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育案例分析

  教師的教學教育工作在學生的成長和學習過程中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一

  批評也是一門藝術

  在轉化後進生工作中,我曾經碰到了我班上三個學生這樣的情況。

  某天我班班長向我彙報,說最近有幾個同學中午時間在班級吵鬧.希望我能利用午休時間去班級看看。無奈,我只好利用午休時間到學校。一路上,我想著要怎麼批評這幾個學生的任性,怎麼把害我在午休時間去學校的怨氣發洩一通。到了教室,果然,這幾個學生在班級,圍成一團,亂轟轟的.我想批評要掌握事實,才能有的放矢。於是,我就站在教室外觀察.結果他們是在討論一道數學問題.只是聲音過與大聲,影響其他同學學習了.我就把他們叫到辦公室,告訴他們課外時間在教室大聲討論問題會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和休息.又告訴他們該如何利用課外時間學習,討論問題.他們聽了都說自己的行為影響大家學習和休息,今後一定會注意學習的方法.

  還有一件是一個女生不愛上自習而躲在宿舍裡.我知道後,只好奔到宿舍,此時的我,也是很氣憤,想你一個女生也這麼刁蠻.但在路上,細想一下,這個女生平日乖巧懂事提醒了我。她確實不是個要操心的女生,也很少說話。一般來說,批評女生我總會盡可能顧及到她們的面子,女生臉皮薄,萬一弄得不好,就更能讓她們“記恨”你,那麼以後不僅是對她自身的發展,還是對我的工作都是不利的。

  來到宿舍,她還在抽泣,非常傷心難過的樣子。我沒有再就不請假擅自不去上晚自習而批評她,而是抓住了問題的關鍵——為什麼不想讀書?在我再三追問下,她終於告訴我“成績總是考不好,學費又很貴,再念下去有什麼用?還不如到職中去念一門什麼專業,學一門什麼技術特長。”聽了她的話,我突然想到,再過幾天,就要期末考試了,可能她是有點考前焦慮所引起的厭學症。意識到這一點,我就打算來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迂迴批評輸導法。

  我用我的學習經歷,告訴她,學習確實是個苦差事,曾經我因為數學不好,也一度想放棄,但最終我挺了下來,誰能堅持到最後,誰才可能是贏家。所以,我勝利了。如願考上大學。我又講了很多名人成功的例子,如愛迪生髮明電燈,失敗了多少次,但從沒氣餒。引導她認識到“回頭”的可行性,從而堅定她改變錯誤思想的意志。同時,我又幫她分析了她目前的學習狀況和總體形勢:“沒有嘗試,你怎麼知道這次你又會考不好呢?其實上次月考只是你沒發揮好,在半期考你也考的很好啊.只要你能認真學,就會有好成績的.講到這裡,她已經停止了哭泣,好像在重新思考這件事了。

  這時,我就沒有再圍繞這件事講下去了,只是對她說:“老師今天幫你去向值班老師請假,允許你在宿舍,不去上晚自習。但你要答應老師一定要好好考慮退學與否的事,這也可以說是你的人生的轉折點,不能馬虎,一定要對你自己負責。如果你現在不能答應我,那老師本著對自己學生負責的態度,只能餓著肚子在宿舍裡陪你,你看怎麼樣?”她鄭重答應我她會好好考慮的。此時,我看她的情緒穩定了,於是就事論事批評她擅自不上晚自習,讓老師擔心,讓她以後要注意,不能什麼事都隨心所欲,做事前一定要考慮是否利人利己,或是損人也不利己。

  就這樣,我走出了宿舍門,而走進了學生的心裡。第二天,這位女生情緒明顯好多了,之後,我時刻關注她,並和家長配合,一起給她幫助和鼓勵,終於讓她走出了低谷。現在她學習非常刻苦,成績在不斷的提升。

  批評,是教育者對被教育者進行教育的一種方式,是通過言語,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教育方法,也是教育者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而“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古人把“忠言”與“苦藥”等同,足見批評的話確實不中聽。批評得當,一生受用;批評不當,則毀其一生。所以,我認為了解學生的個性差異是正確使用批評方式的前提。學生的性格五光十色、千差萬別,為了提高教育效果,教師必須善於觀察和分析,針對學生的性格差異,採取靈活多樣的批評教育形式。其實,批評的藝術,就在每個教育者善於捕捉的慧眼中,善於熱愛學生的胸懷中。

  二

  靜待花開

  當我落筆寫出這篇文章的題目,我就想起了這段話:“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燦爛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看著別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還沒動靜就著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 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地看著長大。陪著他沐浴陽光風雨,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相信孩子,靜待花開,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

