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思鄉之情的散文欣賞

  思鄉之情埋藏在我們心底很深,從來沒有離開過。關於描寫思鄉之情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思鄉

  深,已很深了,我卻輾轉難眠。轉身起床,看看時間已經快兩點了。這樣的深夜能做什麼呢?隨手開啟音樂,任思緒隨著音樂飄遠

  想起了十年前的那個正月,剛過完年,便告別家鄉。帶著向親友借來的幾萬元錢,來到這個陌生的小鎮,開始了向理想邁進第一步。也是在那個時候明白了什麼叫白手起家,什麼叫親力親為。萬事開頭難,那是的艱辛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堅持不了的時候,心中總會有一個信念在支撐著自己,為了家人和孩子。一定要堅持要努力。十年過去了。終於在這個地方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小窩。我明白了什麼叫做堅持就是勝利。雖說現在不算是大勝利,但已經心滿意足了

  有了這個小窩,同時也意味著在之後的很多年裡,不能回到故鄉。不知道是不是在外漂泊的久了,始終不能把這個地方稱之為家,心底念念不忘的還是故鄉的那片土地。累了,傷了,依然想回到故鄉的懷抱裡,聽聽家鄉話,喝口家鄉水。那在外的一切心酸與疲憊也會隨之遠去。從最初在外那一年算起,已經漂泊了快十五個年頭了。真的累了。只想回到故鄉的那篇土地,再也不出來了

  每年一次的回家鄉探望,彷彿已經滿足不了我的思鄉情了。總想多回故鄉,多陪陪年邁的父母,多看看家鄉的一切。怎奈時間不允許。其實真的是時間不允許嗎?或許只是藉口罷了。人活著就有賺不完的錢要說無奈的應該是這個殘酷的現實吧。讓人不得不放棄一些東西,為了家人為了自己過得更好一些。生在這個時代,太多的壓力圍繞著我們,不努力只能被這個社會所淘汰。

  故鄉,彷彿成了我的一個夢。也許,只有等自己真正老的那天,才能回到故鄉的那片熱土吧。再也不去漂泊,再也不去流浪,安靜的守著她度過餘生。

  希望,今夜,能夢迴故鄉

  篇2:一杯鄉愁思鄉情

  年終,歲末,收尾的臘月舞著雪花如期而至。臘月,是一曲古老的歌謠,吟唱著忙碌、紅火和喜悅,給新春的狂歡點起熊熊的爐火,把年味烹濃,將幸福釀造,讓踏歌而來的新春佳節充滿了特殊的溫暖情調。

  在鄉村人的心中,臘月,也許就就像是一盆冬天裡不滅的炭火,燃燒著激情,點燃著希望,慰藉著心靈。忙活的臘月,湧動的人潮擠滿了年味濃郁的集市、商廈,擠窄了流淌著歡聲笑語的馬路、街道;不同的面孔和聲音,洋溢著相同的快樂和喜悅,把富裕和甜蜜裝滿沉甸甸的年貨揹包,在迎春的前奏和序曲裡把年的品位提高,演繹出盪漾著幸福紅火的臘月古謠。

  臘月裡最美妙的日子莫過於臘月廿三。臘月廿三,灶王爺上了天,以這日為界,民間過年的準備工作進入了衝刺階段。比如說掃家,積攢一年的灰塵要徹底清除乾淨,必須要把屋裡所有的東西全部搬出去,才能將旮旮旯旯清潔得一塵不染。 農村的年味還是比城裡的年味濃, 進入了臘月,每天都是集人多的跟上會一樣,街上顯得十分擁擠熙熙攘攘,賣衣服的、賣蔬菜的、賣鮮魚的、賣春聯年畫的、賣煙花爆竹的、還有各色商販吆喝聲此起彼伏,人們一撥一撥的來來往往,像不退潮的海水。來時兩手空空,回時個個手裡提著大包小包,大小各異的車輛在街市裡穿梭,好一派繁華嘈雜的景象。

  臘月,整個村莊都瀰漫在殺年豬、出豆腐、釀米酒、炸年糕……熱鬧的氣氛裡。常說自己做的東西比買的東西剛吃,回到老家才能感受得到這樣的感覺,豬肉還是自家喂出來的美味,豆腐還是自家做出來的香甜,喝一杯剛剛煮開散發著豆香的豆漿,嘗一碗沾著辣醬的豆腐腦,那感覺真是讓人回味無窮,感覺又像是回到了童年時代。

  年糕,是中國的傳統美食,是農曆新年春節的應時食品,在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 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南方跟北方製作不一樣,北方喜歡用油炸,我老家酒喜歡做油炸紅薯年糕,把紅薯煮熟搗爛,將麵粉、酵母、糖水與紅薯泥拌在一起經過發酵,然後做成餅狀下到油鍋裡,經過油炸就變成了金黃的油糕了,也為春節的佳餚增添了美味。讓人懷念的還有老家的米酒,先要把蒸熟的糯米飯涼冷,再把溫水化開的酒麴和糯米飯攪拌均勻,把弄好的糯米飯裝進瓷盆裡,在中間做一個洞,俗稱為“井”,時間差不多的時候, 等“井”裡來了“水”,米酒會散發出一股濃濃的酒香,現在聞到,彷彿那就是家的味道!

  臘月來了,從遙遠的風俗中走來,從刺骨的寒風中走來,從忙碌的身影中走來,走進了城市,走進了鄉村,走成了火紅的月份,走進了甜蜜溫馨的日子,走進了人們萬家團圓的祝福。看著鬧哄哄的臘月景象,心裡不止一次的讚歎:呵呵呵,有哪一個國家的什麼節日,如我國的春節這般隆重熱烈啊?數十億人花一個月的時間為這個節日做準備,為這個節日千里萬里的奔波,為這個節日不惜花光一年的積蓄,為這個節日不惜站幾天幾夜的火車.....

  篇3:思鄉情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這是詩人岑參的思鄉詩“逢入京使”裡的一句。雖然我的家鄉不在長安,但我的思鄉情如同岑參。

  回想家鄉的一幕又一幕,我的淚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我的家鄉在潮州饒平,那裡中了很多樹,都栽在小徑兩旁,口渴了,一伸手,就可以栽下個果子吃,晒熱了,就躲在下。

  家鄉的小學不像小學,而像農場。校門兩側種著荔枝樹,上面結著又大又甜的荔枝,荔枝下面常常有幾頭黃牛在逍遙地吃草。再往前走,就看到一個菜園,裡面是園丁中的蔬菜,也是學校飯堂的佳餚。裡面種著西紅柿,胡蘿蔔,大白菜和毛豆等等,遠遠望去,五彩斑斕!接著就是高大的教學樓。

  現在時代在發展,以前矮矮的草房子,變成了三次層的瓦房;以前是借用木梯上樓,現在是旋繞的石梯。回鄉看看,都認不出哪家是哪家的,只能找人問問才知道。

  回想家鄉的一件件事,我的眼睛又湧起一大把淚水。我曾與表弟爭一條魚而打架;我曾與爺爺一起泡甜茶;我曾與表姐一起做茶葉蛋糕;我曾與表妹玩捉迷藏;我曾與巧兒跳房子;……

  一件件在家鄉發生的小事又重新回到我的腦子,時而清晰,時而模糊,又被淚水淹沒……

  好久沒回鄉了,總覺得路是那麼的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