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梅毒的首選藥物

  不幸染上梅毒的話,一定要進行積極地治療,越早治療效果越好,那麼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早期梅毒***包括一期、二期梅毒及早期潛伏梅毒***的治療:

  ***1***青黴素療法:①苄星青黴素G***長效西林***240萬單位,分兩側臀部肌注,每週1次,共2-3次。②普魯卡因青黴素G80萬單位/日,肌注,連續10-15天,總量800萬單位-1200萬單位。

  ***2***對青黴素過敏或青黴素治療無效者:頭孢曲松鈉***羅氏芬***1克,靜脈點滴,每日1次,連續7-10天。

  ***3***對青黴素過敏者:①紅黴素500毫克,一天4次,連服15-30天。②多西環素100毫克,2次/日,連服15天。但這兩種口服藥物治療療效常不滿意。

  早期梅毒的預後

  梅毒經過治療後,如何判斷是否痊癒,現在通常是用梅毒血清學的檢測來加以判斷,目前各大醫院比較常用的是RPR***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和TPPA***梅毒螺旋體顆粒凝集試驗***。RPR是非特異性梅毒血清學試驗,常用於療效的判斷。TPPA檢測血清中特異性梅毒螺旋體抗體,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本法檢測一旦陽性,無論治療與否或疾病是否活動,通常終身保持陽性不變,其滴度變化與梅毒是否活動無關,故不能作為評價療效或判定復發與再感染的指標,只能夠作為梅毒的確認試驗。

  凡確診為梅毒者,治療前最好做RPR定量試驗。兩次定量試驗滴度變化相差2個稀釋度以上時,才可判定滴度下降。梅毒患者在經過正規治療以後,每三個月複查一次RPR,半年後每半年複查一次RPR,隨訪2~3年,觀察比較當前與前幾次的RPR滴度變化的情況。在治療後3~6個月,滴度有4倍以上的下降,說明治療有效。滴度可持續下降乃至轉為陰性。如果連續三次到四次檢測的結果都是陰性,則可以認為該患者的梅毒已臨床治癒。

  梅毒患者在抗梅治療後,其血清反應一般有3種變化的可能:

  1.血清陰轉。

  2.血清滴度降低不陰轉,或血清抵抗。

  3.轉陰後又變為陽性,或持續下降過程中又有上升,表明有復發或再感染。

  各期梅毒接受不同藥物的治療,血清反應陰轉率可有差別。一、二期梅毒接受任何抗梅藥物治療,血清陰轉率皆高,通常在1~2年內可達70%~95%不等。當一期梅毒正規抗梅治療後12個月,二期梅毒24個月後,血清反應仍然維持陽性,在臨床上稱之為血清抵抗或血清固定,發生原因可能與體內仍有潛在的活動性病變、患者免疫力下降、抗梅治療劑量不足或有耐藥等因素有關,也有查不到原因。對這類患者,應該做包括腦脊液檢查、艾滋病檢查在內的全面體檢,以發現可能存在的原因並給予相應的處理。如果沒有特殊異常發現,可以定期隨訪觀察,不要盲目給予抗生素過度治療。

  梅毒的預防措施

  首先應加強健康教育和宣傳,避免不安全的性行為,其次應採取以下預防措施和注意事項。

  1.追蹤病人的性伴,查詢病人所有性接觸者,進行預防檢查,追蹤觀察並進行必要的治療,未治癒前禁止性行為。

  2.對可疑病人均應進行預防檢查,做梅毒血清試驗,以便早期發現病人並及時治療。

  3.對患梅毒的孕婦,應及時給予有效治療,以防止將梅毒感染給胎兒。未婚的感染梅毒者,最好治癒後再結婚。

  4.如需獻血,要去正規採血點,在獻血前需做全面的血液檢查,預防感染。如需輸血,需要輸血單位出示所輸血液的檢查證明,防止不必要的麻煩發生。

  5.梅毒患者應注意勞逸結合,進行必要的功能鍛鍊,保持良好的心態,以利康復。

  6.注意生活細節,防止傳染他人:早期梅毒患者有較強的傳染性,晚期梅毒雖然傳染性逐漸減小,但也要小心進行防護。自己的內褲、毛巾及時單獨清洗,煮沸消毒,不與他人同盆而浴。發生硬下疳或外陰、肛周扁平溼疣時,可以使用清熱解毒、除溼殺蟲的中草藥煎水薰洗坐浴。

  7.梅毒患者在未治癒前應禁止性行為,如有發生則必須使用安全套。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