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手冊知了觀察日記

  知了又叫蟬,他們的生命僅僅只有幾天。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們整理的知了觀察日記的相關內容,希望你們會喜歡!

  知了觀察日記【一】

  7月20號的下午,下了一場大雨。大雨過後我發現一隻知了停在我家窗臺上,爸爸把它抓了回來。我觀察了一會兒,我把我觀察到的講給你們聽:

  知了有一雙硬硬的眼睛,爸爸說它是複眼,由很多的小眼睛組成,能有很寬廣的視角,能看到更多的東西。它的嘴巴是圓形的,前端是一根細細的針狀的,原來它就是用這個“針”嘴巴刺入樹幹,吸食樹液。它有六條像刀一樣又小又細的腿,可以牢牢地把自己固定在樹枝上。它還有一雙透明的大翅膀,大翅膀下面還有一雙小翅膀,展開後薄薄的大小翅膀組合在一起,飛起來又穩又沒有聲音。他的肚子長長鼓鼓的,爸爸說這個是它的腹腔,“知了、知了”叫的就是這個地方振動發出的聲音,腹腔有一個開口的是雄性的知了,而雌性的知了由於生理特徵的差異是不能叫的。

  知了是靠吸食大樹的樹液生存的,如果一根大樹被知了的“針”嘴刺了很多的洞,吸食了很多的汁液,大樹就會枯萎,所以知了是大害蟲。不過爸爸說知了從土裡爬出來時要脫去一個外殼,然後才是這個樣子的,退下來的“蟬殼”是一味中藥。

  知了觀察日記【二】

  下午,我和蒲**在學校的操場上玩耍,剛到操場邊上的時候,我聽見了“知了、知了”的叫聲。我順著聲音找去,發現地上除了一些花花草草,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東西!蒲**眼睛一亮!輕輕地翻開一叢草,看見有一隻知了,在不停地叫著。這隻知了有一對透明的大翅膀,大翅膀下面有一對小翅膀。它有六條細長的小腿。眼睛比較小,是橘黃色的,像兩顆罕見的橘黃色寶石。它的觸角又細又短。我決定把知了拿回家養。

  回到家以後,爸爸奇怪的問:“兒子,你怎麼帶回來了一隻知了呀?”我說:“我把知了帶回來,是為了養它!”爸爸又驚訝地問:“你竟然要養知了,你知道它吃什麼嗎?”我不以為然地說:“我不知道知了吃什麼,可電腦知道啊!”我做完作業以後,去查了知了的資料,網上說:“知了吃樹汁和螞蟻,它是一種害蟲。”我還在網上看到了知了的繁殖的方法:“知了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不同的時期。卵產在樹上,幼蟲生活在地上,成蟲又重新會到了樹上。雄知了在交配之後,雄知了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很快便死去。雌知了則開始進行產卵的任務,它用尖尖的產卵器,在樹上刺出個小孔,它每刺一次產四到八粒卵,一根枝條上,往往要刺出幾十個孔,然後雌知了不吃不喝,也很快便死去了。”知了為了下一代,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種精神真讓我感動啊!我們的父母不也是默默地為我們付出嗎?

  知了觀察日記【三】

  今天我的好朋友鄧**找到了一隻蟬。她高高興興地對我說:“葳子姐姐,我有一隻蟬。”我過去一看,真的是一隻蟬,我還以為是一隻假蟬呢!我仔細一看,原來是一隻活的蟬,它身上的顏色是黑色的,身體是尖圓形的,頭部有兩隻眼睛,胸前有六隻腳,背上有兩對翅膀。現在,它的翅膀已經受傷了,飛不起來了。我還要告訴你一個祕密,知了是有攻擊力的,我的手差點就要被它的六隻腳給抓傷了。

  我想要一隻蟬,就對奶奶說:“奶奶,我想要一隻蟬。”奶奶對我說:“我不會爬樹,怎麼辦?”於是,我很不高興了。奶奶對我說:“蟬的幼蟲長在土地裡吃樹的根,長大了褪去外面的殼,殼就是蟬蛻是一味中藥,有清熱解毒功效。成蟲飛到樹上去了,它吸樹的汁吃露水。我喜歡蟬。”

  吃晚飯的時候,樹上的蟬叫“知了——知了。”它們的聲音又尖又巨集亮,“知了——知了”叫個不停。我想:“這是怎麼回事?”我去查字典,原來雄蟬的腹部有發音器會連續不斷的發出尖銳聲,雌蟬的不發聲,腹部有聽器。我明白了,蟬是用鳴叫找朋友,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