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羽毛球如何保護好手腕

  打羽毛球手臂最易於受傷的部位為肩關節、肘關節和腕關節。一般而言造成上述部位受傷的原因主要因為擊球姿勢的不正確和對所用器材的不當選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打羽毛球如何保護手腕,能幫助你降低對手腕、肘關節的傷害,歡迎閱讀。

  打羽毛球如何保護手腕

  降低羽弦的張力***緊度***

  較鬆的球弦,可以提供更大的線床效應,能擊出速度更快、威力更大的球,同時傳遞的震動較少。

  選擇甜區更大的拍形

  球拍的甜區較大,擊球時較不容易打到非甜區,所以震動的機會較少,受傷的機會也就較少。

  檢查拍柄的大小

  如果球拍的握把太小,當球沒有打到甜區時,球拍的扭力就較大,對手臂的傷害就越大。握把太大則手掌抓不牢球拍,容易疲勞。合適的大小應該是,正手握拍時無名指和大魚肌之間有約一個5-8mm的空隙。

  檢查球拍的硬度

  拍杆硬度大的球拍,要求球員在擊球時發出更大的力度,從而使手臂更容易疲勞也就更易於受傷。拍杆硬度小的球拍,球員不需要太多的力量就能擊出更有威力的球,降低了手臂的疲勞可能。目前的羽拍拍杆的平均硬度已比前幾年大為降低了。當然較軟的拍杆,對球的方向控制性是要差一點的。

  保證擊球姿勢的正確

  擊球姿勢的不正確是造成受傷的重要原因。如:擊球點過低、過後、擊球時側身不夠、甩動大臂擊球等等。

  提高手腕力量

  適當的提高手腕力量,能較好的對手腕起到保護作用。可以嘗試用啞鈴做靜力鍛鍊,手握一個啞鈴保持一個固定的姿勢不動,累了休息一段時間後換個方向再進行,每次2-3組;或者是用握力器鍛鍊,用力的抓握握力器15次,休息15秒之後,再用力抓握15次,然後握住不放,每次2-3組。

  控制好運動強度

  打羽毛球時間最好是不要超過1小時,運動量是從小到大的循序漸進的增加,不要一下子加大很多運動量,保證運動強度在自己的負荷範圍內,也能避免因運動過度而導致的手腕部位受傷。

  充分的進行熱身

  在打羽毛球之前,進行充分的熱身運動,將手臂部位的關節、韌帶、肌肉都活動開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運動傷害的出現,如進行手腕關節環繞運動,手臂拉伸運動等。

  打羽毛球手腕扭傷怎麼辦

  如果在打羽毛球過程中不小心扭傷了手腕,可以採用以下一些措施來緩解。

  1、停止運動。在打羽毛球過程中,出現手腕扭傷疼痛的情況,要立即停止運動,避免再使用受傷的手去用力,以免造成第二次傷害。

  2、手腕扭傷之後,要及時的檢查手腕扭傷的傷勢,檢查疼痛部位在哪裡,如果活動手腕或是按壓腫脹部位會出現強烈的疼痛感,甚至手腕的活動受到了限制,要及時的就醫檢查治療。

  3、手腕扭傷程度比較輕,能夠自行處理的話,需要及時的用毛巾蘸上冷水敷在扭傷部位,冷敷大概20-30分鐘,幫助毛細血管收縮,緩解手腕扭傷情況。

  4、在手腕扭傷之後24小時或48小時後,可以對扭傷部位進行熱敷處理,能促進血液迴圈,幫助消腫止痛。

  5、打羽毛球扭傷後24小時後,可以對受傷部位進行輕柔按摩,如果自己不會按的話,建議找個專業的醫生來進行,不要自己盲目的按摩,那樣可能會加重手腕腫痛的情況。

  6、用溫水浸泡手,水應可以覆蓋到手腕,每次約30分鐘,可以幫助血液的迴圈,緩解疼痛。

  7、手腕扭傷後24小時甚至是48小時後,可以在扭傷腫痛部位敷上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膏藥,一般剛扭傷時是不建議貼膏藥的,容易加重傷勢。

  8、打羽毛球時,出現像手腕扭傷的情況,不要再繼續進行需要手腕發力的運動,應該要等傷勢完全好之後再去運動。

  9、在傷勢好轉之後,可以適當的做一些手腕的伸、屈、環繞等比較低強度的動作,促進血液迴圈加快,幫助受傷部位儘快恢復正常,要注意強度和幅度都是不宜過大的。

  羽毛球運動後的放鬆方法

  睡眠

  首先你需要睡一覺,擁有充足睡眠是很重要的,運動後睡覺會睡得很好,睡眠是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的關鍵。運動者每天應保證8一9個小時的睡眠,使機體處於完全放鬆狀態。

  按摩

  按摩能促進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的轉換,如果你看過羽毛球比賽,你就知道為什麼要按摩了,因疲勞引起的神經調節紊亂消失,還可促進血液迴圈,加強區域性血液供應,消除疲勞。按摩時以揉擔為主,交替使用按壓、扣折等手法,按摩可在運動結束後或晚上睡覺前進行。

  整理運動

  在我們打羽毛球之前應該做好熱身運動,同樣,在羽毛球運動之後我們也要做冷身運動,劇烈運動後驟然停止,會影響氧的補充和靜脈血迴流,使血壓降低,引起不良反應。因此,運動後應做整理運動,動作緩慢、放鬆,使身體恢復。

  溫水浴

  有刺激血管擴張,促進新陳代謝和血液迴圈,消除疲勞的作用。溫水浴的溫度宜在40℃左右,每次15-20分鐘。

  藥物療法

  使用維生素或天然藥物,能有效調節人體生理機能,加速新陳代謝,補充能量,減少組織耗氧量,改善血液迴圈,補充肌肉營養。目前,常用藥物有維生素B1、B12,維生素C、E、黃芪、刺五加:人蔘、冬蟲夏草和花粉等。

  合理安排膳食

  疲勞時應注意補充能量和維生素,尤其是糖,維生素C及B1,應選吃富有營養和易於消化的食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