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學習方法總結

  高中化學教材與初中教材相比,深廣度明顯加深,由描述向推理髮展的特點日趨明顯,知識的橫向聯絡和綜合程度有所提高,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高一化學學習方法總結,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一

  1、堅持課前預習積極主動學習

  課前預習的方法:閱讀新課、找出難點、溫習基礎

  ***1***、閱讀新課:瞭解教材的基本內容。

  ***2***、找出難點:對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

  ***3***、溫習基礎:作為學習新課的知識鋪墊。

  2、講究課內學習提高課堂效率

  課內學習的方法:認真聽課;記好筆記。

  ***1***、認真聽課:注意力集中,積極主動地學習。當老師引入新課的時候,同學們應該注意聽聽老師是怎樣提出新問題的?當老師在講授新課時候,同學們應該跟著想想老師是怎樣分析問題的?當老師在演示實驗的時候,同學們應該認真看看老師是怎樣進行操作的?當老師在對本節課進行小結的時候,同學們應該有意學學老師是怎樣提煉教材要點的?

  ***2***、記好筆記:詳略得當,抓住要領來記。有的同學沒有記筆記的習慣;有的同學記多少算多少;有的同學只顧記,不思考;這些都不好。對於新課,主要記下老師講課提綱、要點以及老師深入淺出,富有啟發性的分析。對於複習課,主要記下老師引導提煉的知識主線。對於習題講評課,主要記下老師指出的屬於自己的錯誤,或對自己有啟迪的內容。或在書的空白處或者直接在書裡劃出重點、做上標記等,有利於騰出時間聽老師講課。此外,對於課堂所學知識有疑問、或有獨到的見解要做上標記,便於課後繼續研究學習。

  課內學習是搞好學習的關鍵。同學們在學校學習最主要的時間是課內。在這學習的最主要時間裡,有些同學沒有集中精力學習、有些同學學習方法不講究,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學習水平的發揮。

  3、落實課後複習鞏固課堂所學

  課後複習是鞏固知識的需要。常有同學這樣說:課內基本上聽懂了,可是做起作業時總不能得心應手。原因在於對知識的內涵和外延還沒有真正或全部理解。

  這正是課後複習的意義所在。

  課後複習的方法如下:

  ***1***再閱讀:上完新課再次閱讀教材,能夠“學新悟舊”,自我提高。

  ***2***“後”作業:閱讀教材之後才做作業事半功倍。有些同學做作業之前沒有閱讀教材,於是生搬硬套公式或例題來做作業,事倍功半。

  ***3***常回憶:常用回憶方式,讓頭腦再現教材的知識主線,發現遺忘的知識點,及時翻閱教材相關內容,針對性強,效果很好。

  ***4***多質疑:對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多問些為什麼?能夠引起再學習、再思考,不斷提高對知識的認識水平。

  ***5***有計劃:把每天的課外時間加以安排;把前一段學習的內容加以複習;能夠提高學習的效率。

  4、有心有意識記系統掌握知識

  有意識記的方法:深刻理解,自然識記;歸納口訣,有利識記;比較異同,簡化識記;讀寫結合,加深識記。

  有意識記是系統掌握科學知識的途徑。有意識記的方法因人而異、不拘一格。形成適合自己的有意識記方法,從而系統掌握科學知識。

  5、增加課外閱讀適應資訊時代

  課外閱讀是瞭解外面世界的視窗!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同學們應該增加課外閱讀,不斷拓寬知識領域,以適應當今的資訊時代。

  課外閱讀的方法:選擇閱讀;上網查詢;注意摘錄。

  6、科學歸納

  知識學習過程的完整分為三個階段,即知識的獲得、保持和再現。

  歸納方法之一是點線網路法。這個方法在總結元素的單質和化合物相互轉換關係法最常使用。如“硫”的一章就以H2S→S →SO2→SO3→H2SO4為統領。

  歸納方法之二是列表對比法.對比的方法常用於辨析相近的概念,對比的方法也最常用於元素化合物性質的學習.通過對比,找到了新舊知識的共性與聯絡。

  歸納方法之三是鍵線遞進法。高中化學學習方法,高中化學基本概念多,一些重要概念又是根據學生認識規律分散在各個章節之中.這就要求我們學生及時集中整理相關概念,按照一定的理論體系,弄清基本概念之間的從屬或平行關係.在歸納整理中,可以犧牲一些具體細節,突出主要內容。 “勤”和“巧”是到達知識彼岸的一葉方舟。這個“巧”字就是善於總結。

