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與學生談話的技巧

  做學生的思想轉化工作,最常見、最為廣大班主任普遍運用的方法,就是“談話法”。那麼,班主任在同學生談話的過程中,如何運用語言藝術,與學生溝通情感,捕捉最佳的教育時機,達到理想的教育學生的目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實事求是地談

  學生雖然年齡小,都是些天真爛漫的孩子,但他們對好話和壞話,真話和假話還是能聽得出來的。班主任在進行集體或個別談話時,千萬不能用“哄一鬨”、“嚇一嚇”來代替說理。一定要尊重事實,入情入理,甚至要設身處地。

  輕鬆愉快地談

  與學生談話,不可忽視情感的作用,因為情感是教育資訊通向學生內心世界的“橋樑”。要架設這座“橋樑”,關鍵在於教育要寓理於情,以自己積極的情感體驗影響學生,努力創設愉快、寬鬆的談話氛圍。這樣才能引起肯定性的情緒反應,使學生愉快地、心悅誠服地接受老師的教育。

  要有準備地談

  班主任找學生談話不要隨心所欲,信口開河,要在談話前作好充分的準備,做到“胸中有數”。這個“數”,是指對情況的瞭解。瞭解是談話的前提。談心要知心,而心總是可知的。抓住學生的心理癥結,有的放矢地接觸學生的思想,打動學生的心,這就是心理學所說的心理接觸。任何成功的談話總是以對情況的瞭如指掌為基礎,以心理接觸為前提的。

  因人而異地談

  學生的個性千差萬別,這就決定了教育語言的個體差異性。班主任要善於針對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談話方式,“看人下菜碟”。譬如,對領悟快、自尊心較強的學生,一般宜採用“聲東擊西”的方法,言詞要含蓄、婉轉,對膽孝內向的學生,應化嚴肅於幽默之中,以班主任的態度、語氣消除其緊張情緒;對個性強、脾氣執拗的學生,則要“剛柔並濟”,既不能讓其任性,又要防止學生“頂牛”;對那些缺乏自信心和上進心的學生,應多肯定他們的長處,“長善可以救失”,用學生自身的優點,克服自身的缺點。

  1.針對優等生的自傲心理——找出自省點

  學校的優等生其表現心態是充滿自信,心情舒暢,但往往比較自負,有時看不到自己的缺點,與這類同學談話可採用提醒式。在肯定他們的成績的同時,用暗示的言辭,較為含蓄的語言,指出其自省點,從而使被談話的同學能意識到教師的意圖,正確估價自己,揚長避短,向新的目標奮進。

  2.針對雙差生的自卑心理——挖掘閃光點

  學校的雙差生是易被教師厭倦的一部分同學,他們在班集體往往自感抬不起頭來,情緒低落,意志消沉,沉默寡言,怕提舊事,表現出防禦心理和對抗心理。與這些同學談話應採用對話式的方法。老師要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場合,把握對方心理,用說理性強的內容,較嚴肅的語言和果斷明快的語調來教育他們。既要挖掘他們的優點,樹立“抬起頭來走路”的信心,還要具體地帶動他們尋找進取的途徑和方法。

  3.針對中等生的無為心理——開啟動力點

  學校,特別是一般校的學生大部分還是處於中間狀態,他們自認為“比上不足,比下有餘”,“100分太難,20分太悲,60分最好”。因此表現拼搏精神差,缺乏前進的動力,對什麼都抱著無所謂態度的“輕視心理”。對這部分同學應採用觸動式的談心方式,以“剛”克“剛”,從而啟動他們的思想,打氣鼓勵,使其猛醒。但這種“觸動”不是居高臨下,先入為主,而應掌握分寸,就像孔子所言,“溫而厲,威而不猛”,也就是溫和而又嚴肅,威儀而不猛烈,使學生能心悅口服地接受。

  4.針對偶犯錯誤同學的自棄心理——激發內燃點

  時下有一部分同學平時表現還可以,但由於某些客觀環境的影響,或接觸了表現壞的同學,或家庭受到波折和困難,或自己遭到某些刺激和打擊,使思想產生變化而犯錯誤,這種同學往往會表現出懊喪心理和惶惑心理,自尊心減退,缺乏信心,此時,老師應當採用參照式的形式找他們談心,用“橫向”和“縱向”對比,使他們能夠認識到自己犯錯誤的原因,引起反思,放下包袱,增強信心。

  班主任與學生談話,要真正體現是師生之間的親切“談心”,而不是“我說你聽”強行灌注。可以說班主任同學生談話與其說是用口講,不如說是用“心”。以心換心,人之常情,沒有誠意,難以服人。一次成功的談話所付出的勞動,不亞於一堂好課的藝術構思。課堂教學要講究藝術,同樣,與學生談話也要講究藝術。這樣才能以語言去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