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的名義觀後感

  一部名為《人民的名義》的反腐劇引起網友持續熱議,相關搜尋網頁超過了500萬個,業界祕傳該劇為2017年的“第一大劇”、“獨門利器”、“孤品題材”、“祕藏爆款”。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篇1

  黨員幹部要學習《人民的名義》中反腐鬥士的浩然正氣,自覺抵制各種誘惑,保持對權力的敬畏,永遠銘記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做讓百姓放心、安心的好公僕。

  3月28日,反腐新劇《人民的名義》開播。相關調查資料顯示,該劇第一集的實際收看人數***含網路***高達3.5億人次,新浪微博話題閱讀量達7000萬,討論量達21萬,該劇的熱播打響了2017年反腐劇播出的第一槍。

  黨的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黨風廉潔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提到新高度。反腐的高壓態勢為反腐劇的誕生提供了現實土壤。在經歷了長達十年的“冬眠期”以後,以《人民的名義》為代表的反腐大劇應運而生,迴應了時代的訴求。同時,這部劇也給黨員幹部帶來了很多有益的啟示:

  一是不忘初心,堅守品格。《人民的名義》中趙德漢“小官鉅貪”的形象被刻畫得淋漓盡致。他長相憨厚、衣著樸素,在簡陋破敗的老房子裡吃炸醬麵,喜歡以“農民的兒子”自居,卻在慾望的誘惑下,丟失了作為農民最樸素的品質,忘記了當初為什麼當官的信念,貪汙贓款達2.3億人民幣。事實上,黨的以來,不少落馬官員皆出自普通家庭甚至貧寒人家,他們步步高昇,卻在權力中迷失了自我。“趙德漢們”警示著每一名黨員幹部,必須把“不忘初心”作為為官幹事的座右銘,要時刻銘刻在心,始終落實於行。

  二是任何人都沒有法律之外的絕對權力。相對於普通幹部,高官腐敗對黨、國家和人民造成的負面影響更壞更廣更深。過去,反腐劇的尺度停留在“副省級為止”;這一次,《人民的名義》把尺度擴大到了副國級幹部。這背後彰顯了中央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的決心。同時,該劇也警示廣大黨員幹部,任何人都沒有法律之外的絕對權力,任何人行使權力都必須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並自覺接受人民監督。正如所說:“不論什麼人,不論其職務多高,只要觸犯了黨紀國法,都要受到嚴肅追究和嚴厲懲處。”

  三是要不斷提高廉潔意識。《人民的名義》用豐富的細節、細膩的表達從正反兩面展示了官場人物的生存狀態。尤其是對官場“兩面人”“兩面派”的揭露,入木三分。劇中的腐敗分子裝得很正、藏得很深,活脫脫一個“兩面人”形象。但“機關算盡太聰明”,演技再高,總有演砸的時候。《人民的名義》用生動鮮活的故事教育黨員幹部,讓廣大黨員幹部不斷受感染、受教育。因此,黨員幹部要從中汲取教訓,做到堅定信心不動搖,面對誘惑不迷失,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進一步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提高廉潔從政意識。

  正風反腐,是對世道人心的校準。黨員幹部要學習《人民的名義》中反腐鬥士的浩然正氣,自覺抵制各種誘惑,保持對權力的敬畏,永遠銘記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做讓百姓放心、安心的好公僕。

  篇2

  近日,一部名為《人民的名義》的反腐劇引起網友持續熱議,相關搜尋網頁超過了500萬個,業界祕傳該劇為2017年的“第一大劇”、“獨門利器”、“孤品題材”、“祕藏爆款”。

  作為暌違行業十年的反腐作品,觀眾很難理解,是什麼原因讓它引起影視行業強烈震動,受到觀眾熱議。

  絕無僅有:普通影視公司無法涉獵的獨家稀缺珍品題材

  《人民的名義》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和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金盾影視中心等單位聯合出品,業界人士表示,因為該劇涉及到中國政治生態,並要精準表現檢察官查案辦案、觸目驚心的腐敗幕後等絕密情況,並非一般編劇、普通影視公司可以涉獵這類題材,因此,該劇無疑是影視劇市場上“獨樹一幟”的稀缺珍品。

  受最高檢影視中心邀請,“中國政治小說第一人”周梅森、著名編劇陸天明等國內頂級作家,已經前往檢察機關及收押腐敗犯罪高官的監獄深入生活。截至目前,首位呈現出影視作品的便是周梅森。

  十年以前,反腐題材影視劇一度受到觀眾熱烈追捧,周梅森憑藉《絕對權力》《至高利益》《國家公訴》等一系列高收視、高口碑的反腐力作,被觀眾冠以“中國政治小說第一人”。

  作為這類題材的頂級作家,周梅森此番蟄伏歸來,顯然把積蓄十年的洪荒之力都用在了這部親自執筆編劇的《人民的名義》中,他自己表示“這是我創作生涯以來最好的作品,寫得酣暢淋漓,全面超越了我過去的作品”。

  最大尺度:首度涉及高級別“大老虎”腐敗

  十年前曾經有一大批反腐劇作受到廣大觀眾的熱議和追捧,譬如周梅森的《絕對權力》、陸天明的《蒼天在上》《大雪無痕》《高緯度戰慄》、張平的《生死抉擇》,這些反腐力作中的腐敗分子最高寫到省部級領導幹部為止。

  周梅森全新創作的這部《人民的名義》,首次涉及到副國級領導幹部的貪腐問題,大大突破了這類題材以往“寫到副省級為止”的紅線,成為當今最大尺度。

  該劇曾因反腐故事情節之劇烈,腐敗分子職位之高,社會問題範圍之廣,犯罪手段之殘忍而一度被業界猜測這部劇是受到高層支援。

  首次與周梅森搭檔的導演李路,曾經導演過《老大的幸福》《山楂樹之戀》《坐88路車回家》等作品,始終保持了關注現實、細膩入微的風格特徵。作為總製作人,李路表示,能夠執導這樣一部題材稀缺、格局巨集大、意義深遠的作品,將成為他職業生涯中最值得驕傲的事情。

  故事震撼:直面大眾對反腐幕後的高度期待

  隨著中紀委和央視聯合攝製的專題片《永遠在路上》的播出和熱議,網友對《人民的名義》也展開了追逐和討論,截至目前,該劇的故事內容仍然保持著神祕面紗。

  據悉,由周梅森親自執筆創作的該劇劇本,在劇本研討會上曾經獲得最高檢、廣電總局領導和著名評論家的高度讚揚,這也是該劇從劇本創作到立項開機、投資拍攝、後期製作等“一路綠燈”的原因所在。

  該劇故事環環相扣、情節曲折離奇、場面震撼人心,而且首度展現了省部級高官圍繞從嚴治黨開展的反腐倡廉鬥爭,深刻反思了“塌方式腐敗”、“家族式腐敗”等多重腐敗的根源。就連劇組的司機、化妝師等工作人員都經常聚在一起討論,認為呈現的故事精彩絕倫,令人拍案叫絕。

  頂級高配:40位實力派演員凶猛鬥戲

  導演李路表示,對於這樣高品質的故事內容,必須由一批戲骨級別的演員來呈現,最終憑藉他對作品的獨到見解和誠意,匯聚了陸毅、柯藍、張豐毅、吳剛、許亞軍、張凱麗、張志堅等多位影帝、視帝、視後級別演員集體加盟。40多位實力派演員在現場凶猛鬥戲,有點讓人應接不暇,讓這一陣容被業界譽為“不可複製”、“難以重現”。

  作為中國政治生態最全面最深入的一次揭祕,該劇憑藉獨門題材,已經先聲奪人,加上編導演的超強集結,當然有理由未播先熱。

  2017年,網友有充分理由去期待,反腐劇《人民的名義》如何驗證它成為 “2017年第一爆款”坊間熱議。

  篇3

  近期,豆瓣評分超高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以獨特的題材、雲集的戲骨、過硬的演技贏得了全國觀眾的一致好評,引發熱烈的反響,對於國家播放反腐倡廉題材的影視劇作品給予高度肯定,更多的是透過影視作品看到國家從嚴治黨之力度、嚴懲貪汙腐敗之決心,這是肅歪風、正黨風的堅定體現。

