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記憶體要多大才好

  人們買手機是買貴的還是便宜的,沒有多少人關注手機記憶體的好壞。為此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相關的知識,希望大家喜歡。

  手機記憶體要多大

  在智慧系統到來之前,手機不僅功能單一,內部構造也很簡單,除接打電話、發簡訊外,還可用來聽歌,手機在人們心中並沒有什麼記憶體、處理器等概念,因此那個時代手機和電腦完全是兩個領域,相互之間“井水不犯河水”。

  如今,隨著Android系統崛起和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讓手機的發展速度超乎想象,經過短短的幾年時間,手機不但更智慧,而且有和PC端融合的趨勢,像學習工作、商務娛樂等,基本都能在手機端實現。當然,智慧手機的強大和硬體的飛速發展不無關係,同時手機的內部結構也越來越複雜,直白點說就是變得越來越像縮小版PC,手機內不光有處理器,還有記憶體、攝像頭等配置,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其中,記憶體分為執行記憶體***RAM***和機身記憶體***ROM***,前者最直接的反映出智慧機的發展史,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的聊聊。

  智慧手機的興起

  時間回溯到2009年,谷歌正式推出Android1.5版本,此時市面上已經有很多廠商選擇了這個系統,不過與時下相比,當時Android的普及遠沒達到現在的市場份額。當第一部Android手機HTCG1面世時,雖然執行記憶體只有192MB,但在那個年代已屬高配,足以讓人們見識到智慧手機帶來的諸多好處。

  G1的成功給HTC帶來極大信心,隨後釋出多款熱銷產品,小編記得那會兒也隨大溜兒購買了人生第一部Android智慧機HTC G3,與G1相比該機的執行記憶體***RAM***達到288MB,雖然HTC G3的運存比G1大,但啟動後臺執行程式或軟體數量過多同樣會有卡頓現象,所以刷機在當時很是盛行。也正是那會兒,消費者開始對Android手機的執行記憶體容量漸漸重視起來。

  執行記憶體升級路

  說到這可能有些人還不太明白執行記憶體在手機內的作用,其實,執行記憶體可以理解為傳輸資料的通道,通道越寬傳輸資料的速度也就越快。然而,由於Android系統的“垃圾回收機制”需要額外的運存進行回收,因此當我們啟動多個軟體後,就會出現卡頓,此時通過重啟手機才能得到緩解。

  正是基於此,廠商們開啟執行記憶體的升級之路,智慧手機的運存從MB起開始慢慢向GB方向發展。大概在2011年,三星力壓HTC在高階機市場站穩腳跟,同時也迎來智慧手機的1GB運存時代。同樣,三星又在2012年***2GB***和2013年***3GB***對執行記憶體進行了大幅升級。當時大運存之所以沒有全面普及,昂貴的售價是重要因素之一。

  4GB運存並不是終點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蘋果的iOS系統屬於封閉式,並不需要大運存也能流暢使用,然而,蘋果還是在之前釋出的iPhone 5s身上採用了64位處理器,引來眾多人士猜想。為什麼這麼說呢?懂電腦的朋友應該知道,在32位系統下認不到4GB的運存,64位則遠遠超過這個數值,而iPhone系列的運存一般都不會超過1GB,並且只有系統、處理器、軟體三者均是64位才能發揮最佳效能。

  不解歸不解,最終結果是Android陣營緊隨蘋果腳步,紛紛上馬64位處理器和系統,這也為研發更大運存打下基礎。或許是64位時代的到來,讓國內手機廠商看到“拼硬體”的新方向。就在2014年,眾多自主品牌釋出搭載3GB運存的機型,價格從3000多元到1000多元不等。直到2015年初華碩釋出第一部搭載4GB運存的ZenFone 2後,3GB運存才在2015年底運用到千元機身上,並有望於2016年在千元機領域全面普及。

  從去年至今,4GB運存一直是各家旗艦機型標配,如果你認為智慧手機執行記憶體的發展已經到頭,那就錯了!因為Android陣營的“軍備競賽”遠沒有結束,有訊息顯示,有部分廠商正在研發6GB運存,很有可能將是第一家使用6GB運存的廠商。如果此訊息屬實的話,那後年沒準將進入8GB運存時代或者更快……當然,這一切只是猜測,會不會實現還要看市場反應,畢竟消費者對高效能和高性價比的追求是無止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