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留學有哪些必備申請條件

  很多學生會選擇去芬蘭留學,那麼申請芬蘭留學的條件你都滿足嗎?今天小編在這裡為大家介紹申請,歡迎大家閱讀!

  芬蘭留學的基本申請條件

  1.身體健康,品行端正,無不良記錄。

  2.中學:如果您是18歲以下,您可以報讀初中或高中課程,不需要英語成績;如果您是18歲以上,您可以報讀6個月至一年的英語語言課程。

  3.預科:12年級***高三***或11年級。成績優秀,託福475分或雅思5.0以上。

  4.大學:完成大學第一年學習,成績優良。或通過紐西蘭高階中學提供的預科課程,申請者年齡需低於35歲。英語要求:託福550分或雅思6.0。

  5.碩士學位課程:四年全日制大學本科畢業,已獲得本科學士學位;所申請專業與本科課程一致,成績優良。英語要求:

  6.申請攻讀博士學位:需有碩士學位,TOEFL600分以上或IELTS6.0分以上或大學英語六級以上證書。

  7.申請攻讀博士後:需有博士學位,TOEFL600分以上或IELTS6.0分以上或大學英語六級以上證書。8.年齡18-35,男女不限。有相關工作經歷者,錄取及年齡條件可適當放寬。

  8.經濟擔保證明。擔保人必須在芬蘭一家銀行以申請人名義***即在申請人名下***存入一年所需費用6500美元,然後由銀行出申請人立戶及存款金額證明。

  9.填寫好的簽證申請表。申請表可以提前向芬蘭大使館索取,也可在申請簽證時索取。

  芬蘭留學院校推薦

  赫爾辛基大學 University of Helsinki

  赫爾辛基大學是芬蘭最古老、規模最大的高等學府,本建於芬蘭的前首都圖爾庫***Turku***,至1809年芬蘭成為俄國的附屬國,遷都赫爾辛基後,大學亦在1827年遷往赫爾辛基,初時名為亞歷山大帝國大學。一直以來,赫爾辛基大學強調學生學習的自發性和獨立性。大部分的課堂沿用傳統的講課模式,師生的關係仍保持正式的、階級的交往;然而,隨著社會的日漸開放,有些教師已樂於跟學生討論,以及歡迎學生主動表達意見。

  坦佩雷大學 University of Tampere

  坦佩雷大學位於芬蘭的西南部城市坦佩雷,校區坐落在市中心,周圍設施完善,交通便利。坦佩雷大學前身是1925年赫爾辛基地成立的師範學院。師範學院的目的是提高國家的整體教育水平,使學生學到在芬蘭剛取得獨立後進行國家建設所需的專業技能。1930年,學院成為一所著名的社會科學學院。1960年,學院遷址到坦佩雷。大學的優勢整體上仍在面向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上,是芬蘭全國在這一研究領域的佼佼者。

  于韋斯屈萊大學 UNIVERSITY OF JYVASKYLA

  于韋斯屈萊大學位於距赫爾辛基北270公里處的于韋斯屈萊小鎮。那裡舒適安逸,自然風景秀麗,小鎮14萬人口中有五分之一是在校學生。于韋斯屈萊大學是芬蘭著名的綜合性大學大學之一,成立於1969年,現有學生13,000名。大學鼓勵國際學生及教師的相互流動及院校間的互相合作,其科研工作在教育,社會文化發展,核物理等方面享有盛譽。

  瓦薩大學 UNIVERSITY OF VAASA

  瓦薩大學位於風景秀麗的瓦薩城,是一所綜合性的研究院校,學校分設4個科系和5個不同的學院,主要從事商務、語言、文化、交流、社會科學和工業等領域的教學研究。學校同地方政府和商業機構有著密切的聯絡。此外,學校與北歐各國及世界上多所大學有著長期、良好的合作關係,如學術交流和學生互換專案。目前,共有本科學生4,950人***包括研究生400人***,教職員工380人,教授44人,每年新生入學人數達到700人。 學校教學成果顯著,就業率相對較高。

  芬蘭實行新課改核心

  當今世界正在快速變化,中小學今天教的知識幾年後可能就會過時,誰也不知道孩子們參加工作時的世界是什麼樣。因此,芬蘭課程改革進一步強調了學習者的主體地位,重點不再是傳授哪些知識,而是幫助孩子培養自我學習、適應環境的能力。

  為了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要求,芬蘭經過充分準備,在過去課改的基礎上,於今年實行新一輪全國全面的課程改革。本次新課改的核心是從“學什麼”到“怎麼學”,強調學生“學”比教師“教”更重要。本次課改對學生的發展目標是:學會思考與學會學習的素養,文化融合與互動表達的素養,自主學習與自主管理素養,多種環境或模式下的識讀素養,資訊與通訊技術的應用素養,創造與創業素養,積極生活適應可持續發展未來的素養。在課改之前,芬蘭在國家層面實施了全體教師的培訓,對本次課改的理念、目標、結構、技術融合等,如怎樣利用數字化資源使學校成為學習社群目標等做了詳細安排,促進廣大教師對本輪課改有更新的認識與理解。

  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主席奧里斯·彼得凱拉說,“芬蘭的教育水平在獲得提升的同時,也相應地實現了學習環境現代化,年輕人輟學或失業人數已經明顯下降。在新一輪課改中,我們要更新基礎教育的學習方式和環境;引進新式教學法,使數字化和新式教學得到廣泛應用;數字化學習環境促進學習風格多樣化,鼓勵人們不斷學習新知識;加強基礎教育整合建設,推動校園文化改革;實施數字化課程,把學校打造成所有學生的學習社群;推動學校體育運動專案,保證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出臺師資培訓和職業繼續教育發展規劃。”

  “新課改不僅要讓學生接受資訊,還要讓他們理解這些資訊的重要性。”蘇里瓦中學校長亞里·安德森說,一個很好的方式就是突破學科界限的“現象教學”,比如,“氣候變化”這個話題就涉及地理、生物等多學科知識,這就更需要現象教學,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

  課程可以是書本或課本學習,也可以是行動式的學習,更多的隱形課程存在於每天的生活中。手工和藝術課程在芬蘭是非常強勢的課程,但為了學生更好地發展,尤其是圍繞學生七大素養,這些傳統的課程也要融入新的時代浪潮進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