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做艾灸的副作用是什麼

  艾灸可以治療一些虛寒性疾病,祛除寒氣,特別是現在很多人的爸爸媽媽會帶小孩子做,那麼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兒童做艾灸的副作用

  1.有麻感、穴位冒寒氣

  灸後膝蓋處有向外冒風感或發麻感;還有艾灸命門穴或肚臍是湧泉穴發涼,屬風邪外排或寒溼氣外排現象。

  2.紅白相間斑點

  如果灸後面板潮紅不均勻,潮紅中間夾雜大小不一的淺白色斑點,有的甚至白色多紅色少!

  這是由於區域性經脈不通、氣血執行不暢所致,提示要繼續進行艾灸治療,直到灸處溫熱感增強,灸後面板白色斑點消失,出現均勻的潮紅、汗出為一個療程的充足劑量。

  3.面板成片潮紅、有水汽

  在艾灸過程中,穴位周圍面板還會出現成片的潮紅,甚至有水汽,手摸起來有潮潤的感覺***一般在用灸盒或灸罐施灸的情況下出現這種現象,艾灸懸灸較少出現這種反應***,這種反應多是表明一次的灸量已經相對足夠,可以停止本次施灸。

  4.出現皮疹,發癢

  如體內溼氣較重,灸治過程中面部或身體上會出現小皮疹,並且發癢,這是體內溼氣外排的表現。此種情況可繼續施灸以觀察,如皮疹自行消退則罷,不退或加重則可加灸曲池、合谷。

  婦科問題嚴重的患者,施灸時就會在肚臍周圍,腹股溝處出現這些症狀。

  5.穴位深處出現響動

  有時在施灸過程中,特別是在施灸一定療程之後,灸友會感覺在穴位深處有響動,這是達到一定灸量之後,搜尋關注公眾號學艾灸,長久積滯的經絡得以疏通的表現。

  久病和難治性疾病多在出現穴下深處有響動之後明顯好轉。

  6.出現水泡

  這點在剛開始艾灸,或者,開始試著加大灸量的灸友身上經常出現,原因主要有兩種:

  ***1***施灸過量:表明這次艾灸時間太長了,灸量過頭了,這種情況應該減少施灸的次數或縮短單次的艾灸時間。

  ***2***排病反應:出現水泡也可能是疾病邪氣較重,發水泡是機體正氣恢復、祛邪除病的過程,所以這種水泡的出現有利於疾病的痊癒。古人提出艾灸起效的標準是機體的反應,這個反應就是灸瘡,所以古人將灸瘡作為判斷灸量和治療效果的一個主要指標。

  關於水泡的處理:若區域性出現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果水泡較大,可用消毒毫針從下方刺破水泡,放出水液,然後用芝麻油調配艾草灰塗抹。

  7.面板灼痛

  ***1***初灸時不適應:當然,也有些疾病在初灸時很痛,當灸至一會兒之後,區域性面板適應了灸感,反而又不痛了。

  ***2***艾灸火力太大:當施灸時區域性穴位面板灼痛,原因可能是艾灸火力較大,此時可減小灸火或增加灸材和面板之間的距離。

  ***3***選擇的艾灸器具可能有問題。

  ***4***疾病本身症狀就很痛:也有的疾病本身症狀就很痛,在初灸時疼痛明顯,當灸一定時間之後疼痛即減輕,這是疾病好轉的表現。

  如帶狀皰疹,皰疹本身症狀面板灼痛,初灸時灼痛,當灸至一會兒之後灼痛減輕,當灼痛感減輕甚至不痛時表明一次施灸量充足,可以停止本次施灸。

  兒童做艾灸的注意事項

  1.小孩保健艾灸效果極好,而且方法簡單方便容易操作,小孩沒有痛苦,無副作用,非常適用於家庭推廣使用。

  2.小孩保健艾灸可根據小孩不同的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施灸方法,一般要堅持1-6個月,直至小孩健壯為止。

  3.小孩面板對溫熱疼痛感覺敏感度較差,加上小孩好動,不能配合,故在施灸時要格外小心,大人要將自己的手放在小孩施灸部位,以感知小孩灸溫的強弱,謹防燙傷。

  4.最好在空氣流通,清潔乾燥的房間中進行。

  5.對不會說話的小孩要密切觀察,隔姜、蒜灸時,要輕輕移動薑片、蒜片,謹防燙傷。

  艾灸的好處

  溫經散寒

  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有賴於氣血的作用,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血氣在經脈中流行,完全是由於“氣”的推送。各種原因,如“寒則氣收,熱則氣疾”等,都可影響血氣的流行,變生百病。而氣溫則血滑,氣寒則血澀,也就是說,氣血的執行有遇溫則散,遇寒則凝的特點。所以朱丹溪說:“血見熱則行,見寒則凝”。

  行氣通絡

  經絡分佈於人體各部,內聯臟腑,外布體表肌肉、骨骼等組織。正常的機體,氣血在經絡中周流不息,循序執行,如果由於風、寒、暑、溼、燥、火等外因的侵襲,人體或區域性氣血凝滯,經絡受阻,即可出現腫脹疼痛等症狀和一系列功能障礙,此時,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機能的作用,臨床上可用於瘡瘍、凍傷、癃閉、扭挫傷等,尤以外科、傷科應用較多。

  扶陽固脫

  人生賴陽氣為根本,得其所則人壽,失其所則人夭,故陽病則陰盛,陰盛則為寒、為厥,或元氣虛陷,脈微欲脫,當此之時,正如《素問·厥論》所云:“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陽氣衰微則陰氣獨盛,陽氣不通於手足,則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陽氣衰微,陰陽離決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陰寒,回陽救脫。此為其他穴位刺激療法所不及。說明凡出現嘔吐、下利、手足厥冷,脈弱等陽氣虛脫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關元、神闕等穴,由於艾葉有純陽的性質,再加上火本屬陽,兩陽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陽固脫,回陽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臨床上常用於中風脫症、腹痛吐瀉、痢疾等

  昇陽舉陷

  由於陽氣虛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虛下實,氣虛下陷《靈樞·經脈》篇雲:“陷下則灸之”,故氣虛下陷,臟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療。因此,灸療不僅可以起到益氣溫陽,昇陽舉陷,安胎固經等作用,對衛陽不固、腠理疏鬆者,亦有效果。

  調節陰陽

  人體陰陽平衡,則身體健康,而陰陽失衡人就會發生各種疾病。艾灸可以調節陰陽補益的作用,從而使失衡之陰陽重新恢復平衡。


猜你喜歡: