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家觀後感三篇

  《外婆的家》講訴了77歲的外婆與7歲外孫的感人故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外婆的家觀後感,希望您喜歡!

  外婆的家觀後感篇一

  當看完這部電影我很感動,一位77歲的外婆與7歲外孫的感人故事,感受到了愛的偉大,外孫的叛逆並沒有生氣和責備,最多的是包容。

  媽媽為了找工作暫時把孩子讓外婆來帶,孩子習慣了城市的生活,非常不喜歡這裡,沒有喜歡吃的和玩的,孩子有些叛逆,隨口的責罵,外婆並沒有生氣和責怪他,更多的選擇的是默默的包容。

  孩子一開始就嫌棄外婆髒,家裡又有蟲子,產生了不滿和抱怨,外婆的默默包容感動了我,像我的孩子,做錯事情我立馬就很氣憤,會把她叫過來告訴她該怎麼樣,看到這部影片讓我學會了溝通,就是當有抱怨來臨的時候選擇包容,這樣時間長了,自然就瞭解了,如果上來就責怪和生氣,起不到作用,反而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就像員工一樣,員工有抱怨的時候,一定先要傾聽,不要立馬反駁或是責怪,就算再生氣也要忍耐和包容,這就是愛,愛是偉大的。

  當外婆帶外孫去集市上把菜賣完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先給外孫買了一雙鞋,接著帶外孫去吃飯,感人的是外婆知道錢不多,只要了一碗麵,看到外婆付錢的時候,外孫感覺有些慚愧,臨回去上車還問想吃什麼,外孫看到其他的孩子在吃巧克力,於是外婆又去給他買,滿足於他。外婆去看一位膝蓋受傷不能出門的朋友,聊天中感受到一種孤獨,這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父母年齡大了,想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多,雖然嘴上不說,能感覺到,自己的慚愧是3個月才能回家看看我自己的爸媽,回去就住那麼僅有的2個晚上,自己愧對父母,父母年齡越來越大,我應該經常回去看看,老人不圖能賺多少錢,只想經常能看見自己的孩子,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所有的兒女經常回家看看吧!

  通過與外婆在一起相處的日子,外孫開始變化了,後來慢慢地開始喜歡外婆了,這是一種很好的溝通方式,不能說話,可以用肢體來溝通,用心來溝通,用愛來溝通,換來的是不捨得離開,後來外孫叫外婆寫信,臨走還把給外婆留下了很多的卡片,外婆是多麼的高興,同樣的不捨產生了這份愛和包容,這就是偉大的力量!太感動了!

  外婆的家觀後感篇二

  今天窩在床上看了韓國的電影《外婆的家》,77歲的外婆與7歲的外孫的故事。

  我挺經常看孩子,雖然我很喜歡他們,但是小孩子的精力旺盛,一般兩個小時我就會覺得有點疲乏,感覺需要誰和我換班下,讓我喘口氣。而且我又是一個一定要午睡的人,不午睡覺得很痛苦,所以到了午睡時間,我就會把孩子交給他們的媽媽。這時我就會想以後我當了媽媽,午睡時怎麼辦呢?

  經常能看到姐姐和嫂子對孩子超出我瞭解的愛與忍耐,但是也能經常聽到她們忍耐到極致的發洩與責怪。小孩子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我想要什麼,我想要玩什麼,我想要做什麼,他們是無法想到說有什麼後果,或者說考慮到他人,暫時先放下自己的願望和需要。當你的意願與他們的意願總是背到而馳,而且聽從他們的願望又會傷害到他們,這個時候怎麼辦?有商量,有哄騙,有轉移,有威脅,有恐嚇。有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是,怎麼樣的教育才是適合他們的呢?是和風細雨,還是棍棒教育呢?

  早上看這部電影時,經常笑到不行,心想這小破孩。有的時候也會感動,眼淚就留下來。這部電影是到一個位於深山只有八戶人家的小山村裡拍攝的,裡面的場景很純粹,奶奶也不是真正的演員扮演,而且是個啞巴,不能說話,可能這應該是導演刻意追求的簡單。

  小男孩在辱罵外婆遲鈍、聾子、啞巴的時候;小男孩直接推掉自己不喜歡的食物或東西的時候;小男孩惡作劇地捉弄同村哥哥的時候;小男孩偷外婆的銀髮簪去買遊戲機電池的時候,可能有的人又會得出小孩子真的是魔鬼,或者說這孩子小時候就這樣,長大肯定會變壞。

  外婆在面對外孫的時候,雖然不能說話,但並沒有從表情肢體上去厭惡或者責備外孫。她盡力地去滿足他的要求和願望,無言的關心與陪伴,沒去跟他計較與生氣。可能她不會說話,也不會寫字,不懂得很多人生的知識與大道理。但她卻擁有無言的大愛。

