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咳嗽便祕怎麼辦

  如果寶寶便祕已經很長時間了,大便已經堆積太多了,就必須依靠藥物治療來清除。那麼,寶寶便祕如何用藥?寶寶便祕用藥注意事項有哪些?接下來小編為大家解答吧。

  寶寶便祕是一種較常見的現象,便祕不僅會讓寶寶身體不舒適,而且大便長時間存留在體內還會使毒素淤積,影響寶寶正常的新陳代謝,導致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

  研究表明,經常性的便祕,寶寶會感到腹脹不適,注意力過多集中在便祕不適上,精力不集中,缺乏耐性,貪睡、喜哭,對外界變化淡漠,反應遲鈍,不愛說話因而“呆頭呆腦”。

  絕大多數的小兒便祕都屬功能性便祕。大多數經過飲食、生活作息等的調理可以痊癒。

  如果寶寶便祕已經很長時間了,大便已經堆積太多了,就必須依靠藥物治療來清除。對經常便祕兒可選用下列治法:

  ①潘瀉葉2-3克泡開水喂服,一次吃多少算多少,短期內可改善便祕現象;

  ②潤腸通便劑首選開塞露和甘油栓,該藥能減少糞便的硬度,同時使患兒不能弊住大便。延伸閱讀:寶寶便祕如何使用開塞露?

  ③可在專科醫生指導下使用益生菌製劑,比如媽咪愛、金雙歧等益生菌製劑;亦可適當服用小兒健胃消食片、普瑞博思等胃腸動力藥,增強胃腸動力。

  對頑固性便祕者應到正規醫院找兒科醫生檢查,著力進行病因治療。

  寶寶便祕用藥注意事項

  孩子便祕用藥一定要謹慎,要避免長期應用或濫用刺激性瀉劑。

  開塞露是高滲性瀉藥,不被腸壁吸收,在腸道內呈高滲狀態,自腸道吸收水分,軟化糞塊。雖然開塞露注入小兒肛門後可以刺激腸壁引起排便,但一般不建議給小兒用開塞露,以避免藥物依賴,而且開塞露對小兒還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液體石蠟是潤滑性緩瀉劑,長期使用會影響維生素A、維生素D和維生素K的吸收,嬰兒忌用。乳果糖製劑可刺激結腸蠕動,軟化糞便,但劑量過大可致腹瀉。聚乙二醇福鬆為滲透性緩瀉劑,使用過量可致腹瀉。腸動力劑西沙必利主要促進胃腸道肌間神經叢中乙醯膽鹼的生理學釋放,加強並協調胃腸道運動,促進大腸運轉,但有腹瀉、痙攣性腹痛等不良反應,應慎用。

  需要提醒家長的是,某些藥物可引起寶寶出現藥物性便祕,如阿片類、阿托品、解痙藥、抗驚厥藥、鈣通道抑制劑、利尿劑、鐵劑等,應避免長期服用。

  解決嬰兒便祕的方法

  由於嬰兒膳食種類較侷限,常吃的食物中纖維素少而蛋白質成分較高,因此很容易發生便祕,嬰兒便祕時,主要表現為每次排便時啼哭不休,甚至發生肛裂。肛裂的發生使嬰兒對大便產生恐懼心理,造成惡性迴圈,時間久了,可引起腹脹、食慾減退和睡眠不寧等症狀。因此,嬰兒便祕應及時解除。由於嬰兒的胃腸道神經調節不健全,胃腸功能發育不完善,若用藥物通便,容易導致胃腸功能紊亂,發生腹瀉等。所以,對嬰兒便祕,食物療法是最理想的。

  1、食物療法:對嬰兒便祕首先要尋找原因,若系母乳餵養,母乳量不足所致的便祕,常有體重不增,食後啼哭等。對於這種便祕,只要增加乳量,便祕的症狀隨即緩解。牛奶餵養的嬰兒更易發生便祕,這多半是因牛奶中酪蛋白含量過多,因而使大便乾燥堅硬。這種情況可減少奶量,增加糖量,即把牛奶的含糖量由原來的5~8%增加到10~12%,並適當增加果汁。不滿3~4個月的嬰兒可在牛奶中加一些奶糕。因奶糕中的碳水化合物在腸道內部分發酵後,可刺激腸蠕動,有助於通便。對於4~5個月以上的嬰兒,可適當增加輔食,最好將菠菜、捲心菜、青菜、薺菜等切碎,放入米粥內同煮,做成各種美味的菜粥給寶寶吃。蔬菜中所含的大量纖維素等食物殘渣,可以促進腸蠕動,達到通便的目的。

  此外,輔食中含有大量的B族維生素等,可促進腸子肌肉張力的恢復,對通便很有幫助。嬰兒便祕經以上飲食調整效果仍不佳者,可給寶寶飲服蜂蜜水,即常服蜂蜜水或將蜂蜜放入牛奶中餵養,效果較好。也可吃點大蕉,短期內即能發揮潤腸通便的作用。此外,蓖麻油亦是通便佳品,嬰兒便祕時可食用,每次5~10毫升,通便效果顯著。也可用豆油替代,但須熬開冷卻後再食用。每次5~10毫升即可。

  2、訓練排便習慣:嬰兒從3~4個月起就可以訓練其定時排便了。因為進食後腸蠕動加快,常常會出現便意,故一般宜選擇在進食後讓孩子排便,建立起大便的條件反射,形成一定規律後,就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藥物處理:嬰兒便祕經以上方法處理仍不見效的,可以採用開塞露通便。開塞露主要含有甘油和山梨醇,能刺激腸子起到通便作用。使用時要注意,開塞露注入肛門內以後,家長應用手將兩側臀部夾緊,讓開塞露液體在腸子裡保留一會兒,再讓孩子排便,效果就好,在家庭中也可用肥皂頭塞入小兒肛門內,同樣具有通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