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給講師的六大錦囊

  三尺講臺,三寸舌。三寸筆, 三千桃李。在授課的過程當中,每位教師都想表現最完美的自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一、擔心自己講不好

  原因分析:這背後首先是有一些焦慮,他的需求是希望自己能夠正常發揮,而他真正的目標叫完美髮揮,也就是希望自己能說得好,不磕巴,整體都沒有什麼問題。

  解決方式有兩種:一是提前刻意練習,反覆練習形成套路,練習到用後腦勺都能想起來接下來要說什麼;二是精心設定培訓開場,開場方式可以有:

  金字塔型開場***我是誰,我要做什麼,我要帶領你們做什麼?***

  套路式開場***“我和你們一樣”,找到客戶的共同點,拉近共同感***

  開場遊戲***使用遊戲規則清晰的遊戲,如“光譜遊戲”“八月十五洪水事件”等,從遊戲中瞭解學員的層次和狀態***

  二、氣場不夠,HOLD不住場

  原因分析:感覺自己不適合做培訓師,特別是面對企業社會人士。這一信念認為,好的培訓師一定是一個氣場上能hold住,有權威感的。

  解決方式:

  其實最好的hold場方式是熟悉你的人群。在成人培訓中hold不住場,不是你講的不好,而是因為你講的對於他們來說沒有用。

  首先,用4W熟悉人群,每個W列舉出10條,如:Who are they? What they want?並在課程開始之前詢問大家的困惑和期待,把這些做好總結,自然會更瞭解學員的需求。

  三、怕講不清楚

  原因分析:這一信念認為擁有更多的知識,或者當知識量大於對方的時候,才能夠講得好。

  解決方式:需要認清的是,最重要的不是你的知識,重要的是對方需要的知識。比如對於不熟悉生涯規劃專業知識的人來說你非常有優勢,可以將一個大家都熟悉的故事用生涯做詮釋,或者分享生涯知識、方法在自己身上的應用。

  四、開講時忘內容

  原因分析:這一問題是告訴我們知道怎麼講並不能代表你就能表達好。因為一些場外或者自己的因素也會產生緊張的情緒導致忘記所要講的內容。

  解決方式:練習和監聽是最有效的。用手機把要講的內容錄下來,講三遍,如果可以,視訊記錄效果更好,然後反覆的去監聽和觀看音訊或視訊的效果。上場之後只記要點以及準備一個好的開場。

  五、害怕遇到刺頭學員

  原因分析:你還是期望做一個課程的主控者,你不能接受那些不完美。開溜是對培訓師內心的一個打擊,許多新手培訓師承受壓力有限。

  解決方式:

  第一個方式是把你講的例子講到精專,講到他們想不到的。這需要在so what方面做得特別多。

  第二個方式就是把你的例子講得特別簡單,用特別平常的事把它闡述出來,這樣學員就可以跟隨著你走了。

  最後一個方式是不斷地走動。人們會對移動的人會特別關注,這樣也方便和學員融為一體。

  如果遇到一些“奇葩”的學員,在培訓進行中,慢慢從關注自己向關注別人轉化,先關注那些可以給你帶來能量的人。這是讓課程漸入佳境的方式。

  比如在課堂上先找笑臉,比如關注那些背挺得很直,認真做筆記,對你表示微笑的人,先從他們身上吸取能量。一般的課堂,我們只要能照顧到70%-80%的學員就已經很不錯了。總有一些學員是屬於評判型的,他並不是反對你,只是他的思考方式一直處於評判的角色。一開始你不需要將你的能量關注在那裡。

  六、學員注意力下降

  原因分析:學員是人,不是超人,沒有可能在一堂課中保持全神貫注,你需要做的是調節與調整。

  解決方式:這是個挑戰,如果你有足夠的膽量,你就真的可以停下來,做一個停頓,然後跟底下的人說“我突然很好奇,我們的課程可能讓大家有些分神,我關注到大家可能有一些困,那麼你們能告訴我到底是怎麼回事嗎?”這個問題問出來之後,你聽他們講,你就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了。

  比如說有的時候就是下午學員有點困,也可能前面哪個知識點沒有消化透,他正在回味。可能你的課程時間超過一個小時,人的精力自然就會鬆懈。所以停下來,等一等是很重要的。

  把培訓分為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一個模組。在每個模組中都有自己的節奏。花上兩到三分鐘在開場的時候先跟學員扯一扯,在這個時候收一下大家的注意力。接下來會講一個小故事,引出今天課程的主題,搭接上我們這個模組的內容。然後會去講一些專業知識,講完之後馬上去練。練完之後,一定要帶大家總結和提升,最後再講一個小故事作為結尾。

  七、課後容易自我滿足

  原因分析:很多有天賦的講師都會有這樣的想法。他甚至說不清楚自己為什麼會講那麼好,久而久之形成的條件反射動作是:反正上次臨場發揮很好了,下一次也這樣。就像做好了一個菜,卻沒有繼續複製的能力。比如說,有的老師說培訓之後,自己很想提高但覺得很困難,不知道找哪一點提升。

  解決方式:建議在課後讀一讀學員反饋,勇氣大的話,在課後找到打分最低的學員,坦然面對結果,和他真誠交流。也可以請教研員從中立角度向他了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