  我想裡面原始的村落,淳樸的村民,導演要追求展現的是現代複雜的社會所缺乏的簡單與本真。我不明白裡面在心口畫圈是什麼意思,後面百度後才明白,是對不起,外婆不生氣,反倒是虧欠。

  小男孩是羞澀的,就像我們有時要壓抑自己的情緒,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他知道要回去了後,默默地幫外婆穿好了所有針,反覆教外婆寫我生病了和我想你兩句話,隔著車後窗對著外婆在胸口畫圈。這一刻明白小孩子本性是真善美的。

  每對父母都會擔心自己沒做好,沒有足夠的知識,也怕提供不了孩子最好的環境,但是外婆的環境是如此窮困,也不會說話,但她卻教會她的外孫最重要的東西。我想不要輕易地給孩子貼標籤和無言堅定包容的愛就是最重要的了。當然,父母也是人,也會有情緒,可以理解,不要過分自責,他們已經是在盡力地付出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

  外婆的家觀後感篇三

  我只能為你畫一張小卡片,甚至不知道它將要被寄到哪兒去。卡片的一邊寫著我的名字,一邊寫著你的。你還記得我教你寫的那些字語嗎?親愛的外婆,若你想我了,請把這小小的卡片郵遞給遠方的我。你我曾形同陌路,那相遇也是恩澤。

  看著這部影片,我似乎默默的就走進了熒屏裡,與小男孩一起感受外婆那撫著胸口表達出的無言的愛。坐在大巴上的男孩,似乎與周圍的一切都是那麼的格格不入,顛簸的山路,四處撲騰的雞,大聲喧譁交流著的大叔大嬸,一切的一切都讓他感到嫌惡,但似乎那破落小屋裡的近乎九十度佝僂著的老人才是這一切嫌惡的根源。側目看著身邊面板都打著卷的老人,氣憤母親這樣撒手將自己留給這樣一位近乎遲鈍的老人。

  送走母親之後,老人牽過男孩的手,卻被甩開,她撫著胸口似乎要說些什麼,那嘴角微動之後也就只剩下低頭沉默了。走在回家的路上,男孩與她保持著距離,始終保持著距離。我設想過祖孫倆在那微醺的夕陽裡漫步的場景,卻沒想到最後也始終是保持著距離,但是男孩卻會在夜裡慢慢習慣外婆陪伴在身邊。

  日子總是潛移默化的改變著什麼的,只是我們都未曾關心。男孩會把擺在地板上的針穿上線;會在下雨的時候順便替外婆把衣服收了,儘管會在雨過之後彆扭地調整掛在繩上衣服的順序;會一邊裝著不屑一邊省下自己愛吃的巧克力派偷偷塞進外婆的袋子裡。外婆會一遍又一遍玩著孫子的積木玩具;會冒著大雨買一隻雞回來做她以為的“肯德基”;會用自己一分分省下的錢替孫子買一雙在孫子眼裡甚至不起眼的鞋。在彼此都不知道的時候,他們在慢慢靠近,彷彿站在時間的彼岸,對望著愛這個字,混沌晦澀,卻又和煦明媚,一說,便春暖花開。

  人和人之間,可以一下從形同陌路到如膠似漆,難捨難分,但也可以一下子變成路人,這便是時間的力量,抑或建立,抑或毀滅。外婆多年相知的朋友,一個臥病在床,一個似乎勘破一切,說出一句“死之前再見一面吧”的近乎於訣別的話語。外婆似乎在用自己的方式教會孫子去面對離別,去成長,若沒有離別,成長也就無所附麗了,就像是刻意為祖孫倆的分開做著鋪墊似的。就在分開的前一天,男孩懂事的不像話,第一次當外婆用手撫摸著他的臉替他拭去淚水的時候他沒有躲閃,第一次耐著性子教外婆寫著字,第一次細心地替外婆穿好所有的針以備用……有太多太多的第一次。

  無法忘記的是男孩隔著車後窗撫著胸口,做外婆曾經做過的動作,我不知道那代表著什麼,是不捨?是後悔?還是來不及說出口的愛……都無從得知。影片的最後,外婆爬上一個又一個的臺階,摸出口袋裡的卡片,那曾經是孫子最喜歡的卡片,如今上面歪歪扭扭的字在外婆眼裡應該是世界上最可愛的了。她願意在這步入夕陽殘生的階段裡,將自己再度化為一座小橋,跨越在深深淺淺的溪流上,但願親愛的人,接住她的真誠和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