  在高三總複習階段,更需要學生作類似聯想和歸納總結。

  二

  ***一***要科學地閱讀教材和資料書

  新教材在充分考慮學生心理、生理特徵、教育教學原理、學科特點、社會發展等諸多因素的基礎上精心編制而成的,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課前閱讀能把握好重點方能提高聽課效率,課上閱讀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分析思考問題,發現疑點,展示其特長,減少惰性,減少兩極分化,課後充分利用資料書,可以及時彌補課堂上因疏忽等原因而產生的疑惑,並使已有的知識得到進一步昇華,安排閱讀應抓住時機,應本著閱讀後能解決問題,能在提出新問題,再閱讀再解決問題的原則,通過閱讀仔細推敲,全面準確地領會知識的內涵,明確聯絡,掌握規律,使知識成塊、成串,逐步培養自學能力。

  ***二***課上注意學習化學方法,課下注意搞好復結

  高一新教材以化學基本理論開始,指導學生認識概念的涵義,理解概念的本質,明確概念產生、發展、完善的過程,重視概念的運用和遷移,促使概念系統化,對元素化合物知識指導學生採用對比、歸納的方法找出知識的共性、差異性及遞變規律,如鹵族元素要要善於從代表物――Cl2出發,找出它們之間的相似性、差異性、遞變性、特殊性的歸納方法並加以應用,以掌握科學地學習研究化學的方法。 高一新生常出現"一講就會,一做就錯"的現象,究其原因是知識不繫統,知識點不到位,方法不靈活等,為了避免上述現象,要經常複習。

  ***三***注重培養自己的實驗技能

  高中學生只具備了一些基本的實驗操作方法和能力,其它各方面的方法和能力還未形成,新教材使用的過程中應有改進實驗的意識,增強動手能力。所以,請同學們多參加實驗活動,這樣,可以給自己創造一片廣闊的天地,多動手、勤動腦,理論聯絡實際,形成多方面的能力,同時開發內在的潛力。

  高中化學與高中化學的銜接問題是高一化學教學中一開始就面臨的一個難題。高一是高中化學學習的關鍵期,千萬不能落後。希記這篇文章能幫助同學們做好初高中化學的銜接過渡,讓大家更好地適應高中的化學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三

  一、初、高中化學教學目標及目的的差別

  通過對比初、高中教學大綱對教學目標及目的的闡述可知:初中化學是啟蒙學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素質教育。從教科書及教學實際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學主要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化學知識、基本化學實驗技能、簡單化學計算及化學在生活、生產及國防的某些應用;其知識層次則以要求學生“知其然”為主。高中化學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實施的較高層次的基礎教育,化學知識逐漸向系統化、理論化靠近,對所學習的化學知識有相當一部分要求學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學生要會對所學知識能應用於解決具體問題。還能在實際應用中有所創新。

  二、初、高中教材中知識的承繼和銜接

  1.初三教材中出現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沒有出現但做要求的內容。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同素異形體

  ***3***用電子式表示物質的結構

  ***4***兩性化合物及典型兩性氧化物

  此部分內容集中在高一年教材的第五章,在授該章內容時,應注意加以補充,以免讓學生出現知識的空白點。

  2.高—年時需對初中某些知識加深、完善

  ***1***氧化一一還原反應

  初中只從得、失氧觀點簡單的介紹有關氧化——還原反應,高一年則從化合價、升降,電子得、失觀點即從本質上來介紹氧化——還原及應及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

  ***2***結構理論的初步知識

  ①初三隻舉例介紹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情況,高一年介紹了核外電子排布的三條規律,給出了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⑦初三隻列舉有關“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簡單例子,高一年則在此基礎上介紹了離子晶體、分子晶體、原於晶體的概念結構特徵和物理性質等。

  由上可知高一年教材中對於化學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較初中更為完善、更嚴密,也更兼顧科學性知學生的可接受性。

  3.有關化學計算內容及方法的承繼

  ***1***有關溶解度的計算

  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溫度下飽和和溶液中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溶解度三者之間的換算。但溫度改變,溶解、結晶問題的計算是中學化學計算中的一個較為重要的型別。也是高考中常見的考點。在高一年時要適當補充。

  ***2***“量差”法的應用

  此法在中學基礎計算中應用較廣,初中階段不要求學生掌握該法,在高—年要結合有關新課內容補充講解並使學生逐步掌握。

  4.實驗室製取常見氣體

  初中已學過O2、H2、CO2氣體的實驗室製法,並分別介紹其反應方程式,使用儀器裝置等內容。高一年要結合CL2、HCL、SO2、NH3等氣體的實驗室製法從①反應原理;⑦反應裝置;③收集方法;④注意事項等四個方面對此加以歸納,並將之擴大為學習氣體制法的一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