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育兒知識大全

  孩子入園的前幾個星期鬧情緒是很正常的,因為他們需要時間適應新老師、新同伴,在思想適應離家入園的改變。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增強寶寶入園後的自理能力

  對於剛入園的寶寶往往都哭鬧不止,在加上自理能力很差,所以常常讓老師感到很苦惱,也往往忙得不可開交,以下是多年從事幼教的老師所總結出的工作經驗,可以供老師或家長們借鑑!

  1、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

  現在的幼兒大都是獨生子女,是家長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長對孩子也是百依百順。比如飲食方面,許多的孩子都是喜歡吃肉,不喜歡吃青菜,挑食的現象非常嚴重。進入幼兒園以後,我們老師可以通過實物、圖片、課件等方法讓幼兒瞭解吃蔬菜的好處,必要時帶幼兒到廚房參觀叔叔阿姨怎樣為小朋友做出美味可口的飯菜。

  還可製作“不挑食的好寶寶”的評比欄,鼓勵幼兒不挑食,儘量把飯菜都吃完,不要剩飯、倒飯,讓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2、培養幼兒良好的睡眠習慣。

  午休的質量直接影響到下午孩子是否有精力參加活動。原來帶過小班的一位女孩因為沒有睡午覺,下午吃加餐的時候竟然趴在桌子上睡著了,所以一定要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首先要給幼兒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午休環境,比如:可以給幼兒放輕音樂,讓幼兒在優美、舒緩的音樂中安睡;其次要安撫幼兒的情緒,讓幼兒安靜、愉快的進入睡眠狀態。

  3、培養幼兒良好的盥洗習慣。

  小班幼兒的抵抗力較差,也比較容易被傳染,所以要把好盥洗這一關,防止病從口入。可以把洗手的順序編成一個兒歌教給幼兒,先引起他的興趣,他們就非常喜歡洗手了。

  冬天的水比較涼,老師可以為幼兒準備好溫水,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安裝熱水器。有了熱乎乎的水,孩子們更喜歡洗手了。

  4、培養幼兒良好的排洩習慣。

  教過小班的老師都知道小班幼兒經常有尿褲、拉褲的現象。這就需要與家長配合,讓幼兒養成良好的排洩習慣。

  5、培養幼兒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兒自理能力較差,所以當老師面對三、四十個孩子時就有點手忙腳亂。比如大多數幼兒不會穿鞋,老師就要一個個的穿,既耽誤許多時間,老師還特別的累。

  如果讓幼兒學會自己穿鞋,既讓他學會自己動手,又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因此一定要培養幼兒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隨著天氣的日漸寒冷,幼兒的衣服穿的越來越多。進教室要脫外套,出去做操、戶外活動要穿外套。

  想要儘快的管理好孩子就應先教會孩子們學會自理,只有這樣才不至於忙的頭重腳輕,從各個方面來培養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習慣,不僅僅是對其現在有好處,也對孩子的將來有很大的益處!

  入園前各項準備和入園後的注意事項

  1、心理準備

  增加寶寶對幼兒園、老師與小朋友的熟悉感與認同感。父母提前給孩子打打“預防針”,將幼兒園有趣的描述給孩子聽。全家模仿幼兒園的遊戲、上課情景。使孩子從內心向往幼兒園。

  2、環境準備

  家長可以抽時間帶孩子到幼兒園附近參觀,讓孩子瞭解周圍的環境,遊戲活動,認識老師及小朋友,看看幼兒園裡大型戶外運動玩具,同時多讓孩子到家庭附近的社群或是公園玩耍。

  3、能力準備

  讓孩子學會簡單的生活技能與做力所能及的事,是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重要基礎。如自己握勺子吃飯;用杯子喝水;洗手擦嘴;穿脫鞋襪及簡單的衣服等,讓孩子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4、時間準備