  電視劇使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感觸頗深、收益良多的是電視劇中陳岩石老先生給漢東省上的那一堂黨課,沒有課堂老師的講授藝術,但真摯的感情流露讓人潸然淚下,他回憶中、歷史中、戰爭中的共產黨員讓我驕傲,讓我敬仰,讓我欽佩,也讓我汗顏。陳老說,在戰爭時候,只有黨員才有扛炸藥包的資格。這個資格是一種敢於為人民獻身的勇氣,這種資格是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堅毅選擇。陳老還說,他入黨的時候,就沒有想過能活著回家。聽到這一句,眼淚再也忍不住噴湧而出,入黨莊嚴宣誓的時候,陳老是做好了為信仰、為人民付出一切的準備了的。入黨,意味著更危險的任務,意味著更重大的責任,意味著更艱鉅的擔當,但是,沒有一位黨員選擇退縮,沒有一位黨員選擇逃避,能為保護群眾犧牲是光榮的,能為戰爭勝利出力是崇高的,能為堅定信仰獻身是值得的。我想,沒有人不怕死,他們也想活著,活著看到順利,但是,在他們心中,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那叫信仰,信仰背後,站著人民!

  回想我入黨時,沒有生與死的壓力,沒有需要與被需要的感覺,就是因為大家都交入黨志願書,所以我交了,因為入黨是品學兼優的學生的特權,所以我想試試……入黨的初衷,在陳老一字一句的回憶中,顯得那麼蒼白而又無力;入黨之後,除了變更政治面貌,定期參加學習,參加組織生活,交納黨費之外,似乎我並沒有做到其他的要求,學習依然像以前一樣的學習,隨後的實習也是按部就班,參加工作了也沒什麼不一樣,入黨之後的作為,在陳老直擊人心的言語中,顯得那麼糟粕而又無光;關於入黨的信仰,從學整整19年,識的的漢子數以千計,黨章的每一個字都認識,黨規的每一句話都能理解,但每當談起信仰時,內心總是感覺模糊,感覺虛無,當在工作總結中寫下堅定信念這類詞彙時,心是虛的,因為不真實,信仰的感悟,在陳老樸實無華的訴說中,顯得那麼汗顏而又缺乏底氣。

  在陳老的回憶中,那樣的黨員是他永遠難以忘記的摯友,永遠相惜相伴的知己,永遠心靈相通的同類人。這樣的黨員英雄,每位身上都有迥然不同的經歷,英雄的故事各有各的壯舉,但英雄的情懷無不相似,那是切實用實際行動踐行為民服務宗旨的情懷,那是信仰堅定到能為之付出生命而義無反顧的情懷。共產黨伴隨著艱難的環境、戰火的紛飛、生命的危險一路風雨,無數黨員先輩們用鮮血染紅了他們的信仰,用生命迎來了人民的順利,用犧牲換取了群眾的利益,用付出奠定了今天的美好新中國。他們其中,有無數先烈,永遠的留在了那段艱難奮進的歲月,沒有享受到一絲一毫他們用犧牲換來的勝利果實,但,我想,如果可以從新選擇,他們永遠不變,因為他們是共產黨員。

  反思自身,生活在日益強大的祖國的庇護下,我們安居樂業,我們和平沒有戰爭,我們有學上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生活環境、生活質量的大大提升,我們心懷感激;看到抗戰歷史回顧中,拋頭顱灑熱血的先輩們的英勇舉動,我們由衷敬佩;想到屈辱備受壓迫的日軍侵華時期,我們義憤填膺……但是,感激之餘呢?敬佩之餘呢?義憤填膺之餘呢?我們做了什麼?

  和平年代,不再需要我們扛槍抬炮;幸福時代,不再需要我們吃草根穿草鞋;發展時代,不再需要我們負重徒步幾十天……是時代太美好,以至於不需要那些美好的道德品質、優秀的傳統作風、堅定的理想信念了嗎?我想,不單單是我想,所有的人都會回答,不是,而且依然需要。是的,依然需要,只是付諸行動的寥寥無幾而已。

  知行合一,用配得起的行動去踐行我們說得出的語言。身為一名共產黨員,繼承先輩用行動積攢下的優秀經驗、立黨根本、執政要求、行事準則,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衷,切實為民服務堅毅前行,用行動續寫共產黨的榮光,用行動,在當下美好的時代,努力書寫更加美好的黨員故事,努力構建更加美好的幸福時代。

  若有幸能活到陳老的年紀,當已然白髮染鬢,追憶曾經,願我一路無悔無憾,願知己一路隨行,願美好更加美好!當然,行動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