大家瞭解淡泊明志的典故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草廬中門聯:淡泊以明志 寧靜而致遠 ,此聯出自第37回二顧草廬中。

  有道德修養的人,是這樣進行修養鍛鍊的,他們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慾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探討,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如果不下苦工學習就 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幹;如果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縱慾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節操高尚。如果年華與歲月虛度,志願時日消磨,最終就會像枯枝落葉般一天天衰老下去。這樣的人不會為社會所用而有益於社會,只有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的窮家破舍裡,到那時再悔也來不及了。

  淡泊明志解析

  [成語解釋] 淡泊:生活儉樸;不追求名利;過寧靜儉樸的生活以此表示自己的志趣。

  [成語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

  [近義] 平平淡淡

  [反義] 爭權奪力

  [用法] 含褒義。一般作謂語。

  [結構] 偏正式。

  淡泊明志造句

  1、對人誠懇,做事負責,多結善緣,自然多得人的幫助。淡泊明志,隨遇而安,不作非分之想,心境安泰,必少許多失意之苦。

  2、對人懇切,做事負責,多結善緣,自然多得人的幫助;淡泊明志,隨遇而安,不作非分之想,心情安樂,必少很多失意之苦。

  3、他自幼父母雙亡,由叔父扶養長大,後避亂荊州,潛心向學,淡泊明志,輔佐劉備之後,又夙夜在公,鞠躬盡瘁。

  4、他從不計較功名利祿,淡泊明志,潛心於科學事業。

  5、高老師常用諸葛亮的“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作為自己言行的準則。

  6、對追求功名利祿的人,送給他一句格言:淡泊明志。

  7、人們常說淡泊明志,寧靜以致遠,試問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人呢?

  8、虎曰:龍騰虎躍,方見財運興隆;兔曰:淡泊明志,方享怡樂年華;神曰:執著追求,方顯鴻途開闊;***:收藏快樂,方能萬事無憂。祝兔年運更旺。

  9、有些時候,真的是覺得萬念俱灰,說什麼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要不是身上還有那麼多責任未了,是真的想割捨掉這紅塵。

  10、以童心和純真,淡泊明志於功利之外。

  11、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人的血壓越來越高。杜絕妄想淡泊明志,慾海無邊減壓揚帆。少食油膩多吃菜蔬,粗茶淡飯加強鍛鍊。虛榮無聊攀比無知,崇尚自由我行我素。10月8全國高血壓日,學會減。

  12、原本抱有寧靜致遠,淡泊明志的目的來寫,散慢而斷續。

  13、修身之“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為官之“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報國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些都是他言信行果的。

  14、的方面,就是淡泊明志、立身端方、守清正節,包含寵辱不驚、功成不居,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剛正不阿、潔身自好等。

  15、這水很平凡,既沒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闊,也沒有“半畝方塘一鑑開”的靜謐,它只是周而復始年復一年地流淌,不緊不慢不追不趕,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16、人之初,不是性本善,而是一個充滿慾望的潘朵拉魔盒,就像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陶潛,這樣的聖賢都是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17、人生最好的是邊走邊領悟。遇到一件事,喜歡它就享受它;不喜歡就避開它;避不開就改變它;改不了就接受它;接收不下,就處理它;難以處理,就放下它。其實,人最難的,是放下。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樂觀進取,隨遇而安。以不變的陽光心態,應對萬變的世事紛擾,快樂活在當下。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