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主題的黑板報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誠即真實無妄,指“內誠於心,”信則偏重“外信於人”,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推薦一些,希望大家喜歡。

  圖片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圖片5

  資料:誠信的故事

  1宋濂的故事

  宋濂小時侯喜歡讀書,但是家裡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麼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書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於人,怎麼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又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學者請教,並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那天下起了鵝毛大雪。當宋濂挑起行李準備上路時,母親心疼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裡早已大雪封山了。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禦不住深山的嚴寒啊!”宋濂說:“娘,今不出發就會誤會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當宋濂到達老師家裡時,老師激動地稱讚說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

  打鐵還需自身用,幸虧宋濂沒有聽他媽媽的話,不然他怎麼可能千古流芳到如今?這樣的父母如今遍地都是,但像宋濂這樣的孩子,一個也沒見過!

  2晏殊誠實守信的故事

  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晏殊,14歲被地方官作為“神童”推薦給朝廷。他本來可以不參加科舉考試便能得到官職,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毅然參加了考試。事情十分湊巧,那次的考試題目是他曾經做過的,得到過好幾位名師的指點。這樣,他不費力氣就從千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並得到了皇帝的讚賞。但晏殊並沒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複試時,把情況如實地告訴了皇帝,並要求另出題目,當堂考他。皇帝與大臣們商議後出了一道難度更大的題目,讓晏殊當堂作文。結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誇獎。

  晏殊當官後,每日辦完公事,總是回到家裡閉門讀書。後來皇帝瞭解到這個情況,十分高興,就點名讓他做了太子的輔助之臣。當晏殊去向皇帝謝恩時,皇帝又稱讚他能夠閉門苦讀。晏殊卻說:“我不是不想去宴飲遊樂,只是因為家貧無錢,才不去參加。我是有愧於皇上的誇獎的。”皇帝又稱讚他既有真實才學,又質樸誠實,是個難得的人才,過了幾年便把他提拔上來,讓他當了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