  讀完這段話,我腦海裡立馬浮現出那個熟悉的面孔:白白淨淨的臉蛋,溫柔乖巧的樣子,膽怯內向的性格。不錯,她就是本學期剛轉學進六一班的新生---xx同學。開學初剛接觸到該生,我覺得她很乖巧,上課也很認真聽課,所以我感覺她的英語成績應該很不錯。孰知上了幾節課之後,我發現事實並非如自己想的那樣。課堂上對我的提問,真的是一問三不知呀,偶爾做練習,幾乎是全軍覆沒。看到此情此景,我就找她詳談,瞭解情況。從而也就知道她是剛從內地轉學過來的,雖然在老家也學了英語,但教材和我們的完全不一樣,這就相當於她前面五年的英語教材都沒接觸過,突然讓她學習六年級的教材,實在是太為難這個孩子。瞭解情況之後,我在課堂中更加關注她,提問她的次數也明顯多了很多。

  可事實上並不是老師的期望有多高,提問的次數有多少,孩子的成績就能夠馬上能遂我願的。期中考試前,雖然她上課很認真聽課,雖然她非常勤快,可是每次做金椰風的題,她的成績都是五十多到六十分。每每看著那赫然的大紅分數,我的心簡直是在滴血。

  身為畢業班的老師,我深知,無論是好的學生或是差的學生,在我這都絕對不能讓任何一個掉隊,我必須對她付出更多,更要關愛這樣的孩子。於是在我擔憂之時,心裡也有了對她這樣的孩子的一些針對性措施。

  一、以VIP的待遇對待她

  為何如此說呢?因為在班級中,我將全班分成了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長都管幾個孩子,比如背單詞,背句子,簡單的作業輔導等,都由我的小助手來完成。如果以xx這樣的成績,我還是放心的交給小組長的話,想讓她的成績在短期內快速提高是不太可能的事。於是我便告知她,凡是任何背書的任務,她只能在我跟前背。通過親自抓她的背誦和習題講解,我發現該生其實並不是很差,背書也背的很快,雖然練習中很多還是不會,但她的態度卻是難能可貴的。每次安排的任務,她都勤勤懇懇,認認真真的去完成。在我的嚴抓之下,她的單詞和課本里的每日一句基本上都能過關了。記好單詞,就相當於建一幢大樓,把根基打好了,後面的事就好辦多了。

  二、以表揚為輔

  每個階段,我都會給她制定一個小目標。每次我都會關注她是否能達到目標。根據她的成績,我會給予她表揚和獎勵。比如第一次月考,她的成績只是在七十分邊緣。可是相比班上的其他的幾個成績差的學生,她還是有了很大的進步。於是抓住這樣的機會,我也狠狠的表揚了她,表揚她的刻苦,表揚她的態度,以及她的點滴的進步。平時我也抓住任何一個教育時機,將其優點放大了公開表揚。我知道,對於一個剛轉來的孩子,成績跟不上,心裡的那份恐懼感和自卑感將會伴隨他們走很久。所以我必須要幫助她找到學習的樂趣,找到自信心。在我的一次次表揚和肯定之下,我發現她的性格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以前課堂上從不舉手的她,漸漸變的愛舉手了;以前見到老師不敢打招呼的她,現在見到我都非常主動的與我打招呼,並會拉住我的手,與我親密交談;以前不太愛學英語的她,現在無論是在背書還是在其他方面都比別人更加積極主動了。當我看到她的臉上逐漸的掛上了自信的笑容,我知道我精心培育的這朵花馬上要開了。

  三、靜待鮮花開

  一個學期看起來是漫長的,可是卻又是短暫的。在忙忙碌碌中,在自己的一心埋頭去轉化一個個學困生中,時間就不知不覺中從我們的指尖悄然流逝了。很慶幸,也很開心的看到,臨近期末,自己一心幫助的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有如此大的進步。五十分—六十分—七十分—八十分—九十分,看著分數在自己的筆尖中不斷的變化,我很欣慰,也很為孩子的進步而感到高興。我記得我曾在班上信誓旦旦的對全班同學說:“我相信,下個學期,xx同學絕對會考到九十分”。可是從最近的成績來看,根本無需等到下個學期,xx同學的成績已經有了飛躍的進步。都說態度是決定事情成敗的關鍵,是的,一個學期以來,xx同學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之下,在她自己的勤奮刻苦之下,成績是在飛躍的進步。每當我在班級中宣讀她的考試成績時,都會引來同學們“哇哇”的驚歎聲。是的,她由差生華麗轉身為一個優生,在六年一班創造了一個奇蹟。這個奇蹟不僅讓她自己找到了自信,也大大地鼓舞了其他的學困生。