  要幫助孩子瞭解作息制度,熟悉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家長可以在報名前後瞭解幼兒園的生活制度,然後告訴孩子每個時間段要幹什麼。在家中,家長可為孩子制定一個科學的作息時間表。

  5、物質準備

  提前預備開學用品,與孩子一同準備並告訴孩子這些用品的名稱與作用。選擇一些穿脫方便又不妨礙活動的衣服;軟底鞋;準備一個孩子喜歡的小揹包,放置孩子個人用品如小手巾、水壺等。

  幼兒入園注意事項如下:

  1.孩子入園後,家長鬚立刻離開。孩子入園第一天哭鬧是正常的,家長適當安慰就可以走了,相信老師一定有能力把孩子哄好.最不好的是孩子哭,家長哭,這樣只會讓孩子更緊張,越發的不願上幼兒園了.也有爺爺或奶奶流露出來,反正我不上班,我就陪陪他,或是歇兩天.孩子是很敏感的,聽到這些,孩子會哭得更厲害,迫使家長作出讓步.也有的孩子第一天,第二天不哭,而後來卻哭開了,家長認為是孩子在幼兒園受到什麼委屈了 ,就不送了,其實,這種波動是正常的.兩三歲的孩子的情緒,情感很容易被周圍的情境所感染,這種易感性是孩子發展的特點之一.

  面對孩子的哭鬧,家長們要做的就是不間斷的送,那種上三天歇兩天的作法不可取,使得孩子有依賴,適應集體生活慢. 有些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後,聽到孩子哭鬧很不放心,便躲在牆角、門後、窗外看,或中途來看望,懷著不被孩子發現的僥倖, 這樣只會強化孩子的哭鬧行為,也是不可取的.會導致平靜的孩子又哭開了.對於初入園的孩子,媽媽要注意多問一些正面的話題,如在幼兒園裡有什麼高興的事啊,和小朋友們玩過哪些好玩的遊戲啊,講一講班裡有意思的故事等。最好不要問孩子是不是受委屈了,是不是想媽媽了。本來孩子就覺得離開父母受了很大的委屈,再一強化,很可能使寶寶傷心備至,進而更對幼兒園產生逆反心理。如果孩子不願意說幼兒園裡的事情,也不要勉強他,相信過一段時間,他高興的時候你不讓他說他也會說的。

  新入園的前一兩個星期,孩子可能會對幼兒園產生牴觸情緒,還可能身體不適,不願去幼兒園,有的還可能會出現夢中驚醒的現象。這時父母要密切觀察孩子身體、情緒等各方面的變化,儘量給孩子心理上的安慰,使幼兒有安全感,引導幼兒發現幼兒園的樂趣,和他們一起親近班裡的老師和小朋友,對老師有信賴感。一般情況下不要輕易給孩子請假,在孩子面前要表現出堅決要求他去幼兒園的態度,一般來說,隨著幼兒對新環境的熟悉,幼兒會在20天左右的時間適應幼兒園生活。 如果孩子確實感冒、不舒服,也不要強迫孩子來幼兒園,因為健康的身體才能保證愉快的心情,讓孩子在家裡休養好了再來幼兒園。

  2.認識新朋友。家長可利用入園和離園時間,認識本班的一個或者幾個小朋友,互相介紹後,鼓勵孩子在一起,拉拉手,玩一玩。另外,老師也是孩子的新朋友。開學前幾天,家長可利用離園時間和老師交談,老師會及時表揚你的孩子,增強孩子上幼兒園的信心。

  3.新生入園宜早接。剛入園的幼兒特別希望家長早點來接,體驗與家長團聚的欣慰,否則,孩子會產生孤獨、失落、甚至有被人遺忘的感覺,使孩子產生恐懼心理,更怕上幼兒園。

  4.談論幼兒園的活動。全家人以樂觀的態度關注孩子在幼兒園的活動,傾聽他***她***談論在幼兒園參加的活動;認識的老師、小朋友;共同欣賞孩子帶回來的作品和獎品。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