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構圖圖片唯美的作品賞析

  所謂攝影構圖,即根據視覺審美的要求,對畫面視覺要素進行排列和組合,是一個從無序到有序的創造過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

  









  攝影構圖方法技巧一

  我認為,原圖構圖很平淡,沒有曲折,沒有變化,大體為沒有想法的居中構圖,突出不了主體,主體、陪體關係混亂、散亂,寬幅的構圖也不合理,因為突出不了寬幅的氣勢。總之,這是一張典型的構圖失敗片。幸好後期還有不少調整的空間,我將重新構圖。

  1.為減小對原片的損失,使用Camera Raw開啟,並選擇16位開啟原圖。選擇“影象”―“畫布大小”,擴充套件畫布,以擁有足夠的畫布重新構圖。再用矩形選框工具選擇畫面比較乾淨的部分,右鍵點選選框選擇自由變換,分別向上擴充套件和向右擴充套件。

  2.選取左下角部分“複製”―“貼上”後,用移動工具移動到右側適當的位置。並用“Ctrl+T”自由變換工具,適當調整大小。再新增圖層蒙版,把前景色設為黑色,用畫筆工具修復貼上上去的圖層的痕跡,注意選用柔角畫筆,使邊緣過渡自然。修好後,合併圖層。

  3.為了更好地構圖,複製圖層後用矩形選框工具選擇畫面中的部分,右鍵點選選擇自由變換,根據畫面實際進行擴充套件,擴大後新增圖層蒙版,再次用畫筆工具修復圖層的痕跡,合併圖層。

  4.用上述的方法選取最下面的部分素材,複製―粘貼後用移動工具移動放置到上方,使整個畫面構成反“C”形構圖。

  5.用曲線提高亮度,形成透視感。新增圖層蒙版,用畫筆工具修復圖層的痕跡,合併圖層。用仿製圖章工具修復所擴充套件畫布的痕跡,裁剪成方片,再用色彩平衡工具加青、加藍調整為冷色。參見最終效果。

  攝影構圖方法技巧二

  我認為,原圖在構圖上空間感沒有拓展開來,狹長的畫面稍顯侷促和壓抑。因此,在創作時力求空間感的突破,追求意境的表達。主要的靈感來自王維的詩意:“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所用技法也非常簡單,只是需要些許耐心來打磨雲霧的層次,並添加了前景。

  1.按“Ctrl +N”新建一個比素材更大的檔案,將原圖***素材1***作“水平翻轉”後拖入***圖層1***,執行“影象”-“調整”-“去色”後,按“Ctrl +J”複製一個圖層***圖層1副本***。讓兩個圖層錯開位置,重新構圖。

  2.將兩個圖層的疊加方式都改為“正片疊底”,加“蒙版”,用畫筆工具擦去兩個圖層的多餘部分***圖層1留房子和樹部分,圖層1副本留梯田部分***,為防止雲霧的層次被完全擦去而成為死白,畫筆的不透明度一般設為25%以下。需耐心反覆地擦掉多餘的畫面。再用相同的方法引入並處理素材2和素材3。

  3.拖入素材4,圖層疊加方式為“正片疊底”。這樣,初步的效果就出來了。接下來進行色調的調整和細節層次的修飾。

  4.按“Shift”鍵選取除背景和素材4以外的所有圖層,執行“圖層”-“合併圖層”。調整合並後圖層的色彩,按“Ctrl +B”,選取“中間調”,參照圖中的色階資料將色彩調整為淡灰藍色,這樣畫面上既有了與素材4的色彩對比,又有了遠山如黛的感覺。

  5.用裁切工具對畫面進行裁切,裁去上部和左邊雜亂枝葉部分,使畫面更簡潔。選“合併後圖層”,按“Ctrl +J”,複製一個圖層副本,執行“濾鏡”-“銳化”-“USM銳化”,使房子獲得較清晰的邊緣以突出山居的主體。而周圍不需要銳化的部分,加蒙版後擦去。最後,合併所有圖層,做色彩和細節上的修飾。參見最終效果。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