  教育是農業,教育是慢的藝術,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像練太極拳,要全神貫注、用心體會,才能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才會有教育的登峰造極。教育是一個'慢活’、'細活’,是生命潛移默化的過程。耐心,是教育的根本,老師要擁有耐心,教育學生就等於成功了一大半。所以不能急躁,不能厭煩

  耐心指導,給學生搭梯建橋。耐心發現,找到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耐心教育,找到開啟孩子心門的鑰匙。教育需要耐心就讓我們耐心等待,給學生足夠成長的時間。老師只需播種,施肥,灑水,然後靜待鮮花盛開。

  三

  知道父母生日的,請舉手

  高二,新學期伊始,我接掌高二***10***班,信心十足。班風建設,感恩教育,重中之重,但從何入手?翻開學生成長記錄卡,瞭解學生過去的表現,當看到楊為袖同學因為在校過生日喝酒被處分時,心中便有一計……。

  週一下午第三節班會課,一進教室,我便問:“你們的父母為你慶祝過生日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請舉手”。

  全班五十三位同學,五十三隻手高高舉起手。

  “我前天小生日,媽媽還特地燉了一隻雞送到學校來呢!”。有一位同學說道,全班譁然。

  “那麼,有為父母慶祝過生日的,請舉手,哪怕是一個祝福電話”,我問道,全班頓時安靜了許多。

  有三位同學舉起了手,還有幾位同學左右環顧。

  “那麼,知道父母生日的,請舉手”。我又問道,這時全班又像炸開了鍋似的,議論不休。部分同學舉起了手,有幾位同學舉起的手又猶豫的放下了。

  “不必顧慮,只是調查而已,請如實回答”,我做了補充。

  “一、二、三、四……”,我有意提高聲音:“共有十三人”。

  “感謝大家真誠的回答,剛才的調查只是瞭解而已,其實,與大家一樣,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曾忘了父母的生日,但每年父母都會記的我的生日,我十歲生日時,媽媽煮了兩個雞蛋、一碗長壽麵、一把雞腿,我的生日在暑期,因此每到這一天,總能吃到熱乎乎的兩個雞蛋和一碗長壽麵,”

  “雖然只是兩個雞蛋和一碗麵”,我停了一下,“但寄託著父母無限的關愛和期望,父母給了我們生命,養育我們健康成長,又供我們上學唸書,容易嗎?”我反問道。“可我們卻忽視了他們,哪怕是收到生日時一句祝福的話”,全班鴉雀無聲。

  “父母是偉大的,古人把父母比天地,天地之大,誰與爭鋒?”我加重了語氣。

  “人常言:成才必先成人,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懂的尊重,學習從何談起?成人從何談起?更不用說成才了,只有懂得尊重自己的父母,才會懂得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才會尊重學習……,我又開始了演講,“那麼,我們班風的建設,就從感謝、尊重父母開始”

  接下來,我要求同學們兩件事,即:從今日起到明年的今日在父母的生日、父親節、母親節、元旦給他們打一個祝福電話或道一聲祝福***我還告訴他們父親節和母親節的日期***;每人在本月內寫一篇文章,題目為《我的父母》,要求真情實感,體裁不限,

  於是,大家開始行動起來

  一個月後,在肖輝玲語文老師的指導下,每人完成了題為《我的父母》的寫作,共五十三篇,我認真閱讀了每一篇文章,從中瞭解到許多發生在同學們與家長之間鮮為人知的事和發自內心對父母的感激之情,以及今後如何發奮努力感恩父母。我將他們的作品列印、編號並分期***每月兩期,每期八篇***發表在學習園地***作者略去***,還將部分優秀文章在班上宣讀。這樣持續了整整一個學期,後來我將這些文章列印彙編成冊,取名為《感恩父母》。

  元旦後的某一天,我收到一個電話:“感謝老師對我兒子的教育,現在懂事多了,元旦前他給我打了個電話,祝我們父母新年快樂、生日快樂,並說些感謝我們的話……”,感覺得到電話那頭家長激動的語氣。等對方話音落下,我問道:“請問您的孩子是哪位?”,

  楊為袖!我竊竊的笑了。

  母親節的第二天晨會課,我突然問道:“昨天有給媽媽打電話,祝母親節快樂的請舉手”,三十幾位同學舉起了手。

  父親節的第二天晨會課,我又突然問道:“昨天有給爸爸打電話,祝父親節快樂的請舉手”,五十三隻手高高舉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