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八球的由來及發展史講解

  在以前有很多人反感和反對臺球運動,認為是地痞無賴、流氓的遊戲。現在一提起檯球來,大家都知道,但說起中式八球來,大家都不太清楚。那麼,中式八球究竟是怎麼來的呢?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瞭解一下。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中式八球的由來及發展史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中式八球的由來及發展史

  據資料記載,1984年,時任北京海燕臺球廠的王大石廠長,在製造出中國第一臺國際標準司諾克檯球桌之後,於1985年開始研製美式檯球桌時,由於受資料所限,他以英式的結構、參考開侖的規格尺寸,做成了他想像中的“美式檯球桌”,實際上就是一臺縮小版的英式斯諾克球桌。於是,世界檯球運動又出現了一種新的打法:即在縮小的斯諾克球檯上打美式八球。

  標準斯諾克為12呎、斯諾克練習臺10呎、現在的中式八球檯為9呎。這是一種組合式發明,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美式”檯球桌,一經投放市場,就傳遍大江南北、流行全國,並逐漸在國內各種打法中獨佔鰲頭。

  據說,王大石由北京的西山國營農場職工轉入檯球行業時,受到了當時李老的引導和指點。當時王大石下崗待業,在西山農貿市場賣菜,請教李老指點出路,李老教其去廣東考察檯球,王大石回來說可以做,所以,才有了上訴的製作過程。在製作“中國美式檯球桌”的過程中,李老親自制作樣板,制定比賽規則。由此看來,王大石與李永興老師是有據可查的中式八球的創造者。

  廣東的台山是中國檯球的源頭,1973年就興起檯球,後來傳至武漢、江蘇、東北,直至全國各地,雖然後來打的也是美式八球,但那時不管是水泥臺、密度板臺、石板臺都是像花式九球檯的那種直角袋口,不管王大石他們當時是否受到這種球檯的啟發和借鑑,這種球檯對中式八球的啟蒙、普及和推廣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也是不爭的事實。

  我1993年入檯球行時,當時叫“美式落袋”者居多,後來北方大家都叫“黑八”,或“十六彩”。

  2006年舉辦首次國內排名賽時,就叫首屆喬氏黑八排名賽。

  2007年時,將比賽名稱改為“第二屆喬氏黑8排名賽”,因為在上一站總決賽時,打出的“誰是黑八王”的宣傳廣告,被人指出了逆讀時出現的笑話。

  2008年改為“第三屆喬氏8球排名賽”。雖然第二屆由“黑八”改為“黑8”,但逆讀的尷尬還未隱去,這次叫“8球”,但又出現了與美式八球相區別問題。在賽事宣傳中,曾經提出過“中式十六彩”的概念,但名字稍長,還不理想,未做為正式賽事名稱。考慮到中式八球的長遠發展大計,有個貼切、簡單的好名字已成當務之急。當時考慮到世界檯球常見的叫法:英式司諾克、花式九球和美式八球,那麼如果叫中式8球,即能體現出中國元素,又能與美式八球相區別,而且按照中國人的簡稱習慣也很通順,如:司諾、花九、美八、中八;而且翻譯成英文也不容易產生歧義,很便於中式八球走向世界。所以,在當年的喬氏八球排名賽新鄉站的賑災義賽電視講演中,首次叫出了“中式八球”的叫法。

  2009年喬氏杯“全國中式8球排名賽”時,由這一屆比賽開始,國家體育總局小球中心、中國檯球協會,將喬氏八球排名賽,升級為全國中式8球排名賽,其中對“中式八球”的叫法,得到了他們的批准和認可。

  2010年喬氏杯“全國中式八球排名賽”,考慮到中式元素,不能土洋結合,遂將上屆的“8球”改為“八球”。

  擊球入袋的基本原理

  ***1***球路的選定

  檯球的瞄準方法,是根據力的直線傳遞原理,通過主球撞擊目標球,目標球被撞擊後,便沿著直線進入球袋。因為球檯上有6個球袋,分別固定在四角和邊岸中部,而球是可以在球檯上到處滾動的,要想把其中某一個球打進球袋,必須在球群中觀察選擇,哪個球的球路、角度最合適、容易進袋,在袋口附近有一個目標球,要想使這個球進袋,便要先看看球路是否合適,然後由球袋口中心,通過目標球中心,劃一條直線,這條直線便是目標球進袋要走的路線。

  ***2***目標球上的擊點

  因為目標球沒有外力推動本身是不能滾動的,必須通過主球的撞擊才行。根據力的直線傳遞原理,要把某個目標球打進球袋,不能隨便亂撞目標球上的任何點位,必須根據目標球的進袋線路,確定主球應該撞擊目標球上的擊點位置,才能完成打球入袋。

  由目標球所對著的球袋中心,經過目標球中心延長線,這條線和目標球外圓相交在M點,這個點便是目標球上的擊點。

  ***3***瞄準點

  目標球上的擊點確定之後,接著要確定瞄準點的位置。從目標球上的擊點M,再沿這條直線向後,量出一段與球的半徑相等的長度,最遠點T就是瞄準點。以T點為圓心劃一個圓形虛線,這個圓球形表示主球要撞擊目標球必須來到的位置,主球與目標球的外圓才能在M點相交,與目標球相撞擊,主球上的力量便通過M點傳遞給目標球,使它沿目標球球路入袋。

  檯球低杆發力技巧

  1、眼睛要清楚地感覺到皮頭的速度,如果太快,只會晃一下你的眼睛。妯杆前多擦巧粉,特別是皮頭邊緣部分,因為正是這部分將要觸及到母球的。還有不要使用皮頭比先角大幾圈的球杆,因為在擊打高低杆時會由於 先角承受不住皮頭接觸母球的反作用力,從而造成滑桿、脫杆。

  2、儘量找到球杆是在勻加速狀態下擊球的.而且後手不要干擾球杆向前的慣性,擊到母球的擊點後,不要用手握住球杆,讓球杆地動能充分一傳遞到母球裡去。

  3、注意對球杆的延伸,也就是不要馬上抽回球杆,這樣會造成發力不充分

  4、瞄球時最遠點儘量靠近母球,不要大於0.5釐米。首先,這樣做會使你準確擊打到你想擊打的母球的某一部位,不會無謂下塞,有利於提高準度。其次,發力會更接近你瞄球時的預期值,做到發力充分。

  5、感覺在擊球過程中身體是沒有一絲動作的***大力擊球除外***,全身只有後手小臂的拉起和放下.擊球后身體姿勢的保持也是非常重要,因為有個良好的習慣,就不必擔心在比賽中突然在擊球的瞬間因為身體的"動作"而失誤。

  6、除非必要***例如遠距離拉桿***,不要擊打母球的最下點,以減少失誤率。對於不同距離的子球,要改變不同的母球擊球點。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